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
此州地处北面边境,土地并不富饶,并且面临外患,时常有胡人南下劫掠。
因此之故。
幽州于大汉十三州之中,向来属于穷州。
往日太平年间,朝廷每年皆需要调用青州、冀州的赋税两亿余钱,用来补给幽州,供官务开支用。
刘虞受任幽州牧以来,因为战乱之故,两州之赋税,却再难转运至幽州。
幽州诸郡县,都因此难以自足。
刘虞见状,遂是在幽州行政以宽,劝导百姓,耕地种桑。
其人又于上谷郡,开放胡市,与外族交易,并且开采渔阳之盐铁,组织商队,贩卖获利。
幽州民心大悦,年年五谷丰登。
一石(dan)谷竟然只需要区区三十钱。
如此低的粮价,哪怕是施行了屯田制,丰收数载的兖州,亦是远远比不上。
刘虞为人,崇尚节俭。
其虽居三公之位,但却穿着破旧的衣服,饮食之上,一顿饭都不吃两道荤菜。
幽州本土,那些崇尚奢侈的豪强,听闻此事之后,皆是受其感化,纷纷改变作风。
于幽州而论。
刘虞方才是君,公孙瓒只是刘虞治下之臣。
然而。
公孙瓒为人桀骜,自恃武勇,常常违反刘虞之令。
如刘虞为政宽和,爱护百姓,公孙瓒却放任麾下部曲,任其劫掠州人,残害地方。
对待胡夷,刘虞主张安抚,时常赏赐财物与胡人,并且与胡人通市。
公孙瓒则不然。
其人对待胡夷,态度极为强硬,向来只主张杀戮。
有时刘虞前脚才赏赐完胡夷财物,公孙瓒听闻后,后脚便派人去抢。
因此二事,刘虞、公孙瓒二人都时常向朝廷上表,具言对方罪过,相互诋毁。
一月之内,竟然连送数封表文。
幽州与关中朝廷遥隔数千里之地,朝廷纵然有心,亦是鞭长莫及,只能和稀泥,谁都未曾责备。
二事之外,刘虞与公孙瓒之间还有一桩旧怨。
昔年董贼西迁,天子一直想要东归。
因为刘虞乃宗室长者,并且拒绝了袁绍等人献天子尊号一事。
天子遂认为刘虞忠心可靠,派遣刘虞之子刘和回幽州,欲请刘虞领幽州兵马前来接驾。
刘和经武关,路过南阳,本来一路顺利。
未想那时南阳袁术也听说了天子请刘虞来接驾之事,遂以为刘和奇货可居,将刘和扣留了下来。
袁术又派人前往幽州,告知刘虞,要一同发兵迎驾。
刘虞无奈,只能派数千骑兵去往南阳,并请袁术放回其子。
公孙瓒素来认为袁术奸诈,早在刘虞发兵之时,便极力劝阻刘虞。
眼见刘虞不从,公孙瓒又私下派人去袁术处,言与袁术道。
“将军如果放归刘和,那么,这几千北地精骑,都必定会随刘和北归。”
“何不将刘和扣押下来?”
“如此,”
“这几千精骑,便都只能听从将军之号令了。”
袁术彼时正缺骑兵,闻公孙瓒之言,大觉有理,遂是执意不肯将刘和放走。
袁绍与袁术倒也不愧是兄弟。
后来刘和好不容易从南阳逃出,经过冀州之时,却被袁绍发现。
袁绍思索片刻后,亦认为刘和奇货可居,索性又将刘和扣押下来。
前后数事在,刘虞自然是对公孙瓒极为不喜。
刘虞不喜公孙瓒,公孙瓒亦是因为刘虞不准其发兵攻冀,克扣粮草之事极为不满。
公孙瓒于是在州治蓟(ji)县之外,另筑起一座小城,不愿与刘虞同居一城。
刘虞几次请公孙瓒入城议事,公孙瓒都托病不应。
刘虞又去书与公孙瓒,往往去信数封,公孙瓒方才回一封,并且言语随意,阔略无礼。
一次也就罢了,可公孙瓒却次次如此。
刘虞便是再有仁心,亦难忍受。
其人遂召集自身心腹,共同商议讨伐公孙瓒之事。
刘虞愤愤言道。
“公孙伯圭猖狂悖逆,屡屡不从我令。”
“其人纵兵劫掠百姓,残害地方,还暗中唆使袁公路扣留我儿。”
“虞顾念大局,不欲与其相争,未料公孙瓒反而得寸进尺,愈加无礼,肆意妄为。”
环顾众吏,刘虞忿忿不平道。
“今我数次遣人去请他来蓟城一见,其人却总是托病。”
“我去书与他,他也不肯回书一封。”
“其人未免太过轻视于我了!”
“为人臣者,却不听主君之令,猖狂悖逆至此,难道是可以放任不管的么?”
“长此以往,虞在幽州,还有何威信可言?”
“我欲起大兵,讨伐公孙贼,却不知此战胜算几何。”
“诸君有何高见?”
刘虞话音甫落,堂下一吏,便离席起身。
乃刘虞帐下从事,名唤齐周。
齐周右手伸出四根手指,言道。
“明公。”
“以在下之见。”
“瓒有四败,公有四胜。”
“明公若起兵伐瓒,定能一击得成!”
众吏闻言,皆是不由顾视齐周,面有讶然。
刘虞则是大喜,连忙说道。
“齐君请试言之!”
“诺!”
齐周拱了拱手,于诸吏目光注视下,侃侃而谈道。
“明公乃幽州之主,公孙瓒却仅是明公治下之臣。”
“明公以人主之身,讨伐逆臣,大义只在明公,不在公孙瓒。”
“此可谓义胜。”
刘虞颔首。
“公孙瓒残害百姓,劫掠民众,州人皆厌。”
“明公却仁及于众,宽和爱民,士庶归心。”
“此可谓仁胜!”
众吏闻之,皆是面露赞同。
“公孙瓒与袁本初数次相争,麾下精锐老卒,死伤大半,战力实不足惧。”
“明公据有全幽,且还能得乌桓等胡部相助,朝夕之间,可轻易聚得十万兵马。”
“此可谓力胜!”
除右北平名士魏攸眉头微蹙外,刘虞及幽州诸吏皆是再次颔首。
“公孙伯圭放任部下外出劫掠,每日多则数千,少则数百。”
“以周观之,其部下一旦外出,常常需数日方能回返。”
“如今敌明而我暗,明公可择公孙瓒部下尽数离去之时发兵。”
“想公孙瓒区区数千人,如何能应对我十万大军?”
“此可谓时胜!”
言及于此,齐周声音慷慨道。
“明公有此四胜,公孙瓒有此四败。”
“公又何须担忧此战不能一击得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