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杀破唐 > 第400章 老狐狸,还是你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紧绷的弦一但松开,享乐的念头便如洪水般决堤而出。

“仅此一次,下不为例。”李纯成功地说服了自己。他渡水来到蓬莱阁,在是后宫太液池中一座孤岛上的偏殿,夏秋两季是皇室成员极好的休闲去处,但现在是除夕,北风呼啸,天寒地冻,这里渺无人烟,这里成了皇帝的禁地,他要在这里私会一个人,一个他觊觎已久的女人。女人半推半就,让他欲罢不能。

太容易得到手的东西往往不懂得去珍惜,女人也一样,身为天子,他要什么样的女人不可得?太容易得到,就难有珍惜之意,但这个女人不同,在她的身上他感受到了猎取的乐趣,做男人的乐趣,偷偷摸摸的刺激,把所有人当傻子一样欺骗的满足。

他饶有兴致地猎取了他的猎物,畅快淋漓地享用了并不容易到手的猎物,因为贪,那天他一连服了三颗助兴红丸,这种东西助兴固然有益,但对身体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李纯并非不知道这些,只是被**冲昏了头脑。

一面在**的泥潭里难以挣扎,一面又心存万分之一的侥幸,结果是放纵之后,他得到了心理上的极大满足,身体却因放纵而虚脱、昏厥。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李纯并不责怪突吐承璀处理事情不够干净,虽然这老阉干事总是有些拖泥带水。

吐承璀声称他已经加了十二万分的小心,相关知情者都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处置,但他在蓬莱阁游猎、征服、晕厥的事还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包括太后和郭贵妃在内的相关人等的耳朵里。

于是册立太子的议程便突然摆在了他的面前。

皇帝可以瞒着所有人去一个渺无人烟的孤岛上寻欢作乐,可以在纵欲后晕厥,却不可以因此而使大唐列祖列宗费劲千辛万苦打下来的锦绣江山受到任何威胁,能晕厥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也难保不会有第三次、第四次。

人最大的弱点之一就是高估自己对熟悉的人和事的掌控力,为稳妥起见,为了大唐皇室的千秋万代,选立太子一事刻不容缓。

李纯虽有一万个不愿意,却也只能答应,谁让自己的不检点让老婆和娘抓到了把柄呢,不答应她们,这件事就会很小心地传扬出去,传的沸沸扬扬,闹的满城风雨,这对自己要树立的英明君主形象十分不利,致命的不利。

至于选谁做太子,看似无可无不可,但真的较起真来,却又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疼的事,邓王李宁在诸皇子中年纪最大,好读书,为人厚道,守本分,有孝心,他生母纪氏是李纯的性启蒙老师,为人宽和,温厚,李纯的心里一直为她留有一席之地。

忠厚是李宁最大的优点,也是最致命的缺点,忠厚做人会是个好人,忠厚却做不成好皇帝。

沣王李恽,为人机敏,善机变,既能脱口成章,应景成诗,又能学小儿无赖的样子撒泼耍赖,凡事无可无不可,拿得起,放的下,好读书亦好弓马,诸皇子中难得的能文能武。

但他出身不正是致命缺点,她的母亲生他时连个宫人的名分都没有。

遂王李宥,年纪尚幼,面目模糊,身体也很单薄,李纯对他印象不多,好印象更少,印象最深的只有一样:好玩。

除了好玩,会玩外,他还有个出身无比高贵、家族势力极其强大、地位居后宫诸嫔妃之首的母亲,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郭贵妃。

出身高贵是他最大的资本,也是阻止他成为储君的最致命的绊脚石。

三位亲王究竟谁做太子,李纯一时拿捏不准,他想到把这件事降降温,缓一缓,便诈称身体有疾,先绝了外臣和亲贵的说情通道,再与母亲一番推心置腹的长谈,让老太后安心,放心,同意暂时把这件事放一放。

至于郭贵妃,她最得李纯心的就是不争,至少不会当着他的面去争去抢。

天子染疾需要静养,中外隔绝,有事由枢密使突吐承璀领旨往中书省宣示,中书省有急事亦由突吐承璀转呈。

至于重臣亲贵欲入宫探视病情,则统统被突吐承璀挡驾。

李茂未能见到李纯,原因便出在此,是突吐承璀把他和皇帝隔离开来。突吐承璀究竟意欲何为,李茂不久之后就明白过来。

突吐承璀要争一个定策之功,他在寻求帮手,欲结盟友,先示恩威,突吐承璀是在敲打自己,他要让自己明白,和他突吐承璀结盟的好处和不结盟的坏处。

“朝臣们的倾向于册立邓王李宁,立嫡以长,几位相公面目模糊,都没说什么,但他们的门生弟子们却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他们的这份意思。突吐承璀欲扶立沣王李恽,谋一个定策之功。至于贵妃嘛,那自然是自己的儿子最亲。”

林英亲口向李茂通报了他所能掌握的消息,在这件事上他和李茂的态度一致:置身事外,不参与。没利益也就没有冲突,故而二人说话时都还能保持着朋友般的微笑。

“这里有一份刘辟派驻两京人员名单。”

这是左龙骧军送给右龙骧军的一份厚礼,也是李茂对林英的酬答。

林英投桃报李,将一份朝廷派驻西川的卧底人员名单交给了李茂,这些人有右龙骧军的人,但大部分都不是。

二日的延英殿奏对上,三位宰相对李茂、高崇文、严砺共同提出的“养毒剜疮计”都表示赞同,但袁滋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养毒要多长时间?”

