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武侠修真 > 九剑行歌 > 第176章 不爽的姜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月十一,在万众期待之下,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守灵的三天结束之后,皇帝的灵柩,被从太庙运往御陵。

按照姜怀安以前说的,他死之后丧葬事宜一切从简,因此朝廷方面,也就没有特意安排匠人去为他抢修陵墓。

再加上他具体要把自己葬在何处,在这之前又没有说明。

最终礼部的官员们商讨一番后,便就近将他埋葬在原本埋葬了姜烨的陵寝之中。

这也算是变相埋到了祖坟里面,勉勉强强可以说是合乎规制。

满朝文武随着皇帝的子嗣亲族一同前往先帝陵寝,看着皇帝的灵柩,被抬棺人放入了陵寝之中,他们的心中,感慨无比。

姜怀平,姜怀玉还有姜怀康这三兄弟在队伍的最前列,站在一起,低声说着不知什么话。

姜赟因为靠近陵寝,而没能听到他们的交谈内容。

不过就算能够听到,姜赟也没那个心思。

陈贤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姜赟的肩膀,在他身边低声道:“别想太多了,一会儿回到京城里面,才是最重要的时候……

保持好状态,别让别人看出来你的不安。”

姜赟微微的点了点头,陈贤便满意的笑了笑。

皇帝的灵柩葬入陵寝内后,礼部尚书在文武百官面前满怀悲痛地说了一番话,大致意思,就是这位皇帝是多么多么的英明,多么多么的伟大。

他曾经做过多么多么厉害的事情,让老百姓和大家伙都过上了好日子云云。

这是每个皇帝死后都必须要经历的流程,本来应该是要在太庙开会的时候说,只不过姜怀安的死讯传来的太过突然,礼部尚书没有准备好稿子,所以只能放到今天再来宣读。

总而言之,丧礼早在之前就结束了,今天是下葬,没有太多的仪式。

礼部尚书领着文武百官为皇帝敬酒之后,一群人便又乌泱乌泱的返回了京城。

不管是去还是回来的路上,看热闹的老百姓都不少。

毕竟能够一次性看到这么多官员和王爷们出现,可以说是非常稀罕的事情了。

回到京城之后,那些上了年纪的老臣们已经累的不行了。

譬如西乡侯,此时他老人家的呼吸都变得沉重了不少。

按照流程,接下来便是回到皇宫,在大殿上由姜赟来继承大统,这也是比较令众人期待的事情。

考虑到那些个老臣体力已然不支,礼部尚书就让人拿了蒲团来,让这些老臣坐在正殿两侧。

本来呢,大臣们平时上朝开朝会的时候,都是有位子坐的。每人都有一个蒲团,大家一起坐在上面讨论事情。

谁要说话,就站起来发言。

只不过今天是姜赟继承皇位的日子,为了表示对皇权交替一事的尊重与重视,大臣们都要好好站着。

此时的正殿上,文武百官悉数到齐。

站在最前面的,便是皇帝的子嗣亲族们。

姜怀平、姜怀玉、姜怀康这三兄弟自不必说,那一定是要站在最前列的。

而站在他们身边的,则还有陈贤。

这四个人身后,便是姜贺、姜赞等几兄弟,还有陈定心也在此列。

至于那怀字辈的三兄弟,他们的孩子要么是没过来,要么就是还在赶来京城的路上,因此他们的孩子并没有出列。

正殿居中位置是一张龙椅,通体是用金子打造,造型奢华富贵,这是前朝皇帝陆庸下旨建造的。

由此便可以看出,陆庸在败家这方面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另一边还有一张比较简陋的椅子,皇后便端正的坐在上面。

那张椅子与龙椅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但也没办法,陆庸可没给他娘造一个那么华丽的椅子出来。

而新皇帝的登基仪式上,皇后又必须在场,所以只能搬来一张普通的椅子来凑合着用了。

本朝的一切设施,基本都是沿袭了前朝留下来的东西。

很少又再度修建的,因为这不仅浪费钱,同时也没有必要。

陆庸是在逃亡的路上被晋军抓住,之后皇宫内的侍卫见到皇帝都被抓了,便很干脆的投了降,皇宫内的一切因此便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

众人站在正殿里先等了一阵子,忽然礼部尚书从殿外走进来,匆匆来到陈贤身边说道:“秦王殿下,一切都准备好了。”

