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平一万俄军,战死六千,投降四千的消息传出去后,震惊全世界。

英法虽然舆论上对俄国颇多鄙夷,但心里清楚俄国不是怂货,之所以情绪上对俄国那么激烈,始终有一种叫做‘恐惧’的潜意识作用。结果一个遥远东方的新生力量,干脆利落的干掉一万俄军,怎么能不让人震惊。

军事胜利往往能给其他方面的谈判带来促进作用,英法两国的全权代表在贸易谈判上做出了大量让步。税率不要求5%,而是提高到了15%,对于税率刘勇强从来不在意,隔着这么遥远的距离,运输成本占一大半的情况下,自由贸易不是不能做。但他要的是对等,我低关税,你也得低关税,你玩高关税贸易保护,跟我这喊自由贸易,玩蛋去。

因为此时有求于英法,有求于人时候达成的协议,是很难公平的,所以他并不热心去谈,又不好回绝,又因为有求于人所以不能决裂,就只能拖着。等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双方恢复平等的状态后,才好谈判。

当然,作为回报,又出让了一部分利益。

找英国裁缝帮忙设计了一套军服,基本就是改了改英军军服的颜色,以灰色为主,佩饰一些亮眼的铜纽扣。然后订单直接发往英国,向英国纺织业订购了30万套不同规格的军装,以英国发达的纺织工业,大概在明年春天,十二万闽军就能完成全部换装。

允许法国在台湾开采煤矿。

并原则上承诺,台湾可以作为一个优先试点的,全面开放经济区。允许英法商人在全岛进行经济活动,但不允许传教。

这两项利益的出让,不知道能满足两个强盗的胃口多久,但今年应该能应付过去。

三月,沙皇终于收到四平战败的消息,眼睛一黑,险些晕倒。难道俄罗斯帝国在远东开拓的步伐也要因为受到英法的阻挠而失败吗?

亚历山大二世是一个很有作为,也很有能力的沙皇。他青年时期是学霸,受的是俄国贵族教育,俄国人的教育极不发达,但一直盛行贵族教育,顶级贵族能接受全欧洲最好的优质教育,所以上层能培养出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门捷列夫这样的顶级科学家,一些发明创造也不少,能紧跟欧洲一流步伐。只是缺乏普及教育,社会阶层拉的过大,下层的执行推广比欧洲慢的多。

一项发明在俄国诞生,很多只能是贵族们的兴趣爱好,无法转化成实际的成果。

俄国的这些缺陷,沙皇能不知道吗,只是他没有办法。

他接过来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他受命于危难之际,也勇于负起责任。知道俄国最大的桎梏是农奴制,终于狠下心对这个亚卡捷琳娜大帝都不敢动的顽疾下手。改革至今才进行了五年,阵痛期绵长而煎熬,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既得利益者对他发动刺杀行动了。后来他短暂的一生承受了两百多次谋杀,最终在63岁死于一场炸弹袭击。

亚历山大二世从常识判断,是英法阻止了他。论东方的熟悉程度,俄国排第二,欧洲没人敢说第一。他们在康熙时候就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一直延续了两百年。两国间的贸易持续不断,俄国商团每三年能进一次北京。清廷宣传俄国是来纳贡的。

这些认识,让亚历山大二世根本不相信一个中国南方的省份,突然来了一批军队就能打败一万俄军。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表明,这个国家的军队早就彻底丧失战斗力,装备和训练水平比克里米亚时候的俄国跟英法差距还大,几乎停留在彼得大帝时期。沙皇还是想的保守了,如果他知道大沽口炮台上很多大炮还是明朝留下的,估计得气的发疯。

气,当然是生英法的气,都是英法干的,他立刻发出命令,要穆拉维约夫调查英法军官是否直接参与了这场战斗,是否亲自指挥了福建的军队。就像英法大沽口战役失败后,怀疑俄军进驻了大沽口炮台一样,沙皇也这么怀疑。

同时向正行进在西伯利亚的一批批援军发出命令,让他们暂时不要贸然进入中国境内,先去俄军堡垒集合。

之后传唤俄国外交人员,探讨体面结束战场战争的方法,讨论俄国能接受的底线。《尼布楚条约》肯定不用考虑,俄国吃下的土地,没有吐出来的道理。最低底线是《北京条约》,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那辽阔的土地他要定了,耶稣来了也要不走。

