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巧设疑兵
(续接上回)
将军说罢,王后接话道:“将军,关于此事,刘公公心中一直难以释怀,他让本宫代他向你致歉。但本宫当时就告诉刘公公,将军是一位胸怀宽广,不是拘泥于小节之人,此事定不会让将军心生芥蒂。将军,本宫没有说错吧?”
将军闻言,连忙真诚地回应道:“王后娘娘深知末将为人。末将非但不会介怀,反而心怀感激。王后娘娘正在布局,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不可以出一点差错,末将甘愿做娘娘棋中之子,协助娘娘完胜此局,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会有怨言呢?”
刘公公闻言,也连忙拱手道:“将军有如此胸怀和格局,咱家这颗悬着的心也总算是放下来了。咱家和将军一样,甘愿做娘娘手中的棋子,听凭娘娘调遣。”
将军说道:“刘公公与末将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即为王后娘娘和太子爷保驾护航。”
他的脸上满是忠诚与决绝,每一个字都彰显着他赤诚无私的胸怀。
这时,王后忽然笑了,刘公公忙疑惑地问道:“娘娘,您这是?”
王后笑道: “本宫是在高兴地笑,我们这叫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将军问道:“敢问娘娘,您的意思是?”
王后说道:“瞧,本宫如今落难,寄居于这小小的帐篷里,远不及京城王宫的宏伟壮观,但上天待本宫并不薄,将相俱全。”
“你们二位,就是本宫的左膀右臂。刘公公,你便是本宫的相,富有智谋,谋略深远。将军,你则是本宫的将,忠心可嘉,勇冠三军。令本宫更欣慰的是,你们将相和睦,本宫才能如臂使指,就像这纺线一样,丝丝入扣,顺畅自如。不然,就只能是作茧自缚啊。”
王后的一番话说得大家都乐了,帐篷内欢声笑语,气氛温馨而和谐。笑罢,将军问道:“王后娘娘,接下来末将还需要做些什么准备,望您明示。”
王后说道:“时间不早了,将军速去准备,今晚大军就开拔。不过,本宫打算,只带一营人马。”
将军闻言,一脸惊讶,忙说道:“王后娘娘刚才还说率两营人马,怎么现在又说只带一营人马呢?两营人马,末将都嫌太少,更别说只带一营人马。末将担心人马太少,过于单薄,难以应对京城那边复杂的局势,若是遇到什么突发状况,一营人马恐怕周转不开啊。娘娘,望您再考虑一下。”
刘公公也附和道:“王后娘娘,将军所言极是,老臣与将军都是担心您的安危,望娘娘收回成命,起码得带两营的人马,方保无虞啊。”
王后听罢,却笑着摇头,坚定地说道:“将军与刘公公的担心,本宫理解,但你们无需担心,此行本宫自有主张。将军只需按照本宫的吩咐行事即可,一营人马,足以应对,兵不在多,在于精。将军,你明白本宫的意思吗?”
将军摇摇头,说道:“娘娘,末将恐怕还是不太明白您的打算?末将还是认为一营人马太少。”
刘公公说道:“娘娘,您能否具体说说您的打算,这样将军和老臣也好做到心里有数,不然这心都是悬着的。”
王后笑着点头道:“好,将军,刘公公,本宫之所以坚持只带一营人马,自有本宫的考虑。第一,太子那里已经有了一支大军,除了出发时从大营里带去的一部分外,又有沿途纷纷加入的三路援军。这样算来,太子手下的大军力量已然颇为可观。”
“第二,太子连续两次大败敌军,斩杀了敌人的二王,已经很大程度挫了天上王和地下王的锐气。目前敌人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还在负隅顽抗,本宫想,就凭借太子手下原班人马,打赢最后的平叛战争,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第三,别看本宫只带一营人马,可实际上,本宫已经另外调遣了一支人马配合本宫的行动。”
将军说道:“娘娘说的这支人马指的可是二狼王他们?”
王后点头笑道:“兵法说,用兵之道,奇正结合。将军率领的这一营人马为正,而二狼王,三豹王,四熊王和五犬王以及他们的人马则为奇兵。他们从南方出发,一路北上,与我们遥相呼应。”
将军说道: “娘娘的这步棋不可谓不精妙。二狼王他们虽不直接参与前线战斗,但他们却能在敌后截断对方的粮草供应,而且他们的出动本身就能对敌方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动摇敌人的军心。娘娘如此布局,无疑为我们平添了一支天兵天将,也为我们的胜利增添了更多的筹码。”
王后说道:“所以,本宫才决定轻装前行,人数越少,我们的行动就更为轻便和灵活。”
将军闻言,点点头,但紧接着他的眉头又不禁微微蹙起,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忧虑。一旁的刘公公注意到了将军脸色的变化,忙关切地问道:“将军,你似乎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
将军点点头,说道:“刘公公,末将刚才又想起一件事,所以还是有些担心……”
王后问道:“将军,你有什么话只管说来,我们君臣之间,就要做到彼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好。”
将军说道:“是,王后娘娘,末将的意思是说,此次去京城,如果只是专一对付天上王与地下王,按照娘娘的安排,兵力应该不成问题。但末将担心的是……”
王后笑道:“将军莫说,让本宫先猜猜,你是在担心京城的那个女人吗?”
