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个疑点......
按史书记载,朱祁镇回师途中,停在土木堡。
因为缺水,军中将士口渴难耐,人马困乏,丧失战斗力,至有此败。
【掘井二丈余,亦不得水。——《明实录》。】
这又是没带脑子写的。
要知道,英宗离开京城,是七月中旬,正是夏秋交替,雨水充沛的季节。
现实是,从居庸关到宣府、大同,这一路上,阴雨连天,下个没完。
【丁酉,度居庸关,风雨连朝......《国榷》】
【辛丑,车驾至宣府,风雨大至,边关益急,扈从群臣互交章请驻跸。——《英宗实录》】
上述文字,至少能看出两个问题。
因为季节导致,沿途是有降雨的,根本用不着打井取水。
况且,土木堡附近,有个官厅水库。
水库虽然不是明朝修的,但能够修水库的地方,周边应该是能找到水源的。
所以,缺水的说法,很难成立。
其实,英宗在回师途中,真正缺的,是粮食。
【未十日,兵士已乏粮矣。方秋,禾稼遍野,所过一空。】
意思是,回去的路上,英宗麾下将士忍饥挨饿,逼得抢掠百姓刚成熟的庄稼。
那么,粮食去哪了?
按理说,英宗御驾亲征,后方的粮草,应该由坐镇京城的兵部供应。
当时,兵部正牌尚书,老头子邝埜,跟在朱祁镇身边。
负责此事的,只有一个人——
兵部左侍郎,于谦!
另外,别扯什么山高路远,粮食运不过去。
所谓的京师保卫战之前,于少保一声令下,短短几天,就调光了通州仓的九百万石粮食。
并京城周边七大粮仓,总计一千九百万石。
这么多粮食,难道连五万人的军需都解决不了?
要不说土木堡之变,姓于的有嫌疑呢,如此看来,不算冤枉他!
而且,他敢给英宗断粮,罪名不小,就不怕被事后追责,难逃一死吗?
可能,于少保未卜先知,料定英宗回不来了吧?
死人嘛,是没必要吃饭的......
另外,史官为了把黑锅甩给王振,说王太监贪污受贿,随军带了一千多车金银财物,跟在后面,耽误了大军回程。
前面提到过,太监的权力来自于皇帝,为了保住权力地位,只能效忠于皇帝。
无论如何,他没必要害朱祁镇啊?
结合英宗断粮来看,不难推测出,那一千车所谓的金银财物,有没有可能是从别处调来,临时应急的粮草呢?
再说于谦,身为兵部左侍郎,皇帝出征,后勤供应不及,玩忽懈怠,至大军于险地。
就算他没有参与兵变,也不是主谋,仅凭这一条,也够丢官下狱的了!
咳咳,书归正文......
英宗出去的行程,应该是走居庸关,先到宣府,再到大同的。
如果像军报上说的那样,敌军来势凶猛,围困城池,军情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而且,皇帝又亲自带了生力军来助战,为什么不直接拉开架势,拼个你死我活呢?
但仅仅是在宣府大同转了一圈,没见到敌军,就往回赶了。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直说了吧,朱祁镇在大同见到了一个人——
侍奉过朱家四代皇帝,镇守太监,郭敬。
见面之后,他和朱祁镇说了什么,史书上留白,无从得知。
但极有可能的是,察觉到情况有变,告诉英宗皇帝,此地不宜久留。
接着,朱祁镇就调转方向,就急匆匆的往回赶。
很显然,兵变的阴谋,大同也参与了。
临走之前,大同守将告诉英宗,回去时,要走紫荆关,能安全一些。
从大同城,进京的路有两条。
一个是走大同,经蔚州,走紫荆关,到京师。
第二条,起点还在大同,过宣府,进居庸关,也能到京师。
但第一条路不仅绕远,而且紫荆关地势崎岖,山岭险峻,极其容易设伏。
朱祁镇留了个心眼,表面上答应着,朝紫荆关方向走了四十里,传来了粮草被劫的消息。
明朝人李实,在他的《北史录》中写到:
【行四十里,忽折而东,盖振闻辎重被虏所遮,乃挥军复行故道耳。】
所谓故道,就是宣府那条路。
可疑的是,紫荆关是天下九塞之一,扼守京师门户,处于核心防御圈。
这么险要的地方,怎么会出现草原部族的骑兵,打劫粮草辎重呢?
忽然改道,也说明英宗起疑了。
如此,躲在暗处的兵变一党,就更不能让他顺利回到京城了。
宣府到居庸关的路上,还有更大的杀招!
......
八月十三,英宗率众到达雷家站。
宣府方向忽然送来情报,瓦剌也先从背后袭来。
朱祁镇得知,派出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都督王贵,广义伯吴克勤,忠顺侯吴克忠,带人查看情况。
当晚,全军覆没!
消息传来,朱祁镇再派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领四万骑兵前去。
这个数字,《明史》中说是五万,《英宗实录》记载是四万。
仔细想想,后者要更可信些。
毕竟,朱祁镇出门才带了五万来人,要是给朱勇五万,英宗身边就没人了。
结果,朱勇在鹞儿岭中了埋伏,力战而亡......
到这里,英宗身边,大约剩下了不到一万人,就容易对付了。
不过,朱勇带的四万骑兵,可是京军三大营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居然会全军覆没,实在让人怀疑。
首先,瓦剌那几万骑兵,装备不占优势,即使设伏,也很难吃掉同等数量的明军骑兵。
即使打的赢,自身也要付出极大代价。
能够确定的是,土木堡事发之前,宣府总兵杨洪,以防备边患的名义,向兵部申请了三百门大炮,以及若干火器。
他手里,还有一样宝贝,王命旗牌!
见令牌如见天子!
更何况,宣府一带,至今还流传着杨洪造反的说法。
如果,远在京城的于谦,没有参与兵变,或许勉强能说得过去。
但杨洪,绝对难洗脱干系!
当排除掉所有不合理的解释,剩下的那一个,无论怎样难以置信,都有可能是真象。
历史,可以很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