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征服者 > 第163章 你还是错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何事?”

金赏道:“直市长安书局一个时辰前被暴徒打砸纵火,若非救火及时,非但书局会付之一炬,恐怕相邻诸多店铺也难免遭灾。”

霍光虎目一瞪道:“长安书局乃皇家店铺,何人竟然敢如此胆大妄为,可曾查明?”

金赏摇了摇头道:“暴徒共有四人,待到巡检司差役赶到的时候,暴徒已然逃之夭夭,如今巡检司正在搜查,不过看样子搜出暴徒的可能不会太大。”

霍光脸上浮现出一丝冷笑。

这种事当真算得上是预料之中也是出乎于意料之外。

当初皇帝鼓捣出新纸,霍光就知道这将会是一场巨变,毕竟这年头书册典籍几乎都掌握在士族手里,而士族拥有这些就能不断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读书人,进而一步步壮大自身。

而纸张的出现,很有可能会从此打破士族对于书籍的垄断,毕竟一部典籍以前需要数百斤的竹简书写,可现在只需要几十上百页的纸就能记载。

如此一来,民间小富之家只需要花少量的钱财购买一些新纸,再弄去书籍抄于纸上,再刻苦攻读,不难走上仕途。

不过霍光后来也觉得这新纸的出现固然是石破天惊的伟大创举,但是想要引起士族反感抵制也不那么容易,毕竟士族行事总要考虑族群利益,当族群利益尽管可能受损但不致命的时候,他们未必有多大的胆量联合起来和皇权斗争。

然而霍光做梦也没想到新纸仅仅只是皇帝的开胃小菜,皇帝最厉害的杀手锏竟然不是新纸,而是雕版、活字印刷!

光有纸可不代表一定会有书,就算能通过各种途径弄到书也需要一点点抄录下来,而抄录过程中出现谬误则在所难免。

往往一个错字,一个断句错误,文中之意就会谬之千里。

然而这印刷出来的书籍一个错字都不可能有,而且还用一种新型的符号将之断了句,让读书人一目了然,更能理解先贤之意。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印刷术一出,大量的书籍直接摆在了市井当中贩卖,一本书尽管也不便宜,但是别说小富之家,即便是平民只要咬咬牙也不是那么的难以承受。

越来越多的书籍出现在民间各乡各村,于是各乡村出现了私塾……

这俨然彻彻底底打破了士族对于读书人的垄断,可以想象用不了几年,这民间寒家子弟当中的读书人就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出现,士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也将会一点点被削弱。

霍光还记得当初皇帝和他说过,他需要民间拥有大量的寻常士族,民间充斥大量的小士族对于地方上的向学之风乃至民间风气都是有弊无害。

而皇帝这么做的终究目的就是抑制大士族乃至门阀的出现,这手段和孝武帝颁布推恩令,以怀柔手段来解决郡国问题如出一辙。

而对于士族本身而言,皇帝先是派人改良了造纸术,现在又鼓捣出了印刷术,就算他们不敢肯定是皇帝有意为之,却也感受到了根基被撼动的巨大的危机。

所以这一次书局被砸差点被烧,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陛下想必已经知道了。”霍光顿了一下道:“书局是皇家产业,归少府管,该头疼的是皇帝和外朝无关,静观其变便是。”

见岳父无心多谈也不打算插手,金赏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应了声便默默退了出去。

霍光微微淡笑,兵权都交出去几个月了,皇帝却一直秘而不宣,把他当盾牌使的真叫得心应手。

是猛虎总该要亮出獠牙,是蛟龙就理应翻云覆雨,身为皇帝总躲在后面也不是个事对吧。

皇帝不是把绣衣使者改成了锦衣卫,这次倒想看看这锦衣卫是不是个样子货,如果不是,那也该让天下懵懂之官警醒警醒了。

御书房内刘病已脸色铁青,少年人城府没那么深,至少现在刘病已还做不到什么叫喜怒不形于色。

印刷术问世,当书籍成为寻常之物,当士族垄断读书人的局面被彻底打破,那么士族不满进而发动各自势力来想方设法去抵制,甚至不惜在朝堂之上大肆攻讦,这些刘病已都已经想到了。

但是他没想到士族竟然会这么激进!

大汉书局可是皇家产业,打砸书局说白了就是在打皇家的脸面是在抽他刘病已这个皇帝的脸。

这事如果不能狠厉处置,他这个皇帝的威望恐怕即便不会一落千丈,至少也会在朝臣面前颜面无存!

樊淞满脸惭愧肃立,觉得自己辜负了恩主对于自己的信任。

“锦衣卫成立不久,朕倒不会怪罪于你,但是你面对此时局面却因为寻不到暴徒而束手无策,这让朕很失望。”

樊淞黯然道:“淞必定全力以赴将暴徒捉拿归案,不负陛下信任。”

刘病已呵呵笑道:“你错了。”

樊淞不解,伺候一旁的梁翰也是不解,并且在思考如果是他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破局。

“暴徒有备而来,又狠又准更稳,想必早就已经规划好了一切,这时候那几个暴徒想必早就逃离了长安城,你想抓他们,几乎是痴人说梦。”

樊淞无语,其实在书局被砸的第一刻,巡检司的人刚到不过片刻,接到消息的他就已经率领精干锦衣卫抵达了书局,随即便传令下去四处追缉可疑之人,但是在长安这个权贵云集的地方,锦衣卫又岂敢毫无证据就冲入权贵府上去搜查,更别说那几个暴徒确实是有可能已经逃出长安了。

所以这注定是一桩无头案,他面对的就是一个死局。

“还记得年初的假币案吗?”

樊淞连忙应道:“知道,富民侯车顺铸造假币,证据确凿,被明正典刑,死有余辜。”

刘病已看着樊淞似笑非笑,看的樊淞冷汗直冒,思来想去也不觉得自己刚才的应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倒是梁翰突然间眼睛一亮,仿佛有所明悟。

“你还是错了……”刘病已一声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