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当时气得杀了唐介的心都有了。
然而,他只是很生气地说道,“唐爱卿,此乃国丈葬礼之日,可得有些分寸才对。”
唐介却是昂首说道,“陛下,臣句句属实,作为谏官,为大宋江山社稷作想,臣力谏陛下立储,有何过分呢。”
赵祯怒道,“唐爱卿,自今日起,你不再是谏院谏官了。你无谏官之职责,可以不用提那狗屁建议了。”
唐介却是笑着说道,“陛下即便是拿大锅把微臣煮了,该臣直谏的,臣依然要说。”
赵祯无语,身边有如此不怕死的,身为皇帝,又能拿人家怎样。
京官们建议立储,闹得沸沸扬扬的。
那时候的司马光,还在边地任职,听到大伙都在劝赵祯立储。
他冥思苦想了好几个夜晚,终于提起笔,给陛下写了几封长信过去。当然,那不是奏折,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书信。
司马光读的书多啊,当朝最厉害的一部大书,资治通鉴,那都司马光老先生与一批人鼓捣出来的。
于是,司马光引经据典,给赵祯指桑骂槐地讲了好些立储的道理。
赵祯呢,也就当看故事,那一个又一个故事,看起来倒也挺过瘾的,可那些故事,司马光总是在讲到最吸引人的地方,戛然而止。
司马光根本就不从立储大道义,讲什么江山社稷,他只说的孝道。
普通平常人家,讲的孝,那是不孝有三,无后便是大,可这帝王之家,那孝便是将祖宗传下来的基业,找个最合适的人给延续下去。
赵祯觉得,这司马光果真是有意思,干脆把他从地方上调到了京城来。
这司马光调回京之后,赵祯那是天天想着听司马光讲故事啊,于是,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干啥,做了个起居舍人。
那也不是啥多大的官,就是每天陪着赵祯,给赵祯说些有趣的事打发时间。
这大宋王朝,在武力方面有些鸡贼,可是,那年年收罗起来的文臣,可是明显的人才过剩,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像司马光这么牛的人,在当时,也就给赵祯说说闲聊,然后呢,记录一下皇帝的言行。
司马光一直都痴心不改,对于立储,他呆在赵祯身边,却是反而小心得多,几乎都没有再提及。
他在等着一个可以暴击的机会。
一旦抓住那么个机会,一击而中,让赵祯自觉地去立储。
果然,那个机会被司马光等到了,赵祯的一个女儿,活到了六十多天,竟然夭折了。
司马光就站在赵祯的身旁,看着一代君王,心疼地把自己的小公主捧在手心里,望着苍天质问,“苍天啊,你不给朕儿子,你竟然连朕的公主都要收回去,你还让不让朕安心活啊。”
赵祯问天之后,就坐在那小公主的尸身边,流着眼泪。
这以后好几天里,赵祯茶饭不思,神情极其沮丧,自从第三个皇子死了之后,宫中那么些妃子,就再也没有给他生下个儿子。
在这种时候,司马光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了,便把自己写好的奏折,毕恭毕敬地呈给了赵祯。
这一次,赵祯的确是对生下皇子,心灰意冷了。
他看完了奏章,便对司马光说道,“司马爱卿,就按你所说的,你去通知中书省,让他们替朕安排立皇子吧。”
持续了几年的立储风波,竟然被司马光搞定了。
按说,只要司马光去通知了那中书省,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立储建议被采纳,那是司马光之功。
不管谁被立为了皇子,被拥立出来的新君,都会记着司马光之好。
偏偏司马光并不揽这功。
司马光说道,“陛下,如此重大的事情,还得陛下亲自去宣布才好,微臣职微言轻,怎敢去说这样的大事。”
赵祯还真亲自去和韩琦,说起了立储大事。
本来,韩琦和一帮老臣,成天都在为陛下立储之事担心,现在,陛下突然自己主动提出立储之事,满朝文武,那是何等兴奋。
没过几天,司马光奉命到中书省去办事,碰到韩琦。韩琦本来就在琢磨,陛下突然改主意,肯定和那司马光有关,便主动走过来。
“司马大人,皇上最近与你谈了些什么?”
司马光很平静地说道,“陛下所谈,也就是有关宗庙社稷之事。”
韩琦得到了证实,心中暗想,这司马光,果真是会办事,立下如此大功,却并不显山露水。
其实,这里面,司马光还不仅仅是不居功。
这么大的事情,让他一个起居舍人去宣布,纵然中书省相信了,这万一赵祯矢口否认了,那岂不是把事情给办砸了。
皇帝亲自通知中书省办理此事,那功劳,自然落到宰相韩琦的头上了。
那可比给韩琦送一份大礼,还来得高明。从那以后,韩琦便随时想着,有机会,得提携一下司马光。
没过多久,朝廷向天下诏告,册立赵宗实为皇子,并改名为赵曙。
这赵宋王朝,向来都是以火自居。这历代的帝王,也都以火为极其尊贵。
赵祯给赵宗实改名曙字,那意味已经人尽皆知了。虽为皇子,那分明就是皇太子。
却说西夏国内,李谅祚灭了没藏讹庞一族人,把爱妃梁氏立为了皇后。
梁氏本来就是汉人,生得妖艳,却是个极其爱好战争的女人。
李谅祚一直以来,都想着依附于大宋,又与辽国示好,然后在夹缝之中,求得生存。
梁氏却是对辽国将公主锡令结牟嫁给唃厮啰儿子董毡,极其不满。
你吐蕃不是挺牛的吗,那么,咱们较量较量。
于是,梁氏怂恿李谅祚,必须给那董毡一个教训,如果不是他从中作怪,辽国怎么可能不与大夏国通婚?
李谅祚听了梁氏的劝说,本来,李谅祚也想,借此机会,拓展一下甘青一带的地盘,于是派兵攻打唃厮啰。
就在辽国将锡令结牟公主嫁到吐蕃的时候,没藏讹庞就发起过一场对吐蕃的战争。
那一次,没藏讹庞气势汹汹而去,却是被打得极其狼狈地回来。
这一回,在梁氏的鼓动下,李谅祚那是铁定了心,要想把那面子夺回来。
唃厮啰已经年老,儿子董毡,亲提一支兵马,在两国交界之处,摆开阵势,战争已经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