陈贤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便走出来,站在文武百官面前朗声道:“诸位同僚,我想,今天我们之所以要聚集在这里的原因,你们应该都是知道的。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自从陛下患病之后,差不多有半个月的时间,朝中大大小小的政务,便一直是由两位丞相,以及政事堂的诸位同僚来处理的。

在这里,我也要向诸位道一声辛苦。”

说着,陈贤朝左右两相以及政事堂的方向拱手行礼。

冯凝和另一位丞相,以及政事堂的那几个官员都连忙回礼说:“不辛苦不辛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呀……”

其实这一幕可以说是相当的诡异,因为陈贤他不具官职,唯独让他的身份不同凡响的,就只有他那个与国同休的秦王爵位。

按道理来说,这个时候代表已故皇帝主持事务的,如果不是他留下来的托孤大臣,那就只能是姜怀平,皇帝的亲大哥。

可是现在却是陈贤来主持,而在场的文武百官,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甚至就连姜怀平自己,都一脸的淡然。

由此可见,陈贤虽然只有一个秦王的爵位,但他在朝中的威望,一点都不低。

“按照先皇的遗嘱,在他之后继承大统的,便是长男姜赟,也就是晋王殿下。”陈贤施过礼之后,便开门见山的进入正题。

说到这儿的时候,他的目光扫视了一圈在长众人。

那些心怀鬼胎的家伙,都情不自禁的垂下头去,不敢与他那凌厉的目光对视。

“事不宜迟,接下来,便让我们迎立晋王殿下登基吧!”

陈贤说完之后,便目视大殿之外,拱手高声道:“恭迎晋王殿下!”

说来也有些尴尬,大概是姜怀安一直在忙别的事情,因此对于立太子这件事,姜怀安迟迟未动。

虽然礼部的官员也曾出面劝说过,但最后此事还是不了了之。

因此现在即便是确定了姜赟继位,还是不能用太子来称呼他,只能称其为晋王殿下。

姜赟穿着一身黑红相间的冕服,头戴通天冠,腰束金玉大带。

足下是白袜黑舄,腰挂佩绶,在一个手执拂尘的小太监跟随下,缓缓步入正殿。

随着姜赟从殿外走进来,殿中的文武百官便主动分向两侧。

将最中央那条直通龙椅的路让了出来。

同时一个个皆是转身面对着姜赟,拱手躬身施礼,嘴中齐声道:“恭迎晋王殿下继位。”

老实说,姜赟现在的心情,有些紧张。

毕竟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穿着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服装,登上那令天下人都向往的宝座。

对于旁人来说,这或许是一种伴随着兴奋的荣耀,但是在姜赟眼里,这是充满了忐忑的重担。

因为姜怀安在教育姜赟的过程中,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身为皇室成员,有一句话要谨记。

那便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坐在皇位上的人,不仅仅是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他还要对天下的百姓负责。

老百姓们是组成这个国家的基石,没有民心的王朝,就如同一座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迟早会崩塌覆灭。

关于这一点,前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百年的悠久传承在陆庸几十年的统治之下分崩离析,百姓在他的手下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最后导致狼烟四起,烽火遍地,王朝就此覆灭。

从小便被这样教育的姜赟,明白自己继位之后,等待着自己的,是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担子,而绝非是自由自在的为所欲为。

他有些担心,万一自己做的不好怎么办?万一自己在某些方面失败了,从而被大家质疑怎么办?

如此这般的种种疑问,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一直都困扰着姜赟,让姜赟感到十分忐忑。

不过事到如今,再犹豫不决也没有用了。

眼下自己能做的,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

正如母后开导自己时所说的,连做都没做,就觉得自己做不好,那么到了最后,一定会做不好。

但要是有着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做到,那么至少从内心的角度上来说,这件事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想到这儿,姜赟坚定了信心。

他遥遥望着坐在龙椅旁对自己微笑的母后,脚步坚定的朝着龙椅走去。

只不过,在两边行礼的群臣之中,姜赟发现了一个异类。

那便是自己的弟弟,姜贺。

这个家伙,不知道打着怎样的主意。

就连伯父他们都拱着手,微微躬身,他却背着手,站在原地,那模样就像是多么的高傲一般。

姜赟心中疑惑,不过他却并没有多想,事到如今,他心中就算不满,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发泄一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