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是高昌与大唐接壤的一座小城,也是丝路出了大唐之后的第一座中转站和补给城市。
距离高昌国都不到八百里,距离沙洲不足千里。
心思千回百转,张拯忽然明白了老爹的意思。
西州的地理位置,现在看不出来什么。但若是大唐想要染指西域,那么西州这座城池就必须要牢牢的握在手里。
沙洲距离西域的距离太远,无法承担起屯兵屯粮作为大军后勤补给站的重任。
西州,就像是大唐的河西这支射向西域的箭矢的箭头,若是成功拿下西州,大唐图谋西域就有了根据地。
屯兵,屯粮,屯田,作为进攻西域的桥头堡,这就是西州的作用。
这是对于大唐而言西州的作用,而对于西域诸国来说,西州的地理位置同样重要。
作为西域大地的第一道防线,若是西州城破,基本上也就宣告着高昌完了。
因为自西州至交河可谓是一马平川,介时整个西域大地都将任由唐军的铁骑驰骋。
若是西域诸国想要对大唐发起反击,高昌同样是一枚嵌入大唐河西腹心地带的一颗钉子。
现在李世民想要拿下西州,短时间还不引起西域诸国的反弹,唯有使用高压之策。
就是派大军吓唬你,你敢有所动作我大军就直接开过来将你碾碎。
灭国,奉上西州,你们自己选一个。
“孩儿去西州有什么用,孩儿也没有主政一方的经验啊。”
张拯双手一摊,对着负手而立的老爹问道。
“主政一方?”
张公瑾转过身来,看着张拯的眼神无比的嫌弃。
“谁说陛下要你主政一方了,最多就是让你去西州将局面打开,怎么可能让你主政一方。西州再怎么偏远那也是一州之地,其主官也是封疆大吏,你才多大点年纪,还想主政一方?”
“呃……”
张拯嘴角一抽,还以为李世民终于良心发现了,结果只是让自己去做个开路先锋?
“好吧,孩儿知晓了。”
张拯对着老爹点点头,父子两人站在渭河边上欣赏着河岸的风景不再言语。
现在这一切都还是张公瑾的推测,具体会如何安排,还得看李世民的决定。
待张拯和老爹回到县伯府,县伯府上下已经收拾打扫完毕,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张拯和清河结为正式夫妻,三天之后还要回门,也就是去一趟皇宫。
不过这都是小事情,现在张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思考去西州之后要怎么打开局面。
毕竟,现在西州还是人高昌治下的城池。
……
又到了书院下半个学期的开学季,张拯再次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到书院。
日子过得没有什么波澜,似乎一切都很平静。
唯一不同的,就是清河与小绿裳也跟着张拯来到了书院的别墅居住。
美名其曰,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这让张拯很是苦恼,因为他去翻崔淑的院墙的机会少了很多。
翌日,张拯将李泰叫到了自己的别墅里。
师徒二人相对而坐,已经讨论了大半个时辰。
张拯将李泰叫过来主要是为了吩咐两件事情。
一件是火药的事情,既然李泰已经把烟花给弄了出来。
让他研究一下火炮不过分吧,反正原理都差不多。
所以张拯直接将这个重任交给了李泰。
真的是重任,张拯绝对没有公报私仇的意思。
而第二件事情,就是书院教材改版的事情。
现在李泰基本上已经将张拯传授给他的知识吃透,教材改版的事情也就提上了日程。
书院的第一届学子经历了一年的专业教育,明年下半年就要开始到各个部门实习。
对于新入学的学子,书院的教育模式也要发生改变才行。
张拯创立书院的初衷,是为了教授自己从后世带来的新式学问,可不是像现在这样不伦不类。
所以这个重任,张拯也一并交给了李泰。
张拯的目标,就是将新入学的学子通过三年的基础教育之后,至少要能够达到后世小学六年级的文化程度。
而两年的专业性教育毕业之后,起码也要能达到后世初中的程度。
目前的条件,也就只能到初中为止了,再深入的教育,就需要一代代人的去积累了。
现在自己要去西州,张拯便打算提前将这两件事情交代给李泰。
李泰苦着脸将一个桃子咬得汁水四溅,应道:“这些事情都要我一个人来做完吗?”
张拯沉重的点了点头道:“为师也很想帮你一起弄,但是为师有更重要的事情,委实是有心无力啊,你可以的,加油。”
“哦~”
李泰拖了一个长长的尾音,脑子里正在高速运转,考量着这两件事情的难度。
火炮没什么说的,就算张拯不说,李泰也打算朝这方面去研究。
但是教材改编这个事情,就相当于要他将张拯所授之学问传扬天下了。
振兴师门,听起来好像很不错的样子。
所以李泰稍加思索,便应下了这两个事情。
“我已经交代过宾王,若是需要书院先生配合,你尽可调动书院的力量。”
临了,张拯给李泰吃了一颗定心丸。
李泰也放心了,心想总算是集合全书院之力来完成这件事情,而不是自己一个人抓瞎。
“好,老师放心去吧,书院的一切有弟子在。”
李泰听完张拯的话,肥脸上露出奸滑的笑容应道。
“没事了,你可以滚了。”
交代完两件事情,张拯指着别院的大门示意李泰可以自便了。
李泰也不脑,对于这位先生的脾性他已经很清楚了,站起身来也不朝张拯行礼就扬长而去。
而张拯忽然赶李泰走,自然是因为要到饭点了。
张拯才懒得留李泰这么一个大胖子在家里吃饭呢,那饭量大得离谱,把家里吃穷了怎么办?
画面转过来李泰这边,自张拯的别墅出来之后,李泰便止不住的放声大笑。
别看张拯似乎是在给他找事情做,唯有李泰自己清楚,老师这是将万世之名留给了自己。
自己若是能将新式学问用书院发扬光大,将来后世的史书之上,必然少不了一代学宗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