将军点头说道:“回娘娘的话,末将正是担心这个,单单对付那个女子不难,仅仅一个兵卒即可。但她背后毕竟有大王,如今她通过大王和柳公公,就可以掌控全国的楚军。如果她们一旦动用这股力量,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还有,随着太子爷和子初先生落入那个女人的手里,太子手下原班人马也落入柳公公手里,到时我们是否能够调动也是个问题,所以末将担心,如果娘娘只带一营人马,恐怕是杯水车薪,无济无事,望娘娘三思。”
这时刘公公也附和道:“娘娘,将军所言也有几分道理。那女人心思狡诈,手段毒辣,若我们掉以轻心,很可能会落入她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所以老臣也请王后娘娘务必三思而后行,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才好。”
王后听罢,说道:“将军,刘公公,你们为本宫担心,本宫可以理解。但你们想过没有,本宫去京城干什么去的?”
刘公公说道:“娘娘此去京城,是为营救太子和子初先生。”
王后点头笑道:“是啊,本宫去京城是为了救太子和子初,不是为了和楚国将士为敌的。若本宫真地与全体楚军将士对抗,即便将这儿的四营、五营兵马全部带走,恐怕也不够塞他们牙缝的,这只能是蚍蜉撼树。更何况,我们共为楚国的同胞,又怎么能兵戈相见呢?自相残杀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到时楚国元气必定大伤,周围诸侯,各方部落必定会趁虚而入,楚国都没有了,营救太子和子初还有什么意义呢?无论哪个结果,对于楚国来说,都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那也将是本宫的悲哀。”
说到这里,王后顿了顿,轻叹一口气,继续说道:“那个女人,还有柳公公,他们可以置楚国的安危于不顾,但本宫不能,你们也不能。我们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楚国的人民遭受这样的灾难。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把楚国推入万劫不复的灾难里。”
这时,刘公公附和道:“王后娘娘所言极是,楚国内战确实应当避免。不过娘娘,若我们能多带些兵马,不是为了和那个女人开战,但多少也能起到震慑敌方的效果。至少能让他们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妄动,总之,老臣所想的是,必须保证娘娘的安全,您安全了,太子爷和子初先生才有希望获救啊。”
将军说道:“刘公公之言,也确有道理,不过刘公公先不要着急,毕竟王后娘娘的话还没有说完,末将相信,娘娘既然如此安排,一定是有更为深远的谋划与考量。”
王后笑道:“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不是没有道理。不过,你们只看到了对她们有利的一面,却没有注意到还有对她们不利的一面,而对于她们不利的这面反过来就成了我们的优势。”
刘公公和将军忙应声说道:“王后娘娘,走等愿闻其详。”
王后说道:“自从那个女人踏入楚宫之日起,她便不断蛊惑大王,使大王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朝政也因此日渐荒废。”
“而且不止于此,那个女人还仗着自己受到大王的宠爱,在宫里宫外肆意妄行,残害忠良,欺压百姓,所作所为已经令人神共愤。她未曾为楚国百姓做过一点好事,却处处鱼肉百姓。”
“楚国百姓碍于大王,对她敢怒不敢言。环顾楚国,除了朝中那几个被她收买的、成为她爪牙的奸佞之徒外,还有谁不恨她。”
“如今她不仅勾结柳公公,串通外敌,欲图谋不轨,而且还会反过来污蔑太子,捏造太子谋反的罪名。这种荒谬绝伦的谎言,她以为天下人会相信,但她的话只有我们那位被蒙蔽了心智的楚王才会相信。试问天下,又有谁会相信她的这些无稽之谈呢?”
