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393章 居丧三年:为什么孔子坚持要守丧三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3章 居丧三年:为什么孔子坚持要守丧三年?

接下来,孔丘就得居丧三年。居丧三年,是表达生者哀痛的一种习俗,具体是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得居丧三年。

当然这个后来形成了礼制,一般情况下,三年并非指整三年,即36个月,而是采用了27个月,即两个整年,加上三年中每年的一个月,共计27个月。

这三年内,据说居丧者在穿着打扮、饮食居处、言行举止等都有具体的标准,如不得婚嫁,不得娱乐,不得洗澡,不得饮酒食肉,夫妻不能同房,必须居住在简陋的草棚中,是官员的必须解官居丧等等。

当然,在春秋时期,还不需要这样做,这个礼制是在后来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统治需要而固定下来的。

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影视剧中的“丁忧”了。

应该说,这样的礼制非常苛刻,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坚持的。

但孔子就这样坚持了下来,到后来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也坚持了下来。

正因为这个居丧制非常苛刻,所以象墨子等人就予以了严厉的抨击。

但孔子则认为这是必要的,在《论语》中孔子和学生一次对话,反映了孔子的观点。

“孔门十哲”之一的宰我对孔子道:“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自古至今一直沿用过来,应该要过时了。毛想想好了,三年内什么都不能做,必将导致很多问题。为了这个丧礼,要荒废其他很多礼仪,这样整个社会就会乱套。依弟子看,守丧一年够了。”

孔子批评他道:“父母死了,你认为过了一年就可以去听歌跳舞,就可以喝酒娱乐,你觉得会心安吗?”

谁知宰我接口就道:“当然会心安喽。”

孔子火大了,大声训斥道:“你如果能心安,那你就守丧一年吧!作为君子,父母去世而居丧,思亲之悲愁,应该是茶饭无味,夜不能寐,无心赏乐,行事不专。”

宰我挨了训,灰溜溜地出了门。

孔子的其他弟子见老师生气,忙上前安慰。

孔子用手指了指宰我的背影,犹自怒道:“宰我这个人真是没良心。想想看,他父母生下他并抚养他,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他才可以离开父母的怀抱。

三年之丧,就是君子对于父母怀抱三年的回报。服丧不过三年,这是历古以来天下通行的礼制,难道宰我连三年都不想回报父母?!”

关于丧礼的这些东东,我们也不扯开了,毕竟,这个时候,我们最关心的还是孔子的身世问题。

孔丘为什么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

在孔丘的再三恳求下,曼父的母亲终于将实情和盘而托。

原来,曼父之母与孔丘之母颜徵在是闺蜜,自然将孔丘的身世讲了。但后来颜徵在病重,她叮嘱曼父之母务必保密,不能将孔丘的身世告诉孔丘。

不但要求曼父之母替她保密,连长孔丘两岁的孔丘兄长孟皮也被严令不得说出去。

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孔丘的父亲是鲁国大夫叔梁纥,鲁国英雄级别的人物。

公元前563年的偪阳之战,叔梁纥手托巨闸掩护战友脱身。

公元前556年的防邑之战,叔梁纥率军冲出齐军包围圈,护卫卿大夫叔孙纥安全脱身,再率军返回防邑固守,最后令齐军无功而返。

叔梁纥,是鲁国着名的战斗英雄。

叔梁纥因功而从士提拔为大夫,被任命为陬邑邑宰。

也就是说,叔梁纥原本的级别是士,士亦被认为是没落贵族,往往是从大夫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身份掉下来的,这也意味着叔梁纥的先祖是大夫以上的贵族。

在鲁国,大夫以上的贵族主要有两种人。

一是源于鲁国公室,即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周公旦。

二是后来迁入到鲁国的外国人,这些人,往往是因犯事而流亡至鲁国的。

叔梁纥的先祖,就是从宋国流亡至鲁国的。

叔梁纥,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其较远的先祖是大商王朝天子商汤,即正宗的殷商王室后裔。

大商王朝被大周王朝代替后,其王室后裔武庚被封于殷国。

但殷国后来叛乱被灭,大周王朝重新封了宋国给殷商王室后裔子启,这就是宋国第一代国君宋微子,习惯上我们都称呼他为微子启。

宋国一开始实施的是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宋微子去世后,宋国国君之位就传给了其弟子衍,即宋微仲。

这样传了15任国君,到了宋殇公时,宋国发生了内乱。

具体就是公元前710年某一天,太宰华督相继杀了大司马孔父嘉和国君宋殇公,迎立了宋庄公。

在这场内乱中,孔父嘉之子木金父为避祸逃亡至鲁国,定居于陬邑。此后,木金父这一支就以孔为氏,这便是鲁国的孔氏家族渊源。

叔梁纥正是木金父的曾孙,孔父嘉的五世孙,孔子的父亲。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孔子的爷爷孔防叔为了避祸,逃到了至鲁国,定居于陬邑。

按理,孔父嘉在宋国是卿大夫,那如果不出意外,其子木金父如果是嫡子的话,应继承其爵位,其身份至少也是大夫。

一个大夫级别的人物流亡到外国,按春秋时期的惯例,应该会得到大夫级别的待遇。

所以,木金父一到鲁国就成了鲁国大夫,封邑在鲁国的陬邑,史称陬邑大夫。

一代代传下来,到了叔梁纥时,鲁国的各个城邑邑宰,即城邑的大夫,大部分已经从国君的臣子序列成了三桓的家臣序列,叔梁纥当时是孟氏家族的家臣。

叔梁纥行了冠礼之后,娶了施氏家族的姑娘为妻,即施氏。

这个施氏一共为叔梁纥生了九个女儿,就是生不出带把的。

按照叔梁纥二十岁及冠结婚、两年生一个女儿这样计算,叔梁纥到了四十多岁,仍旧还没有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