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侯府子科举 > 第29章 兄妹相见泪始干 痛击恶奴惩刁蛮(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章 兄妹相见泪始干 痛击恶奴惩刁蛮(5)

当秦风带着睡醒的茵姐儿去南山烧黄的时候,一匹快马也从农庄里往金陵去了。

酉时初(18点),正是日入时刻,夕阳落下去了大半个身子,天空飘散着朵朵碎云,被太阳染了金边,又慢慢印染,由深到淡,碎云叠加,更像是天门前的台阶,仿佛拾阶可登。

太阳慢慢的落下去,云朵缓缓流动,金色也就消失了,现出了原来的颜色,几朵白云相交碰撞,变深变浅慢慢成了一张人脸。

“是娘亲,娘亲来看我了”,茵姐儿对着天空大喊。

“是,是娘”,秦风流着泪说道。

南山之上,修有台阶,虽有乱石怪木,却不影响行走,几人到了坟前。

秦风让春柳,夏杨取了黄纸、香烛等物,便让他们退开,只有他和茵姐儿两人跪在坟前。

黄黄的火焰映照两张小小的人脸,都在流泪,可他们看起来又显得开心,两张脸越看越像。

戌时,思亲堂。

薛氏搂着茵姐儿直流泪,答应了王氏,可她一个孩子也没照顾好,心里不停的埋怨自己。

“茵姐儿,以后你就是我的女儿了”,薛氏边笑边哭。

茵姐儿看着薛氏哭,她倒是没哭,只是疑惑的问道:“你不是我娘”又看了秦永远一眼道,“你也不是我爹”。

最后看着潘老夫人道:“你是我祖母”。

“哈哈哈,快过来,到祖母这来”,老夫人笑的前移后和,“你俩无一子女,我却有孙女孙子”。

几人都是目目相觑,薛氏微张着嘴,一时无言。

笑闹一阵,秦永远领着秦风出了思亲堂,带他去了惜时厅。

秦永远拿了叠纸递给秦风,“这是那几人的身契,还有一千两银票”,秦永远不知道怎么说叔祖母,含混道,“说是给茵姐儿补身体的,你代她收起来”。

秦风有些无语,千两银票啊,真舍得出手,光王氏嫁妆产出每年就在几千两,如今拿了千两银票给她的女儿补身?

秦风没接,只拿了身契,“谢谢伯父”。

秦永远摆摆手,也没接,银票掉在地上,银票上“凭票取,丢失勿论”上面带了个大大的“壹仟两”。

“准备如何处理?”秦永远有些好奇。

“将几人搜家,全拉去农庄,庄上缺些牛马”,秦风回道。

秦永远愣了下,没想到秦风心这么硬,秦风接着说道:“世间哪有那么好的事,害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所害之人呢?”

“他们的孩子也出来害人?”秦永远问道。

秦风自不会说株连九族之事,言道:“享其福,则受其累,弗之能免”。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1。爱人多容,可以得众2”,秦永远劝道。

秦风没说话,只低着头,秦永远叹了口气,“你应是多读书了。”

“是,听凭伯父安排”。

是夜,秦永远和薛氏说起这事,薛氏笑道:“此事倒是让我想起一事,年幼之时,兄长曾讲故事与我,今日我讲与你听。”

“娘子请说”,秦永远道。

“曾有一官员,其子好美姬,又好华服,交接往来,多为江湖浪子,有人尝劝其父,行为浪荡,必受其累。其父言,子非多,唯一耳,家资颇丰,岂能无用乎?后来这个官员因为贪渎,流放千里,其子饿死于野庙。”薛氏说罢笑着看秦永远道,“侯爷,何以解惑?”

“因子累父?下邪而引于上?”秦永远笑道。

“呵呵,侯爷也有不知,其子曾言‘父言,家资颇丰,用之无尽也’”。

“哈哈”,秦永远大笑,其实这个故事是他讲给舅兄听的。

当时薛氏的弟弟仗势欺人,被秦永远打了一顿,给他讲了这故事,秦永远记得后面还有,便是今日你以势欺人,他人或用下而引于上,上争若败,则毁一门,毁及己身,其因在你,其因在亲亲相隐,反之亦然。(简单解释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上梁不正下梁歪,享得了福,吃得了苦,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当然也有例外,所以叫歹竹出好笋。)

薛氏也是一笑,过不一会突然问道:“青哥儿为何让别人叫他小郎君?莫不是故态萌发?想小娘子?”

秦永远一听,笑出声来:“始龀小儿怕是觉得名字好听方改之,我却是觉得改得好,你可知由来?”

薛氏摇头,见秦永远一脸笑意,有了些许恼意,轻捶道:“做的什么怪样子”。

秦永远拉了薛氏的手道:“难得有问,我代舅兄教你一教”。

薛氏家族显赫,祖、父俱为高官,难得有闲暇时间,薛氏很多学问都自于其兄的教导,秦永远拿来糗她罢了。

薛氏笑看秦永远,道:“怎地突然好为人师?还需你来教我?”虽是如此说,却是反手握了秦永远的手。

“郎起于良,为邑,后置于官,先取广袤之意,后为仕德高人,君,上尹下口,始于言而又能治于事,故为尊,非德高之人不可称君。后人言说,郎君多指德高望重之人,汉时,又寄期望于子,始有小郎君之称”。

秦永远看着了薛氏一眼,笑道:“<诗经>有云,‘桃之夭夭,烁烁其华’,言及灼灼君子意,汉时又有‘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方显娘子思夫,而言郎君”。

“郎君”,薛氏深情的看着秦永远道。

“娘子”。

——————————

1,出自《孟子》,指互敬互爱。

2,出自《三国志》,有爱心能包容,跟着混的人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