李茂答半年左右,袁滋道:“你可知山南西道遭逢旱灾的事?”李茂点头说知道,袁滋又问:“那你可知河洛地区春旱的事?”

李茂道:“略有耳闻。”

袁滋道:“略有耳闻不行,还要知道前因后果,据钦天监奏称,今年河洛地区春有大旱,入夏后将有洪涝,届时漕运不通,江淮的米粮运不来关中,山南西道又值大旱,数万大军的米粮你如何筹措?”

李茂道:“这便是下官此次回京的原因之二,相公有何高见?”

袁滋道:“是老夫在问你,你怎么又问回来了?”

杜黄裳道:“为大军筹备粮草是度支、转运使的事,问他作甚?”

袁滋道:“那也该让他知道,人不能胜天,天力面前,人力微不足道。”

令李茂有些意外的是,杜黄裳这次竟然没有跟袁滋争论。

贾耽问李茂西川的战事是否可以速决,李茂明白他的意思,回道:“速决不难,难在肃清余毒,余毒不出,两川将来必有反复。”

这个道理不必李茂说出口,众人都能理解,但河洛地区起洪水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一旦水起断了漕运,后果不堪设想。

“人应顺天道而行,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但人之为人,究非木石,现在距离入夏还有两个月,两个月内是否可以抢运足够的粮草入关中,以备大军使用,几位卿家都议议。”

四人表情不一,李茂未做过宰相,全局观不强,对天下大势知之不深,对李纯的提议持乐观态度。

杜黄裳性情刚硬,明知此事难度极大,却还是跃跃欲试。

袁滋深感难度太大,有些吃不住力,又见李纯面色凝重,到嘴边的劝谏之言却吐不出口。

贾耽也深知此事成败在天不在人,他怀着一腔悲壮,决心赌一把,心里正盘算着要不要主动请缨去搏他一把。

“老臣请缨出镇洛阳,督导粮草转运之事。”

未等贾耽下定最后决心,杜黄裳先开口了。

众人皆吃了一惊,自永贞年太子监国时起杜黄裳就是诸相之首,辅天子协理阴阳,宰制天下,早坐稳了一人之下万千之上的实权地位。

深谙权力运行之道的人自会明白,权力的大小,并不在名义上的官大官小,也不全在所居职务为何,而是取决于距离权力核心的远近。

杜黄裳由执掌中枢而出镇地方,即便仍带相衔,权力却是霄壤之别。

权倾朝野的杜黄裳究竟出于何等目的要作此选择呢,三个人各有各的猜测,却又都怀疑自己的答案不慎准确。

“西川乃是国朝平定藩镇的首战,此战务必要大获全胜,且要胜的干净利索,决不能拖泥带水,留有后患。老夫以为‘养毒剜疮’之计十分恰当,遵照施行,西川可定,西川若定,天下藩镇皆可定,三百军州重归一统之时,便是我大唐复兴之日。”

“老臣年事已高,精力衰竭,行为乖张,难孚众望,蒙陛下错爱,忝列相位,心中时时不安。今能以衰朽病残之躯为国尽最后一份力,老夫虽死无憾。”

众人闻言不觉凄然,前阵子京中盛传杜黄裳尿血,此时看来并非虚言。以他的豪强性格,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岂会主动松开手中的权柄,去做那只悲壮的扑火之蝶?

“杜相,我……”

杜黄裳拦住袁滋,笑了笑,继续说下去:

“论才学我不及贾相,论实干我不及袁相,但论坏脾气我胜过二位之和,我最不怕得罪人!故而督粮这脏活由老夫出面最为恰当,谁敢坏朝廷大计,我先坏了他的乌纱。”

有人发出了一声笑,笑声有些苦涩,是李茂。

杜黄裳说完正式向李纯请缨,袁滋道:“杜相久居中枢,熟悉政务,出镇洛阳督粮,还是老臣来。”

贾耽道:“让我来,我在河中待过,我熟悉黄河的水运。”

李纯含泪而起,向杜黄裳深深一拜,道声:“拜托了。”

杜黄裳大礼回拜,又请旨让李茂随其一同去洛阳,杜黄裳解释说朝廷抢运粮草需要黄河上的船帮配合,和这些江湖人物打交道,李茂最适合。

杜黄裳知道李茂跟郑州大豪胡裕春有旧,而胡裕春又是黄河船帮十三名头领之一,故而请求把李茂带上。

李纯问明李茂西川那边可以暂时脱身半年,便答应了杜黄裳所请。

至于杜黄裳为何要邀自己往洛阳走一遭,李茂当日没机会多问,回宅后他想了许多可能,却又把这些可能一一排除,到头来还是百思不解其味,直到突吐承璀派人来请他赴宴,李茂方才明白杜黄裳的一片苦心:他这是帮自己脱离这块是非之地啊。

他这个两川安抚使眼下最大的任务就是留在长安督导关中之粮南运,长安现在激流暗涌,的确不是久留之地,想明白了这一点,再想想今日延英殿里杜黄裳的反常举动,李茂不禁笑骂一声:“老狐狸,果然还是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