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得不佩服法国顾问,想的就是长久,都想到拿破仑时代去了。

英国顾问深以为然,冬天是俄国的盟友,这是欧洲的军事信条。

他们能想到的刘勇强会想不到,他早就战术自由,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战斗技能一套一套的,其中就包括苦寒条件下的作战。这几个月俄国人不来打他,他为什么不打过去,不就是在储备过冬的物资吗,用一个夏秋储备物资,还能过不好东北的冬天?

不过奉承还是要奉承一下的,法国现在可是好大哥。

“法国不愧是陆军强国,这样的特殊条件都考虑到了。我立马下令储备过冬物资。”

英国顾问不甘示弱:“海军也要做好过冬的准备。”

“当然。我准备在大连建立过冬锚地。”

后世的俄国人冬天喜欢去大连度假,他们觉得到了大连就到了温暖的南方。大连的气候因为一股日本暖流经过,冬天港口不结冰,气候相对温暖。

刘勇强其实早就雇佣法国人在旅顺修建军事要塞,论海战,他也是专家。

相比于英法强力推荐的这两个二货,刘勇强的军事素养甩他们一百条街。

文化上,或许因为不同民族,不同背景,思路上难以互相了解,但在军事战术上,刘勇强充满信心。

俄国人确实不怕冷,但那特么是相对的,光着膀子在西伯利亚的寒冬滚雪,那是拍抖音的,真到了冬天,俄国人照样冻得跟狗一样。大棉袄,狗皮帽子,厚棉被备足,屋里二十四小时升起炭火,福建人照样过东北的冬天,进屋还得脱衣服呢。

就看看这个冬天,谁耗得过谁!

整个夏天,刘勇强只储备过冬物资吗?当然不,他的七万大军可都集结到了东北,玩呢?当然是攻城掠地!这个夏天,他的大军横扫整个辽东,东起鸭绿江,西至大草原,北到辽河边,已经占领所有城市,遭到的抵抗微乎其微。

这么广大的土地上,只有200万人,如胡椒面撒进了面盆里,半天找不到人,固定的据点就那么几处。全部占据,保证俄国人找不到任何一个城市过冬。

200万人,分散在广袤的辽河大平原上,那真的是太富了。无怪乎山东、河北人玩了命的闯关东,那可是真闯啊,抓住是要砍头的。鸦片战争后,俄国人夺取了广袤的土地,清政府有限的解除限制,短短四五年时间,涌入了几十万人。到处都是青壮年,都是光棍。怪事了,一问才知道,清廷方边有要求,不能带女眷。目的是让男人在这里开荒,但别留在这片土地上。等赚够了钱就回老家去,东北还是留给旗人的好。

这政策谁想出来的,真特么绝了!

刘勇强得知这个情况之后,鼓励东北的光棍回家把老婆孩子领过来,这是免费的广告。今年就立刻增加了十几万人,除了家属外,全都是新移民。

他还派卢伟去山东招兵,跟剿匪的李鸿章打了招呼,联系被他打的到处跑的捻军,可以来东北安家,刘勇强收他们,给刘将军当兵,每个兵可以分100亩土地,不当兵,一个男丁只给30亩,全家来也只给50亩。

这个政策让他招到了两万捻军,这些可都是能骑着骡子包围僧格林沁的猛人,别的本事不敢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能力超强,从道光中期打游击耗死了两个皇帝了,硬是没人能把他们剿灭。当然这些人中,流窜到东北的,就当了土匪。东北的匪患为什么那么严重,就是因为山东移民带来的文化,或许是因为梁山就在山东吧。

两万捻子,家属安置在靠南的辽河流域,将他们整编集训,每人配发扫荡辽东后缴获的战马,一人双马甚至三马,机动能力肯定远超骡子。备好棉衣棉鞋棉袜,戴上狗皮帽子,脸上只露个鼻孔,这个冬天就靠他们作战了。

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十一月底迎来了一场飘飘扬扬的大雪。

四平。嗯这只是刘勇强的叫法,现在是买卖街,以后的梨树镇。原本只有两条做买卖的街道,明朝时候据说这里就是做买卖的地方,北边是蒙古人的草场,汉人从南边来,用食盐和粮食交换蒙古人的马匹,后来汉人的货物扩展到棉布、丝绸、茶叶以及锅碗瓢盆,蒙古人出售的还是马匹。单边贸易规模是做不大的,所以这里还是买卖街,没变成买卖城。

买卖街围绕两条街道,闽军的土建队挖掘了密如蛛网的壕沟,对面的俄国人则修建了巨大的俄式木质营寨,看起来就有一股子粗犷的气质,没有西欧严谨,没有日本精致。

大平原,一览无余,两地相隔五公里都能看到俄国人激动的奔出营寨,迎接大雪。

买卖镇外一个战壕中的刘安见状,装模作样道:“瑞雪兆丰年,看来俄国毛子也懂这个道理。”

由于是第一批选择跟随的刘勇强的太平村士兵,他升官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队长,但已经有资格上夜校,进扫盲班了。最近学了点东西,感觉自己跟其他大头兵不一样,有点装。

“不对劲。他们打过来了。兄弟们,抄家伙!”

