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 第104章 二十年的休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追责,必须追责,一查到底。

回馈的信息是,前线士兵确实按照刘勇强的要求,挖掘了战壕,放炮坑洞等建筑,他们是冲着跟俄国人耗过冬天的准备的,结果没想到对方提前打过来。

这是唯一的失误,永备工事还没建成俄国人就打过来了,八十个损失主要就是俄国人强行冲破了第一道战壕,跟战壕中射击的闽军进行肉搏战,用刺刀打崩了闽军第一线造成的。

正在查着,突然收到消息,此次作战的是俄国精锐部队,沙皇的射击军团。刘勇强这才结束了调查,认为这算是一场说得过去的胜利。

前线惨败让穆拉维约夫难以置信,这不可能?

欧洲都没有一支军队能做到跟沙皇射击军如此夸张的交换比。

气的胡子都拔掉了好几根后,才在给沙皇的汇报文件中大骂福建军队下作,他们根本不敢跟俄军正面排队射击,就知道挖沟躲在里面偷袭,这是一群耗子兵。

刘勇强又没傻,跟人高马大,吃肉长大的俄国人线膛枪对射,然后让喊着乌拉铺上来的俄国人捅刺刀?

至少此时从小缺衣少食营养不良的福建士兵的身体素质做不到,或许得等下一代山东、河北籍东北移民二代长大了,才有可能在身体素质上跟俄国人拼一下。

挖沟,才是福建农民出身的闽军的优势,同时经过长时间射击训练的闽军,在装填、瞄准、射击这一系列精巧动作的掌握上,比粗大的俄军也更有优势,十轮中能比对手快上两三轮,所以保持距离持续对射,才是最佳战术。

刘勇强可是战术大师!

穆拉维约夫见状,一边继续增兵尔滨,另一边快速汇报沙皇,尽快开启谈判吧,松花江根本不可能守住,因为强攻对方已经成型的壁垒俄军没有这个兵力,长期消耗俄军没有这个条件。早点谈判,能争取到更多的条件。他必须早做决定,因为时间上再晚,可能今年就来不及了。

同时穆拉维约夫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为尔滨筹集到了足够过冬的物资。为此他抢掠了伯力、海兰泡一带中国屯民的过冬粮食,还专门发兵劫掠了周边的达斡尔人、赫哲人等游猎民族,抢到了一批牲口,不断发运到尔滨。

俄国人的累累暴行通过逃到尔滨闽军大营的难民传播开来,刘勇强借势在国际上大造声势,谴责俄国人的野蛮行径,声称要对俄国人进行惩罚,绝不接受尔滨的投降。

尔滨大战以舆论战的形式展开,热战却始终很冷,双方都在加固工事,等着对方来攻。从七月份第一次交战,到九月份天气转凉都没有爆发第二次战斗。只是捻军活动频繁,让俄军不敢随意出城掠夺,保护了尔滨一带的村屯。

行军的通道往往也是贸易的通道,大军到来,让安逸恬静的尔滨热闹起来。商人们通过松花江运送军用物资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商品,尔滨快速成为一个繁荣的小镇。当然,繁荣是在闽军大营一侧,俄军那边则因为居民远离,变得孤立起来。跟尔滨俄军要塞联系的,是松花江上行驶的一艘艘俄国战舰,其中还有不少蒸汽炮舰,水师的绝对劣势让闽军对俄军的补给线毫无办法。

俄国人经过七八月间的沟通,十月份穆拉维约夫接到沙皇授权,作为全权代表负责跟福建谈判。穆拉维约夫通过美国人进行沟通斡旋,双方决定在大连谈判。刘勇强派出的是刚刚回国的王圆,面授机宜,交代了底线。

为了配合谈判,闽军在十月底尝试发动了尔滨战役,死了两百人,发现俄国人的要塞无法用阿姆斯特朗大炮轰开,知道不可能从正面攻陷这座要塞,只能通过土木作业迫近,近距离爆破,这需要时间,渐渐入冬,已经挖不开了。

错过了夏季的黄金时间,这一年又浪费了。

经过艰苦的谈判,达成了俄国退出黑龙江以南地区,承认福建拥有黑龙江以南无可争议的权利,福建被迫承认了俄国拥有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英法倒是支持继续打下去,毕竟他们没有损失,甚至希望闽军能彻底攻克海参崴,将俄国人彻底驱逐到高寒地带,让他们永远不可能在远东驻扎一支像样的舰队。

可实力不允许啊。

看着有十万大军,东北太大了,扫荡吉林,分兵屯驻,维护交通线,都需要兵力。黑龙江一带的八旗还有点战斗力,虽然黑龙江将军弈山是个孬种,但苦寒之地成长起来的宁古塔骑兵,从赫哲、达斡尔征召的骑兵,还是颇有战斗力的。

真正跟俄国人在前线开战的兵力,始终都没超过一万人。在尔滨要塞无法攻克,松花江制水权无法掌握的情况下,根本不具备控制整条松花江的能力。能将俄国人从这一带逼退,已经算是很成功的外交胜利。

俄国人也能接受,他们无法再进行一次竭泽而渔的尔滨战役,松花江丢掉是迟早的,除非俄国能尽快在这一带移民十万,否则根本不可能控制得住。等到来年还达不成协议的话,不用闽军进攻,尔滨的俄军就得自己撤退。

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弱点,于是各自退让了一步,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从俄国手里拿到了战场上没得到的土地。

通过尔滨之战这场不算大规模的战役,刘勇强认识到了一点,一条河流,上游有上游的优势,尤其是在步骑兵时代,位居上游,优势明显;可在工业时代,并不全占优势,下游因为可以利用沿海造船厂的制造能力,反倒可以倒过来封锁上游,控制水面。

要想彻底控制松花江,就必须在上游建造造船厂,生产出比对手更多的战舰,但一条沿江的造船厂,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跟沿海拼产能的。这让刘勇强产生不拔除海参崴,就不可能控制松花江的认识。

海参崴!

刘勇强让人找了张海参崴地区的地图挂在提督府时刻提醒自己,并多次在外交场合表示:这不是和平条约,这只是为期二十年的停战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