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争雄 > 第379章 乱臣贼子(二十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9章 乱臣贼子(二十七)

今日少了许多外人,尤其没有道衍和尚。朱常澄伸手示意陈吉发落座,又给了侍卫眼神,让他带赵坤兴下去喝茶。

桌上摆着一盘残局。

陈吉发没怎么下过围棋,不过以系统的算力,破解这盘残局轻而易举。

他粗略看了眼,然后抬眼与朱常澄对视。

“世子也想做这天下的执棋者?”

“哈哈,公子想多了,手谈而已。”

朱常澄笑的狡黠,带着些许年轻人的锐气。

陈吉发知道,以老朱家的继承传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就算崇祯皇帝崩逝,皇位也与襄王世系八竿子打不着。

不过,近卫军是天下强军,又在刚刚的江夏之变中与楚王生出嫌隙,也就让这位年轻的世子生出了别样的想法来。

以合作社目前的触角,陈吉发其实更中意于鲁王世系。

但因为穿越者的蝴蝶翅膀扇动的风浪越来越大,历史已经滑向了不可预知的轨道,中原清军在败于卢象升后,虽然实力受损,但仍然没有其他的明军敢与他们为敌,于是继续向东劫掠。

不过,因为此前的血战实力受损,清军在济南城下顿兵,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直接破济南而下,德王世系也没有覆灭,济宁的鲁王世系也没有南下浙江安置,与合作社的交集还不够深。

再加上他遏阻了张献忠复叛,变相的帮着明王朝腾出更多兵力北上,如今的中原局势,与历史上的崇祯十二年相比大为改善。

若是这样下来,明王朝或许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于崇祯十七年破灭。

带着这样的想法,结合面前的棋盘,陈吉发落下一子,朱常澄看他落子位置,面色微变。

“时势造英雄,英雄助时事。陈某人从不做逆势之举。所谓力挽狂澜,扶大厦将倾,都是痴人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陈公子当真如此想?可您做的桩桩件件,都是惊世之举,如今手握钱粮兵马,做何事不可?”

“我所为从来都是保境安民,搅乱天下的祸事,不敢去想。”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纵使陈公子做得再多好事,若在心眼小、疑心重的人看来,也是大逆不道。届时,公子当如何自处?”

“还是那句话,顺势而为。”

两人棋盘上交锋数回合,陈吉发落子吃掉朱常澄大龙,世子叹了口气,投子认负。

“陈公子技高一筹,在下认输。”

“世子承让。今后无论如何,只要彼此合作的情谊在,王府的富贵是不会缺的。”

“本世子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是这次谷城民变,让在下心存疑虑罢了。若是真到了生死存亡那天,虽钟鸣鼎食之家,又能奈何呢?”

“世子有这番远见,已殊为不易。”

朱常澄起身,凭栏下看,鲤鱼池内锦鲤成群,对岸的廊道内,走过说笑的两位少女。

他神色微动,看了眼陈吉发,笑着指向其中一位。

“陈公子,觉得那位鹅黄衣裳的女子如何?”

“明艳动人,娇俏可爱。”

“那是舍妹。听闻你尚未娶正妻,虽不知其中情由,但若是你觉得可以,本世子可以说动父王,让他将妹妹送去江夏。”

陈吉发直接拱手拒绝:“夫人新丧,在下暂时不会娶妻。”

“你又没娶正妻,何来夫人一说?”

“世子管的宽了些。”

朱常澄笑了起来,拍拍陈吉发的肩膀。

“行吧。往后多来坐坐。你与本世子投缘,既然你说往后做朋友,那便做朋友吧。”

两人结束相互试探,又召集门客进来,聊了些风花雪月的事情,喝了几轮酒,这才散去。

别的倒没什么,只是今日朱常澄给陈吉发介绍正妻的事情,到底还是勾动了陈吉发心中的遗憾。

回到住处,他找出熊韵芝曾经给他写过的那些信件,反反复复翻看,最终化为叹息。

斯人已逝,往日不再。

谷城的张献忠和罗汝才在接到了徐以显的回告后,召集麾下商议,最终决定接受陈吉发的驻屯条件,但要求各自保留一营人马,返回原地驻扎。

陈吉发与他们谈判,最终以每年增加二万两军饷的代价,换取两人将保留兵马压降在三千人规模。

张、罗两部造反久了,大小将领早就不满足于富家翁的生活,心思里都想着如何造反出人头地。

如今的结果,对于这些人来说,显然是极为不满的。

近卫军驻扎在侧,他们暂时没有闹事的能力,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两家才安顿妥当,谷城县郊外就发生了一件很有代表性的案子。

