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先顿时瞪大了眼睛,满脸吃惊。
杨慎把刚才的情况跟他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李兆先越听越是愤懑,最后狠狠的一拳捶在墙上,恶狠狠的问道:
“到底是哪个丧良心的?连苏兄这样的大好人都要举报?”
“天杀的奸人,千万别让我知道他是谁!”
杨慎清楚李兆先的脾气,万一真冲动可能会酿成更大的乱子,于是连忙说道:“李兄冷静,此事苏兄是当事人,他还没发话咱们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现在敌暗我明,若是稍有不慎可能招致更多危险的地方。”
“那就放任苏兄被奸人围陷?不行,此事我必须要跟家父说清楚!”
李兆先拔腿就要去找他们学堂的学正请假回府,杨慎眼疾手快拉住他。
“李兄!你糊涂啊!这个时候还要给苏兄添乱子吗?”
“他还没发话,咱们能代他处理吗?”
国子监里,苏策的事传的风风火火。
课间时间,整个国子监都快乱做了一锅粥。
甚至不少监生都听过苏策的名字,闻讯前来凑热闹。
在这个时代,科考几乎是普通人想要出人头地的唯一一条路子。
苏策不同于其他监生,没有什么背景。
纯粹靠着自己的本事走到今天。
若是没了再考的机会,基本上就没什么翻盘的机会了。
杨慎走到章懋身边,也清楚苏策面对着什么困境。
身为苏策的好兄弟,一直陪在他身边的人,不禁担忧的问道:
“章老,北直隶学政到底是哪位大人?这事难道就一丁点转机也没有吗?”
章懋打开书信,念道:
“监生苏策,不思进取,贪欲滔天,妄图僭越籍贯,行商贾之事,今念及往日之恩,特此开恩,不加牢刑,酌免去其乡试资格,永不录用。”
随后合上信件。
话说到这个份上,就没什么余地了。
甚至那位陈大人还“开恩”,没有让刑部的人来抓他,说的道貌岸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就连章懋也不禁心生厌恶。
“你看到了,现在除了找援手以外,没什么法子了。”
旁边立刻有一位监生叫着喊道:
“章老!咱们直接一起去礼部衙门击鼓鸣冤!我就不信他们都是睁眼瞎,整个大明就没有明事理的人了!”
“再不济我们让家中大人上书给陛下,让陛下给我们一个公道!”
苏策忽然想到了什么。
陛下?
之前自己给朝廷献上那么多好东西、好计谋,不知那位陛下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他清楚,历史上的弘治皇帝绝对称得上是位好皇帝。
作为一代中正守成之君,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明断是非。
所以苏策敢断定,此事根本不用谁出手。
上面肯定会解决。
之余这位学政......
就先让他蹦跶一会吧。
想清楚其中缘由。
苏策忽然轻松了下来。
“诸位,其实你们大可不必如此担心。”
“为了我的事,连累了你们,我也过意不去。”
“马上会试在即,都是用功备考的人,要是真耽误了你们,我的罪过比那位学政说的还要大。”
他一开口,立马就有反对的声音出现。
“苏公子,你说的什么话!作为国子监的学生,以后都要入朝为官,现在就在奸佞手中认输,那以后考了功名还有什么用?”
“......”
“对啊!苏公子,你怕什么?我们都在为你撑腰,都是你的后盾!以前你对我们的恩情可都没忘啊!”
“......”
“......”
越来越多的声音汇聚在一起。
群情激奋之下,就连章懋也暗暗吃惊。
苏策竟然在国子监里的声望这么高。
给他打抱不平的不止有诚心堂的学生,甚至还有一些隔壁学堂的学生。
各个都是撸起袖子往前冲,好似苏策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极高。
甚至吴青更甚,一边拦住自己学堂的学生,一边要亲自上。
“章老,让我去吧!”
“我是苏策的学正,他是我的学生,我义不容辞!”
“若是这回苏策真让人陷害了,那我......我......我这个学正不当也罢!”
“反正当了十几年的学正我也当够了,这口气我咽不下!”
学正都准备亲自上了,那监生其实就更拦不住了。
章懋在边上嘴皮子都快说冒烟了,怎么劝也劝不住。
吴青平常一直是个沉默内敛的人,在监生中间也是以严师的形象出现。
他不会说太多勉励学子的话,也不会劝他们考取功名之后有什么好处。
只会默默的监督学堂里的监生,让他们别愧对家中父母。
就是这样沉默的吴青,就是这样寡言的学正。
此刻却要挺身而出,用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去给苏策博一个机会。
“老师......您......”
杨慎伸出手,眼中满是感动。
旋即咬牙道:
“老师是英雄,学生也不能是孬种!”
“请老师带学生一起,学生愿随行壮势,任何后果皆由自己承担!”
这句话像是一个微小的火星。
却落在了巨大的稻草堆中。
点燃了人群。
“请老师带学生一起,学生愿随行壮势,任何后果皆由自己承担!”
“请老师带学生一起,学生愿随行壮势,任何后果皆由自己承担!”
“......”
一个又一个监生高声重复,眼神如铁,坚毅如刚。
诚心堂从未像此刻这么团结,国子监也从未像此刻一样团结。
就连章懋也是不禁眼眶沾湿,微微通红。
“吴青!”
“你这是做什么!”
吴青轻轻摇头。
“章老,当初我在国子监,您便是我的老师。”
“可我自从进到这里当了学正以来,一直以上下级相称,尊您为祭酒。”
“可在学生眼里,您一直都是我的老师。”
“容我在今天再最后叫您一声.....”
“老师!”
吴青比懵懂的监生更清楚,到礼部鸣冤究竟意味什么。
对读书人来说,和礼部作对就是和前途作对。
他不愿意让更多监生受到波及,更不愿意看着苏策这么好的一个苗子折在自己手里。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
苏策喟然长叹。
“诸位,此事......不必为我鸣冤了。”
“还是息事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