讨论的结果是,俄国最合理的目标依然是保住松花江以北地区。底线是可以接受松花江以北,黑龙江以南区域交给福建,因为这块广袤的土地他们根本无法控制,但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必须得到,因为海参崴在这块土地的最南方,那里是目前俄国在远东地区最好的出海口。

沙俄完成这些调查的时候,正是东北正在开冻,新一轮军事行动可以展开的时候。

闽军继续向北进发,攻占吉林将军驻地吉林,这里距离四平并不算远,吉林将军早就跑的不知去向。俄军南下的时候,暴揍过敢于阻拦的清军。正是因为看到三千俄军几乎就扫荡了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的八旗兵,才让英法彻底对清政府失去信心,知道让他们控制东北,早晚是俄国人的盘中餐。与其到时候英法被迫亲自上阵,在东北跟俄国打一场长江保卫战,不如提前找个合适的代理人,替他们在这里当着沙俄。

四月、五月,闽军一直在北进,有水路就靠水路,没水路只能靠牲畜。在六月底终于抵达了松花江中上游地区的尔滨一带,没想到在这里遭遇了驻防的俄军。

相比吉林,黑龙江人口更少,才十几万人,尔滨一带算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但也只有几个村屯。俄国人选在这里,也是看上了这里有人居住,可以提供生活必需品。

大军向北推进,电线杆子,电报线也向北延伸,得知俄国这时候就盘踞在美丽的尔滨,让刘勇强挺惊讶的。

知道下一场大战就要在尔滨进行,还颇有点惋惜,以后尔滨的俄式风情街恐怕是没了。

闽军攻到尔滨时,已经疲惫不堪,四五月横扫广袤的吉林后,已经有点夯不动。所以并没有直接攻打尔滨,而是就地扎营。

闽军出现在尔滨的消息让穆拉维约夫极为恐慌,不久听到对方不断往前线运送物资,他不顾沙皇的命令,将集结在伯力的俄国大军通过松花江源源不断送往尔滨,并且立刻展开进攻。

他知道福建人打算复制去年冬天的战术,这在穆拉维约夫看来很不公平,对方完全是靠着物资优势消耗死俄军,根本不是凭借勇气和战斗力赢得胜利,他很不服气。可偏偏在物资供应上,俄国占据绝对劣势。

日常物资,对方可以从辽南一带甚至山东、河北采购,通过水路运输到东北腹地。俄国占据的边缘地区,人都没几个,除了少量粮食,其他物资基本无法生产。幸好穆拉维约夫从朝鲜和日本采购了大量日用品,才不至于让这批千里迢迢通过西伯利亚赶来的沙皇精锐陷入困境。但军火就没办法了,日朝两国能生产的军火跟俄制武器差距太大,拿着日本鸟枪这仗就不用打。

军火还得从俄国运来,这就是最大的劣势。不管通过波罗的海还是黑海,运输路程都太远,得绕过大半个地球。西伯利亚以北的北海航道倒是近点,但速度会更慢,因为冰封期根本无法通过那条海道,因此得在沿海窝冬,运输时间长达两年,反而不如走波罗的海,至于黑海,该死的法国人封锁了苏伊士运河,检查每一条经过的俄国船只。气不气人?当然气,可是国弱民贫有什么办法。

而对方,却有法国提供的陆军训练,英国提供的海军训练,英国的军火伺候着,成本价还包运输,这不是俄国在跟一个小国战斗,而是俄国在同时跟英法福建三方战斗,这很不公平。

所以穆拉维约夫的计划是,不跟对方拼消耗,赶在入冬之前,歼灭对方侵入松花江流域的主力。迫使对方乖乖坐到谈判桌上,接受沙皇恩赐的‘宽容条约’。

穆拉维约夫的如意算盘,很快就被前线俄军的‘拙劣’表现给击破了,增兵到三千后,就对对面上万敌军阵地发起进攻,结果在对方坚固壁垒前死伤惨重,阵亡一千,被俘一千,残兵退守尔滨要塞。

英法顾问再次恭喜刘勇强。

刘勇强破不满意:“歼敌一千自损八十,这仗怎么打的?让我死了八十个兵!”

英法顾问面面相觑,难以置信福建的统帅取得这样的胜利竟然会如此愤怒,这也太不把俄国人当人了吧,就算英法两国联手,也不敢如此瞧不起俄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