“所以本宫此次前往京城,沿途,我们不仅要慰问当地百姓,而且还要向他们百姓讲明实情,为太子鸣冤。这不仅仅是为了太子和子初先生二人的清白名声,也是为了让楚国人都能知道那个女人的真实面目,不要被她所蒙骗。本宫相信,到时楚国的百姓在知道事情的真相后,一定会站在我们这边,。”
“至于你们所担心的太子手下大军归属的事情,表面上看,太子被抓,兵权被剥夺,柳公公坐上了兵马元帅的宝座,掌控了太子手下的兵马。但本宫坚信,这些人马都是将军一手调教出来的,你对他们依旧有影响力,只要将士们一见到你,自会投到你这里来,柳公公根本掌控不了他们。”
王后说到这里,问道:“所以你们担心的,本宫倒不担心。但当下,有一件最让本宫担心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刘公公闻言,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将军则在沉思片刻后,开口说道:“莫非王后娘娘是在担心柳公公会勾结天上王等,有意将部队引入绝境,然后借刀杀人,从而达到削弱楚国实力和削除异己的目的?”
刘公公闻言,一脸惊讶地问道:“这个不可能吧,他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公然借刀杀人吧?他不怕大王要他的命?”
王后说道:“刘公公,不是不可能,是非常有可能。柳公公借刀杀人,又不是第一次了。他勾结天上王欲图造反,这不就是借刀杀人吗?至于我们的大王,他早已被他们蛊惑,天下人恐怕只有他还被蒙在鼓里。他们已经丧心病狂,哪里还顾得了楚国江山和百姓?他们就是冲着楚国江山去的。”
王后说到这里,又对将军说道:“将军不愧是带兵之人,一语道破本宫的心事。大军如今掌控在柳公公手里,若他心怀不轨,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宫并不担忧将士们会背叛本宫和将军。本宫只是忧虑,在我们抵达京城之前,他们就已遭柳公公和天上王的毒手。倘若真是那样,那会让我们非常被动。”
将军闻言,急忙说道:“王后娘娘,那事不宜迟,我们今夜就出发如何?末将先派出一支小分队,先行一步,后面大军随即跟上。为了稳妥起见,末将打算带领最有实力的中军大营护卫娘娘一路北上。”
王后听完将军的提议,摇了摇头,说道:“不,将军,你把中军大营留下来,带上东路大营的将士们。”
将军闻言,疑惑不解地问道:“可是娘娘,东路大营主要是年轻人组成的,他们组建时间不长,虽然勇敢,可毕竟缺乏足够的训练,战斗力相对较弱,末将恐怕他们不堪重任。”
王后微微一笑,说道:“我将军,本宫当然清楚东路大营的实力,但正因为如此,中路军才更需要留下,以确保咱们大本营和边境的安全。如今局势动荡不安,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如果前方有变,我们至少还有一条退路,不至于陷入绝境,到时连家都回不了。”
“而且,本宫虽然支走了四大王,可是周边其他诸侯还在,他们可不是省油的灯。如果我们前线顺利还好,一旦不顺利,他们就会蠢蠢欲动,边境必然动荡。如果边境再不能保全,那我们将面临两面受夹击的困境。”
“所以,只有先确保大后方的稳固,我们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至少在遇到突然变故时还能有一条后路。这是为楚国的长远而考虑。”
将军边听,边点头,他打心眼里对王后的深谋远虑表示敬佩。这时,王后继续说道:“东路大营战斗力虽显薄弱,将军可悉心挑选十几位得力的副官,充实到东路大营里来,让他们各领一支分队。试想,即便东路大营的士兵们如同温顺的羊一般,只要为他们配备一位勇猛的狼作为队长,那么这群羊在狼的带领下,也会逐渐蜕变,而成为骁勇善战的狼群。反之,若让羊来领导,即使他带领的是一群狼,那么狼最终也会失去血性,变得如羊一般温顺。”
“东路大营主要是由年轻将士组成,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正是满腔热血的时候,他们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所以本宫才提议不妨带他们出去,让他们在实战中历练历练,磨练磨练意志,增加实战经验。假以时日,他们定能成为楚国的中坚力量,成为将军手下更加得力的左膀右臂。将军认为呢?”
将军听完王后的这番话,郑重地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道:“王后娘娘所言极是,末将立即挑选得力副官,带领这些年轻士兵在战场上历练成长,为楚国的未来积蓄力量。”
王后又吩咐道:“另外,你再撤掉一个大营,与其余三个营合并,营造出我们有两个营出发的假象。”
将军闻言,说道:“回王后娘娘的话,末将以为,我们可采取分兵出发的办法,即将全营分为两部分,两队保持一定间距,然后交替行军。一部分队伍昼行夜宿,另一部分队伍则夜行昼宿,让对手难以窥探。”
“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迷惑效果,我们还可以多设置一些旌旗锣鼓,营造兵力强盛的假象。各队做饭的时候,多挖一倍的灶,让各方的探子难以判断我们的真实兵力。如此一来,无论是敌人还是探子,都无法摸清我们真实的底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