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战略变化
定襄渡口,黄河南畔。
风雪呼啸,纛旗飘扬,一望无际的雪原上,白茫茫一片。
夏军大营,营深寨垒,防卫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一队队手持枪矛的士兵,不停的在营地内巡视,将营寨守卫的严密无比。
雪白的透亮的帅帐内,一身黑色重甲的李信端坐上首,下方文武依次列坐。
左侧是贾诩、臧霸、昌豨、孙康、孙观、徐宣、杨俊、韩忠、石勒、刘豹、多隆、石虎等人。
右侧是高顺、曹性、成镰、魏越、郭猛、阎柔、王雄、梁习、潘豹等将领。
从事张既聚精会神,汇报着军中战况:“主公,河套决战,我军斩杀鲜卑大人十二名,俘虏大小首领三百五十六名,斩杀联军,百长以上头目一千八百名...”
“各部歼敌二十四万众,俘虏九十八万,得战两百万匹,牛羊三百万头,战兵铠甲无数...”
说到这里,张既更是喜不自胜道:“此战,除了和连、慕容虎、轲比能、步度根等人借机遁逃之外,鲜卑高层几乎被我军一网打尽....”
“可以说,整个黄河以北,再也无人能阻挡,我军称霸的脚步...”
“草原与大漠,东西南北,万里疆域,皆待大军前往接收...”
河套一战,百万胡人联军灰飞烟灭,当大军全线溃败之后,很难想象那种兵败如山倒的场面。
可以说在正面战场上,联军尽管进攻时损伤惨重,却没有死亡数十万的地步。
真正对他们造成杀伤的,是联军在后续的溃败中,被一面倒的掩杀。
被云中定襄乃至雁门地区,埋伏的士兵,伏击袭杀所致...
冷兵器时代,一支军队伤亡最惨重的时候,往往不是正面战场,而是发生在大军溃败之后一面倒的屠杀。
正是因为战场上兵败如山倒,才能让夏军完成斩杀二十万人的壮举。
甚至让弥加浦头等大人,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夏军连带着一群溃兵,一同俘斩。
这自然让一众将士们心情振奋,若是在战场上,正常对战,想要斩杀这些部族首领,基本上很难成功。
因为观大汉与北方游牧民族,过往的战争中,能斩杀千人部落以上的首领,那都是值得史书上大写特写的丰功伟绩。
亦如汉武帝时期,能俘获两千匈奴人,便是了不得的大胜,足以封侯,甚至能被大书特书。
再比如东汉和鲜卑檀石槐的战争,汉帝刘宏倾尽全国之力,也没能斩获过鲜卑任何一部大人首级,甚至没有任何一场俘获万人以上的战绩。
而如今,夏军不但打败了胡人联军,更是彻底的打断了,鲜卑这名北方霸主的脊梁。
将此前所受的屈辱,全部吐了干净,十倍百倍的返还胡人各方,这是前所未有的胜利。
众将心情振奋,李信原本紧皱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
他摩挲着慕容颅骨,问出了心中最关心的情况:“此番决战,我军伤亡如何?还有多少可战之兵?
“禀主公,我军虽然大胜,但各部士兵,同样损失不小...”
“全军上下,伤亡接近九万众,其中战死和重伤者,约有两万四千人,轻伤者六万八千人,百长校尉亦,伤亡近百人...”
“伤亡九万,接近总兵力的四分之一,代价太过...”
虽然伤亡不代表死亡,但却是真真切切的战力减员,甚至需要分出更多的人,医治照顾。
李信目光冷冽,没有丝毫大胜之后的喜悦,而是满满的沉痛:“将士们情绪如何?士气如何?还能战否?”
“此战大胜,各部军心振奋,将士心气可用,再战十场,亦无虞...”
“而且,张辽将军,此刻已经率领朔方铁骑,直扑关外草原...”
“以此观之,足见各部敢战之心,求战之切...”
张既神色振奋,情绪高昂,向主公展现,军中文武的,再战决心。
因为此番大胜,正是追亡逐北,占领地盘,扩大战果的大好时刻,怎能弱了气势。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经此一战,夏军这个集团,这个势力,崛起称霸的脚步,已然不可阻挡。
而张既和军中各方文武,想的则是,如何在大势中,加快称霸进程,加快夏军王霸天下的脚步。
最好是趁着,联军败亡,北方兵力真空的时间内,将鲜卑这头断脊猛虎,彻底降伏...
如此,哪怕冒着兵疲民乏的风险,也要坚定主公,持续进军的决心...
