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玄甲军出征,朱棣大闹御书房
季如风的话音刚落,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桌上的茶盏都跳了起来,茶水溅了一地。
“季如风!”朱元璋的声音如同雷霆,震得整个坤宁宫都仿佛在颤抖,“你这狗日的!你以为你是谁?命令咱?你也配?咱的北伐大军,你说散就散?标儿才回来多久,你就让他带着八百人去漠北送死?你当咱是傻子吗?”
季如风却丝毫不为所动,他冷冷地看着朱元璋,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老朱,我不是来跟你商量的。这八百人,足够横扫漠北。标儿的实力,你也清楚。至于你那些大军,去了也是浪费粮草,徒增伤亡。”
“放肆!”朱元璋怒极,额头上的青筋暴起,手指着季如风,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你这是在教咱做事?你以为你是谁?要不是看在标儿和静儿的面子上,咱早就……”
“早就什么?”季如风打断了他的话,眼神陡然锐利起来,“废了我?还是杀了我?你有这能耐直管上!我要是躲一下皱下眉头,我自己把脑袋拧下来送你!老朱,我劝你清醒点。要不是看在娘娘和标儿的份上,我现在就能让你退位,让标儿登基。你信不信?”
“你!!!”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拳头攥得咯咯作响,却一时说不出话来。
他从未被人如此顶撞过,更何况是在自己的皇宫里,在他的妹子跟前。
他的怒火几乎要冲破胸膛,可季如风的眼神却让他感到一阵寒意。
马秀英见状,连忙上前拉住朱元璋的手臂,轻声劝道:“重八,你先消消气。季先生一向有分寸,他既然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不妨先听听他的计划,再做决定也不迟。”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怒火。
他看了一眼马秀英,又看了一眼季如风,终于冷哼一声,坐回了椅子上。
“好,你说。”朱元璋的声音依旧冰冷,但语气已经缓和了一些,“咱倒要听听,你这八百人,凭什么能灭了漠北二十万鞑子。”
季如风淡淡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摊开在桌上:“这是龙骧玄甲军的装备图。八百人,每人一套精钢玄甲,刀枪不入。长枪、钢刀、燧发枪、手雷、子弹,一应俱全。战马也披甲,冲锋陷阵,无人能挡。这样的精锐,你觉得如今漠北那些游兵散勇,能挡得住吗?对付草原的战争十几年前就开始了,从他们参加互市那一天开始就注定要灭亡!”
朱元璋低头看着图纸,眉头渐渐皱起。
这皇宫里没人比他更懂军事细节,自然看得出这些装备的精良。
这十几年,对漠北草原的动作一直没停过。
从互市开始,让北元鞑子们逐渐对大明产生了依赖。
随着时间推移,养牛养羊的牧民越来越多,草地面积越来越少,导致战马逐年减少,质量也变得参差不齐。
近些年,因为抢夺仅有的草地和水源,鞑靼、瓦剌、兀良哈之间没少爆发战争。
根据皇家商会北疆线带回来的情报,草原三族加一起块,可战之兵最多二十余万。
这才让他生出了一战灭鞑子的念头!
想到这儿,他的怒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犹豫。
马秀英见状,趁机劝道:“重八,季先生一向算无遗策,加上他有仙人手段,既然他对标儿有信心,咱们不妨试试。若是真能成,不仅省了粮草,还能少死许多将士。”
朱元璋沉默良久,终于叹了口气,挥了挥手:“王景弘……拟旨吧。封朱标的八百精锐为‘龙骧玄甲军’,北伐之事,全权交由他和季如风负责。”
---
第二天清晨,北平城外戍卫营的校场上,八百名龙骧玄甲军整齐列队。
阳光洒在他们的玄甲上,反射出冷冽的光芒。
每一名士兵都站得笔直,目光坚定,仿佛一柄柄出鞘的利剑。
朱标站在队伍前方,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豪情,这些士兵,是他和季如风精心挑选的精英,是大明的未来。
“兄弟们!”朱标高声说道,“今日,我们出征漠北,为大明的荣耀而战!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万里挑一的勇士。我相信,此战必胜!”
“愿为大明效命!”八百士兵齐声高呼,声音震天动地。
季如风走上前,拍了拍朱标的肩膀,低声说道:“标儿,记住,战场上瞬息万变,你要随机应变。这八百人是你的依仗,但真正的胜负,在于你的决策。还有,非危及生命的时刻,尽量不要动用灵力,灵力杀戮凡人过多,违背天道,届时破境渡劫会有丧命之忧。”
朱标重重点头:“风哥,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匆匆跑来,单膝跪地:“太子殿下,皇上派人送来圣旨,命徐达将军解散北伐大军,全军各自归营。”
朱标一愣,随即明白了什么。
他转头看向季如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季如风却只是笑了笑,挥了挥手:“出发吧,时间不等人。”
---
与此同时,东宫内,朱棣正焦急地来回踱步。
他刚刚得知朱元璋下令解散北伐大军的消息,心中又惊又怒。
“父皇这是怎么了?”朱棣忍不住对身旁的心腹大臣说道,“北伐乃国之大事,怎能如此儿戏?八百人,怎么可能打赢漠北二十万鞑子?”
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敢接话。
朱棣越想越气,终于忍不住,直奔皇宫而去。
御书房内,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疏,见朱棣匆匆进来,眉头一皱:“棣儿,你怎么来了?”
朱棣单膝跪地,语气急切:“父皇,儿臣听说您下令解散北伐大军,出征之事交给了大哥,此事可是真的?”
朱元璋放下笔,淡淡说道:“是真的。北伐之事,咱已全权交给标儿和季先生负责。”
“父皇!”朱棣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不可置信,“八百人,怎么可能打赢漠北?这简直是儿戏!哪怕他们装备精良,也不可能!父皇,您不能如此轻率啊!”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老四,你这是在质疑咱的决定?”
朱棣咬牙说道:“儿臣不敢质疑父皇,但北伐关系到大明的国运,怎能如此草率?儿臣恳请父皇收回成命,重新集结大军!”
“够了!”朱元璋猛地一拍桌案,声音如同雷霆,“咱的决定,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退下!”
朱棣却不肯退让,他站起身,直视朱元璋:“父皇,您若是执意如此,儿臣只能以死相谏!”
“你!”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朱棣的鼻子骂道,“逆子!你这是要逼宫吗?”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但依旧坚定:“父皇,儿臣只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滚!”朱元璋怒吼一声,抓起桌上的砚台狠狠砸了过去。
朱棣侧身躲过,砚台砸在地上,墨汁溅了一地。
他深深看了朱元璋一眼,终于转身离去。
御书房内,朱元璋颓然坐回椅子上,脸色铁青。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却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校场上,朱标已经率领龙骧玄甲军出发。
八百玄甲铁骑如同一道黑色的洪流,朝着漠北的方向疾驰而去。
季如风骑在马上,回头看了一眼渐渐远去的北平城,嘴角微微扬起。
“标儿,这一战,将是你名扬天下的开始。”他低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朱标没有回答,但他的目光坚定如铁。
他知道,这一战,不仅是为了大明,更是为了证明自己。
龙骧玄甲军越过越过长城,穿过边关要塞,铁蹄踏上逐渐退化的草原,扬起漫天尘土。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