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杖毙而亡:娘娘重生宠冠六宫 > 第169章 我也是做了孽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凤栖宫里,长孙太后和长孙皇后看着晋王削瘦高挑的背影……

那一抹朱紫色的王袍,从院中渐渐消失后。

长孙太后把目光转向侄女。

她直勾勾盯着她。

长孙皇后垂脸儿,心里有些难堪,又有些愤怒。

她捏着衣角,沉默不语。

许久,许久……

长孙太后幽幽道:“皇后,昭明,哀家希望,你永永远远的记住,你是长孙家的女儿,你是皇后!”

“你是一国之母。”

她这话说得轻飘飘的,没有半点力道,然而,长孙皇后却像是受了什么重击般,面容瞬间胀紫,手死死握拳,手背上青筋都暴出来的。

她大口喘息,牙齿打颤,膝盖微微发软,似乎想要膝下,然而,不晓得哪里来了股力量,死死撑着她。

她的腰背挺直,目露冷光,咬牙切齿地回,“母后放心,儿媳明白自己的身份,儿媳是皇后,晋王是儿媳的表亲,是陛下的弟弟,也是您唯一的儿子。”

“是咱们长孙家的亲王。”

她一字一顿地说,居然再没理长孙太后,而是冷硬道:“母后,文宸身子不好,儿媳要去陪他了。”

“您请便。”

说罢,她转身去了偏殿。

直接把长孙太后晾在那儿了。

凤栖宫里,晋王在时,已经把伺候的人都打发走了,胡凡也被老太后支持去‘送’晋日。

如今她身边,竟然空无一人。

只有殿外回廊里,钱、白两个嬷嬷守着。

她们也不敢进来,甚至不敢说话。

老太后被?在那里。

“你,你……”

“你们,你们……”

她哑然许久,长长吐出口气后,就感觉心肝肺肾,无有一处不疼的,捂着胸口‘你们’了半天,终是没说出什么,只能一个劲儿地喃喃,“作孽啊,真是作孽啊。”

“先帝啊,你当初归天的时候,怎么不把我带走呢!!”

“我真真的是前世不修,居然修来这么一个孽障,呜呜呜……”

老太后又怕又气,都掉眼泪了。

殿外,白嬷嬷守着门,呆愣愣地听着,心里却想:太后娘娘是说错了,哪是一个孽障啊,明明就是两个啊。

皇后坐居凤栖宫,她再是一国之母,也是女眷之流,连后宫大门都出不去,没有晋王特意找来。

能有这事儿?

晋王爷才是那个最大的孽障祸根呢。

她这么想着,心里竟也没多害怕。

毕竟,哎哟,反正她都这把年纪了,大不了就是一死,又有什么可怕呢?

总归,她奶了皇后一场,不管皇后把她看成什么?她心里是偷偷把那孩子当成亲生女儿的。

当娘替女儿送了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白嬷嬷从里到外地超脱了。

然而……

西偏殿里,守着小文宸的良辰,却没这份心性。

她浑身直打哆嗦,脸白得像死人,心里巨大的惊恐,让她想尖叫,想逃跑,想找个没人烟的地方,一头扎进沙子里,再也不出来。

但,但……

凤栖宫就像个蜘蛛网,死死粘着她的身体,而远在宫外承恩公府里的爹娘家人,则是捡住她心的琏子。

她的身和心,都离不开凤栖宫,离不开皇后了。

良辰抱着小文宸,像抱着救命稻草般,泪流满面。

明明已经四个月,却依然瘦得像个小骷髅,一点婴儿肥都没有,呼吸都很轻浅的小文宸,烧得迷迷糊糊。

不曾醒来。

——

凤栖宫里,长孙太后被撅得呆站许久,最终,浑身无力的回到了慈安宫,她挥退左右,只留下胡凡一个。

殿里一时寂静。

日光透过窗户,撒进屋里,笼着长孙太后半边面容。

她似隐身光影之下。

许久,许久……

死一般的沉默中,长孙太后突然开口,“胡凡,阿钰出宫后,可有言语留给哀家?”

“他可怨哀家了?”

晋王是她的孩子。

生平第一回,被她赶出宫去,甚至收了玉牌。

那孩子会多伤心?

长孙太后不敢想。

胡凡闻言,默默跪下,不敢多言语,只道:“回娘娘,王爷未留一言。”

长孙太后一怔,像是没想到般,她面现茫然问:“那,他神色如何?”

“可是难过?”

胡凡头垂得更低,声音也小,“娘娘,王爷神色如常。”

“哦。”长孙太后沉默了。

胡凡依然跪着。

殿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胡凡额角的汗流下来,把眼睛都糊住了,阵阵刺痛传来,她也不敢伸手去擦,甚至心里暗暗叫苦,不知要如何破了僵局。

娘娘会迁怒她吗?

她见了皇后和晋王的事儿,会,会不会被灭口?

胡凡双腿直打颤,越想越怕,刚准备叩下头去,说些什么,突然,外间,慈安宫的管事大嬷嬷,恭恭敬敬进来禀告,“娘娘,梅主儿求见……”

“她正在殿外等着呢。”

梅主儿~

毫无疑问,自然是梅嫔了。

“梅仙,她怎么来了?”长孙太后一怔,怔忡神色缓缓恢复。

大嬷嬷垂头恭声,“奴婢不知,但梅主儿是带着二皇子来的。”

“啊?”长孙太后拧眉,叹声埋怨,“唉,这天寒地冻地,带孩子出来干什么?”

“快让她进来吧。”

“是!”

大嬷嬷应声退去。

“你也退下吧。”长孙太后瞅了眼胡凡,微微沉默,叹息挥手。

胡凡如蒙大赦,连连叩首,“谢娘娘恩典,奴婢告退。”

说罢,膝行离开。

殿外,梅嫔一袭粉袍,莲步款款走进来,她身后,侍书抱着厚厚的襁褓,两个奶嬷嬷愁眉苦脸地跟着。

几人上前,梅嫔屈膝,“臣妾见过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梅仙不要多礼了,进前来吧。”长孙太后虚扶,把梅嫔叫到跟前坐下,又唤侍书,“把文康抱过来,哀家看看。”

侍书自然应命,小步上前,把襁褓递到长孙太后面前。

长孙太后垂眸去看,就见襁褓里,已经快到两周岁的小文康依然瘦瘦的,面色微微发白,嘴角也有些泛青,头发稀疏,看着就是个虚弱的,但幸而,眼睛却是又黑又亮,看着很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