谷城西面本有位彭姓的士绅,家中有数百亩土地,是当地的地主富户。

两年前,张献忠占领谷城屯驻的时候,将彭士绅赶走,占了他家的土地。这个过程自然算不上温和,彭士绅的族人死了十几个,儿子也死了两个,张可望的部曲还抢了他家的两位女儿。

彭家因此败落,逃到了襄阳城内,靠着原先攒的铺面过活。

这些事情在乱世可谓司空见惯,原本也不会有人管,彭家也许就这么衰败下去,等襄阳城破那日,说不定就被屠戮殆尽了。

但近卫军击败了复叛的张献忠,迫使他们回到谷城屯驻。

而这屯驻的地点,又正好包含了彭家以前的地。

若是张献忠的人马和屯驻地域不变,这彭士绅或许也没别的想法了,关键就在于,合作社接手工作之后,清退了之前被张献忠侵占的当地士绅、农户的土地产权,让彭士绅的许多亲朋好友,都拿到了退地。

彭士绅坐不住了,他拉了一批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士绅,将如今已经被封为总兵的张献忠告上衙门,要求他们退还耕地,交出当年的杀人凶手。

事涉张献忠的义子、流寇中颇有声威的张可望,襄阳知府不敢怠慢,于是急忙向熊文灿报告。熊总理一心想着招抚,于是便决定息事宁人,将彭士绅打了二十大板,将案件驳回。

彭士绅回家后心中不服,他想起妻族家里加入了合作社,想着合作社手里的地都归还了产权,或者则算了股份,就通过妻族联系了当地合作社,请他们为其主持公道。陈吉发这时候刚刚忙完事情准备返回江夏了,听说这个案子,就留了下来,见了彭士绅。

彭士绅见了陈吉发,便涕泪俱下,老泪纵横。彭家人七嘴八舌,总算将事情说了个大概。

其实,陈吉发之前看过卷宗,他又做过大名府推官,对办案流程并不陌生。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彭家土地产权的性质问题,而在这点上,陈吉发意识到,或许是个一劳永逸解决张、罗二人,并争取天下士绅之心的机会。

“老先生,谷城县像您这样的士绅之家,有多少户,您可知道底细?”

“除了徐以显那帮子投敌求荣的,谷城西郊大多数士绅家中都是此等情况。他不过三千兵,占的地却有十万亩,佃农力夫上万!”

“这些情况晚辈也略知一二,的确是太过分了。老先生,不若由您出面,将这些受了损的士绅都召集起来,过两日,咱们一起去姓张的那里讨要说法。不过,晚辈这里有个条件,不知道您是否答应?”

“陈公子请讲!”

“我帮您要回来的地,至少要有一半的面积入股合作社。我们会按照正常比例给你们分红。其余参与讨要土地的,也都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如何?”

彭士绅略一琢磨,觉得没什么不妥的。

现在他是完全要不回来,官府也不管,只要能要回来,哪怕白送一部分地出去都是愿意的。

何况他现在只说是入股,并不是白拿,后面还有分红。

“公子高义,这点要求,老夫答应了。”

“那好,您就回去召集乡民,咱们三日后城西集合。”

在这个时代,纠结民变是地方官员争权夺利的常用手段,而士绅的利益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

陈吉发借这次土地归还案,集结了谷城数十家士绅,宗族子弟数千人,浩浩荡荡从县城出发,堵了张献忠屯驻的镇子,双方剑拔弩张,吵得厉害。

士绅们给张献忠列了单据,要求清退田亩,按照惯例补齐两年的租税,还要交出当年指挥杀人的军官。

这份清单对于张献忠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他一面向熊文灿打报告,状告当地官府纵容刁民闹事,一面暗中做好武装镇压的准备。

双方对峙数日,乡民在张营门前静坐不散,人越来越多。

更有房县乡民听说这里的事情,效仿谷城围了罗汝才的营地。

两地县衙苦不堪言,急报襄阳府处置,知府不敢耽搁,自己跑到谷城来了解民情。

不过现在士绅们都不相信官府能够解决问题,劝说许久,仍然拒不散去。

襄阳知府将情况上报,同时命令捕快、巡丁驱散人群,维持地方安定。

双方很快发生了推搡,彭士绅家的宗亲最为激烈,有两个小伙子用农具伤了官差,推搡迅速演变成了械斗。

眼见局势不受控制,当日中午,襄王世子朱常澄出面斡旋,请屯驻城南的近卫一营出兵,陈吉发亲率人马,以平息民乱的名义突然对张营出手,张献忠对此早有防备,但并非近卫一营对手,更何况还有那么些百姓帮衬,仅剩的那些老营兵马死的死降的降,只留下数十骨干拼死突围,走小路北上,逃亡陕西。

房县罗汝才在收到消息后立刻卷了铺盖逃跑,同样受到了近卫军阻击,只剩下百余人北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