听着张既的汇报,李信神色不变,只是把盘着手中骨器,暗暗思虑。
他对军中情况,其实早已大略了解,此战虽说大胜,却是杀敌十万自损八千,代价太过惨重。
哪怕战前对其中惨烈已有所预料,但是当听到张既吐出九万这个数字时,李信心仍然沉沉甸甸的。
这些伤亡的士兵,有朔方兵团的士兵,也有匈奴八旗,亦有夏军狼骑战兵。
但无论如何,不管他们成份如何,出身为何,但终究是为了河套而战。
是为了北地而战,是为了北方千万百姓而战,亦是为了自己这名主公而战。
如今不知多少人,会熬不过去,倒毙在这个寒冬。
一想到这里,李信胸口便隐隐作痛,眸光微转。
他环顾一众同色样面色沉沉的将士,沉声道:“受伤的兄弟不能放弃,让军医尽最大努力用最好的药,紧急救治!”
“他们是为了北地百姓流血,是为了我等兄弟而战,万不可让士兵们流血又流泪...”
“主公,此事各位将军已经在安排了,只是伤兵太多...”
主公对军中士兵的重视人尽皆知,张既这名聪明人自然也不例外。
他心中忐忑,但还是将其中困难道出:“随军医师人数有限,面对七万多名轻重伤号,恐怕力有不逮...”
“力有不逮也要救,医师不够就从后方征调,从并州征调,吾不想听到任何借口,也不想听到任何异样的声音!”
张既心中惴惴,不敢再言,在做文武同样不敢贸然开口,因为这个话题太过沉重。
此次大胜胡人联军,众人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没想到战后的事情更加棘手。
那一串串伤亡的数字,听在众人耳中沉甸甸的,不知如何安慰。
而且随着此战覆灭百万联军,李屠夫个人的威望几乎达到顶峰,一身气势更加深沉威严,众将心中敬畏愈深,不敢轻易开口。
李信稍微平复了一下心中情绪,没有在伤兵的问题上太过纠结。
他环顾帐中众将,沉声道:“联军覆灭,北线战事已经结束,些许抵抗无伤大雅!”
”诸位以为,我军下一步该当如何,战略如何...”
“主公!”右手边,阎柔抱拳出列道:“主公,如今胡人百万大军覆没,北疆再也无人可挡我军兵锋!”
“依末将之见,当趁着鲜卑兵力空虚,果断挥兵北上,直取对方王庭老巢,一战灭了这头丧脊之虎...”
“阎将军所言有理!”与此同时高顺王雄等人,同样抱拳出列。
他们目光炯炯,积极请战道:“胡人联军被我等全歼,北方元气大伤,短时间内绝对组织不起多少兵力抵抗...”
“此乃千载难逢的绝世良机,当趁胡人实力大损之际北上,彻底解决北方威胁,还北方百年安稳....”
此时此刻,一众边军将士竞相出言献策,他们久居边疆,处在抗击胡虏的第一线,自然知道这些胡人的难缠。
往日里胡人南下打草谷,在边境烧杀抢掠,奸淫妇女,他们却没有丝毫办法,只能被动防御,龟缩在长城后方磨牙饮血苟存。
但是现在百万联军覆灭,只于和连等寥寥一些高层,仓皇北遁。
这正是他们进军北方,彻底扫除胡患的大好时机,高顺等人不想错过这个大好时机,欲要继续向北方进军。
“嗯!”李信眸光半阖,望着一众神色亢奋的边将,没有立即表态。
他将目光 转向侧首,问计道:“文和以为,我军目前,该如何调整战略...”
“是北上鲜卑...还是南下大汉...”
“咳咳!”贾诩缓缓起身,微不可察的瞥了眼上首,见其面无表情,窥不出什么东西。
他感叹主公心思深沉的同时,不得不开口道:“主公,目前局势,几乎已经明朗!”
“胡人全军覆没,和连仓皇北遁,东西林胡与漠北鲜卑,皆已成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此正是用兵之大好时机,当迅速遣兵北上,直捣弹汗山腹地...”
“然后以雷霆扫穴之势...逼降鲜卑...威服草原....”
“到时主公得鲜卑这头猛虎为爪牙,驱使东西百胡为用...”
“如此北疆万里,铁骑万众,霸主之势已成,区区南方伪汉,不足为虑...”
贾诩心中领悟了李信的意思,但他却揣着明白装糊涂。
说出的言论,也与一众边将如出一辙,就是想要趁此大好时机,出兵北上,彻底解决为害北疆三十年的隐患。
至于出兵之后,能否彻底扫除边患,这一点众人毫不怀疑,因为夏军此战大胜,正是全军士气最高昂的时刻。
反观胡人各部,此刻已成惶惶不可终日的丧家之犬,毫无战力可言。
纵使鲜卑人还有些实力,纵使胡人还有些底蕴,在贾诩等人看来,已经没有了任何威胁。
同样的道理,李信何尝不明白,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被和连打输了,还输的彻底,下场不言而喻。
亦如秦之巨鹿,前秦之肥水,辽之护步达冈,北怂的靖康之役,又或者是李自成的山海关之战。
其中的作用都是一个道理,可以说古套雪原一战之后,鲜卑上下包括和连在内,已经没了任何作战的心气。
只要夏军能果断北上,熬过北方风雪的干扰,漠北万里可以说是唾手可得也不夸张,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