弘治皇帝突然觉得,好像自己还是回去批折子吧。
至少不用面对太子。
不知为何,这次出来没带个趁手的家伙。
回归正题。
弘治皇帝清了清嗓子,手指在椅子扶手上摩挲。
“照儿,你此前所讲绝户之计,可否确为苏公子所言?”
朱厚照坐在小板凳,被点名之后坐直了身子,正色道:“正是。”
“老苏说的计划,就是借羊毛贸易,让鞑靼人对我大明产生依赖,从而达到止戈的目的。”
“但诚如刘......卢叔所说的,计划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刘健闻言,浑浊的眸子聚焦在苏策身上,露出一抹淡淡的期待。
他在首辅位置上坐的时间太久了。
久到已经很久没有接触过年轻人了。
满朝文武,无不是爬了半辈子才能走到朝堂上。
而那些人到刘健面前时,多已是年近半百,更有甚者和自己年龄差不多了。
所以苏策能不到弱冠的年龄,便入了他的眼。
可想而知是有多么的厉害。
“苏公子,我一直有一个疑惑。”
“当前鞑靼人正与明军作战,前线战事吃紧,光是小规模的战争,为了防御那些蛮子就已经需要后备大量的军需粮草运输过去。”
“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不菲。”
“在这种情况下,我并不认为苏公子的计划有能执行的可能。”
“摆在面前的就两条路,一条是打,一条是退。”
“苏公子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言毕。
满堂寂然。
刘健毕竟是首辅,说话的时候都在静静地倾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
他的声音很虚弱,甚至都有些浑浊,年逾古稀,在这个时代能清醒的继续坐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实属不易。
也正是数十年的风霜雨雪,才让刘健有了可与皇帝陛下分庭抗礼的气场。
众人的目光转移到苏策身上。
这是大明前所未有的事,整个帝国最为顶尖的权贵,甚至包括它的主人,都在等待倾听一个不到二十岁年轻人的答案。
期待他可以给出解决方法。
苏策眉眼依旧云淡风轻。
压力是有的,但想让他退却,还不够。
成万古业者必有万古气魄。
哪怕明知自己位卑言轻,没什么资历,也要有胆量说出来。
这就是苏策的气魄。
“在下认为.......”
朱厚照暗暗捏了一把汗,老苏,加油啊!
“卢叔所言,即对,亦错。”
弘治皇帝眼神一闪。
“对从何来?错亦何有?”
他们二人就像朝堂策问一般,一人问,一人答。
风云际变,小小的院落现在好像变成了偌大的乾清宫。
须臾和浩瀚,往往是在一念之间。
“对在卢叔所说的两条路,选择是在打与和之间。”
“错也是着两条路,打与和又都是错的。”
弘治皇帝暗暗皱眉。
苏策所言,似乎有些故弄玄虚的意味在里面,但他没有说话,手指依旧轻敲扶手,静静等待下文。
“我的意见,是打。”
瞬间朱厚照的表情变得极为精彩,两眼放出光彩。
老苏啊老苏,不愧是我的好兄弟!
本来就该打呀!
偌大的大明朝,则能畏惧了一个小小的鞑靼人?
打一次不成,就打两次,打两次还不成就打三次!
总能用举国之力把那些鞑靼人打的屁滚尿流,永世不敢再犯!
这才叫天朝气魄!
而弘治皇帝与三公的表情又有些失望。
苏策的答案,显然已经是被排除掉的了。
打的消耗太大,大明早已不是当初开国时那个武将遍地,军马正盛的时代了。
一旦开战,面临的就是脆弱的帝国财政崩溃的局面。
哪怕是再小的战争,也是需要无数财力支撑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背后的代价比胜仗更重要。
大明现在,还能承担的起吗?
弘治皇帝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显然是继续听下去的意思不大了。
就在这时。
苏策突然继续开口道:
“打是打,但之所以先前说卢叔错了,就是因为我说的打和你们想的都不一样。”
“正所谓万物抱阴而负阳。乾坤有常,天地有行,若仅仅只分析表面,执着于眼前看到的东西,岂不是落了下乘之道?”
一通玄而又玄的发言,让三公都是有些诧异。
苏策可是根正苗红的监生,从地方上由官府亲自推选上来的。
正儿八经的儒生,学的是儒学,怎么还对道家的东西有研究?
苏策的话重新勾起了在座不少人的注意。
尤其是弘治皇帝,他平常就会研究些道学经典,与儒学相互补充。
论起这方面的知识,甚至比三公都要强些。
“苏公子话里有话,不妨拆碎了说。”
弘治皇帝再次鼓励,听的朱厚照心里酸酸的。
怎么我说话,父皇就没这么温柔过?
还拆碎了说,我打鞑靼人也有计划啊!要不要给你拆碎了说说。
可惜没人注意到小朱太子的小九九,都只顾着听苏策讲话。
“既然大明百姓厌战,那鞑靼人的普通百姓又何尝不是呢?”
“亦或者说,那些整日劫掠边境平民的鞑靼军队里面,又何尝没有呢?”
“若是我们找到这些人,暗中施以援手,令其混乱,自相残杀,再以高利诱之,粮草资之,确保他们取得上风。”
“再之后......”
“如此一招离岸平衡手,鞑靼人又当如何应对呢?”
沉默。
寂静。
针落可闻。
整个小院陷入了一种让朱厚照窒息的氛围。
啊,好难受,根本听不懂老苏再说什么......父皇为什么不说话啊......怎么都哑巴了......
什么负阴而抱阳,什么平衡手,杨师傅没教过啊......
朱厚照听的头都大了,还是云里雾里。
可看父皇和三公的模样,分明是被苏策一番话说的已经哑然了。
是时。
弘治皇帝手中的杯子啪的一声,落到了地上,摔了个粉碎。
茶叶四溅,满地茶水。
可没人去清理那些碎片。
所有人都不敢靠近。
弘治皇帝忽然猛地抬起头,用种难以严明的表情,盯着苏策。
过了许久,他嘴唇微动,喃喃道:
“苏公子乃有王佐之才,当拜上相。”
论如何让三公更震惊,只需要一句话。
“当拜上相。”
这句话放在别的官员口中说出来,只是一句轻飘飘的赞美。
可在弘治皇帝口中出来就彻底不同了。
他是当今大明朝的皇帝,是九五之尊,是真龙天子,更是一句话可决断无数人生死的至尊。
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这一句话,可保苏策此生官运亨通,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