刘安看到俄国人出营列阵了,他们推出了大炮。这些家伙打算趁着下雪来进攻。

密集的枪炮声响了一天,俄国人丢下了几百具尸体铩羽而归,然后老实了。

修了一个夏秋的防御工事,还是刘勇强出图,中国人出工,那土木作业质量杠杠的。岂是俄国人一个冲锋就能拿下来的。

作为总设计师,在这场辽东大雪前就南下了。刘勇强坐镇福州,一点不影响指挥战斗,因为电报已经从营口通到买卖街。

第一场战斗的结果半个小时后他就知道了,并不惊讶,他在等更大的战果。

俄国人老实了三天,大雪纷纷,气温下降了好几度,借用十年后才可能出现的描术‘枪栓都拉不开’,于是俄国人再次冒雪出击。

又是一天枪炮齐鸣的激烈战斗,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似乎只有闽军这边开枪,俄国人那边只有炮声。

因为零下七八度的气温,已经不允许人类的肌肉关节做出装填弹药这么精密的动作,炮兵还能操作,因为可以带着手套,步兵实在是做不到,加上俄国人本就不是精细的民族,相比列阵对射,他们更喜欢刺刀冲锋,打败拿破仑的那位俄国元帅苏沃洛夫有句名言:刺刀是好汉,子弹是笨蛋。

俄国好汉们挺着刺刀冲锋,配合着他们高大的身板,加上直冲云霄的乌拉声,气势嗷一下就上来了。可惜撞上了一堵墙,一堵线膛枪子弹构筑的墙。

刘安十分不解,他不知道的是,欧洲人这几百年里都是在排队枪毙下战斗的,玩的就是一个谁先扛不住,欧洲人对伤亡率的承受能力比同时期其他民族都高。刘安接受的训练,是刘勇强这个治军不勇的现代和平时期的人操作的,死一个兵他都受不了。

刘安小队这里,现在还没有死一个人。闽军这边仿佛丝毫不受影响一样,士兵们躲在战壕里,有条不紊的装填,然后轮换进行射击,一茬茬收割着俄军好汉的生命。

当然不是这些福建兵加了免冻伤bUFF,而是刘勇强设计的战壕足够科学,避弹坑、防炮洞齐全,战壕外没有铁丝网但是在百米外安防了国产特色战争工具拒马桩,假如俄国好汉冲过来,还得搬开这些拒马桩,然后才能冲向战壕。可以说,这样的战壕设计,除了没有机枪之外,已经跟一战的堑壕战没多大区别,比曾国荃在南京城外挖的战壕讲究多了。

为什么战壕里可以装填,那太简单了,防炮洞里装了碳炉子,一个队一个防炮洞,一个碳炉子。打完枪的就进洞装填,躲避炮弹的同时,还能取暖。本身大家都穿得厚,来来回回的,刘安都冒汗了。

他有点惊悚于毛子的勇敢,这些家伙是真不怕死啊,比那些广西贼都能玩命,人家可是有天父保佑的,难道毛子也是?

刘安已经不知道打退了毛子几次冲锋,他自己大概都射死七八个人了,拒马桩外的尸体垒了一层,全都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死状多种多样。

终于敌人彻底退了,清点伤亡情况有专门的队伍,刘安可以退下休息了,战壕里很快飘起炖猪肉的香味,还有大白馒头,买卖街上的伙头兵们抬着冒热气的大桶送进战壕。

刘安一边吃着,一边看见有己方收尸队将一个个毛子尸体搬开,受伤没死的拖出来,抬回后方。坑道之间,有曲折的通道,己方出入方便,敌人进攻就要面临各种交叉火力,是一条死路。

“刘将军真是仁厚,这就是我们刘家人啊。想当年我们祖上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三秦父老皆称善……”

刘安最近在夜校里又学到了一些故事,他们夜校的扫盲老师是一位年轻的生员,读的书真多。

刘勇强在福州,也为三秦父老难过。他从北京撤军后,福建的左宗棠也撤走了,他去了陕西。

因为那边的局势陡然恶化,由于闽军攻占北京的关系,导致在陕西镇压白帽的清军撤出又返回,打乱了节奏。多隆阿死后,没有真正能打的将领,导致白帽军疯狂反扑,关中府县全部陷落,最近更是攻占了西安城,那座辉煌的古代城市遭到了种族式屠杀,据说除了提前逃跑的,全城满汉没有一个活口。孔庙、文昌阁等一系列有文化性质的古老建筑,都被放火焚烧。幸好兵马俑此时还没挖出来,否则可能继项羽之后,秦始皇家还得再失一次火。

在这种危急关头,返回紫禁城的慈禧第一时间就是调左宗棠入西安。

曾国藩很有大局观,虽然跟左宗棠再次断绝了私人关系,却保证两江每年供应楚军的一百八十万两协饷不会短缺。

陕西的惨剧震惊了整个大清,其实这种惨剧已经连续发生了好几年,只是别的地方没有西安那么出名,别的地方人死的默默。

左宗棠抬着棺材入潼关,誓死收复关中。经历过太平天国战争淬炼出来的楚军,配备着犀利的洋枪洋炮,开启了传奇的征程。

胡雪岩留在浙江,在浙江福建两头跑,因为跟左宗棠有业务往来外,他一直跟王有龄也有关系。能同时跟左宗棠和王有龄两个不对付的人保持密切关系,胡雪岩的能力可见一斑。

王有龄自己都想不到,他还能活着回来,还能继续当总督。

有王有龄的关系,刘勇强现在跟胡雪岩也是朋友,两人以前就认识,他是刘勇强跟左宗棠之间的茶叶换军火生意的中间经手人,但谈不上朋友。

现在有王有龄这个高位闲人牵头,两人经常能在总督府喝喝茶,探讨一下生意经,互相都对对方钦佩不已。

经胡雪岩牵线,刘勇强决定借给左宗棠一笔巨款。

“1000万两没问题,浙江的财政分期三十年还清一点压力都没有。”

一笔雪中送炭的贷款,一次互相成就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