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虎。你可来了!”

跟英法美三国的谈判还没完成,刘三虎赶到北京。

起兵之前,刘勇强就想把他召回来。

他在李鸿章手下帮忙,李鸿章想方设法拉拢这八位师兄弟。八人中的刘三虎现在都有江苏提督的头衔了,其他也都是参将。

他们练出来的8千淮军,始终是李鸿章手下最能打的军队,力压刘铭传一头,程学启已经战死。

即便高官厚禄,李鸿章依然没能收买到他们的心。刘勇强一封信过去,他们就向李鸿章请辞。结果被扣住,李鸿章一再拖延,表示要写信跟刘勇强沟通。

刘三虎来到北京跟师父一对账才发现,李鸿章根本就没写过一封信。

直到北京和谈的旨意发到李鸿章手里,让他们这些督抚讨论,李鸿章的态度立马变了。恭送刘三虎等人离开不说,还让他们每人都带走一百亲兵。

这算是给刘勇强的见面礼,这个李鸿章!

“不管这些了。既然你来了,你们几个马上回福州坐镇。那里的新兵需要好好操练。”

“师父,不都和谈了吗?”

“你觉得这就算谈成了?”

事情还早着呢!

刘三虎等八位比较出色的师兄弟,带着八百亲兵,都是他们帮李鸿章练兵期间,拉出来的心腹。当然这个亲密程度,李鸿章是能接受的。湘淮一体,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大佬,都是默认部下的部下不是自己的部下这种道理的。就像曾国藩指挥不动淮军一样,李鸿章可以指挥那些将官,未必能指挥的动将官手下的兵。索性干脆让刘三虎八人带走亲兵,送刘勇强一份大礼,日后好相见。

刘三虎带着八百人回福州,福州就有了一个能主持大局的人。建宁大乡绅送来的两万新兵,刘勇强留下的五千老兵,能将这里守的更牢靠。

他在北京就更安如泰山了,五批援军先后到达,加上李云梯的两万人,兵力七万,足以控制北京。

只是暂时加固防线,遵守四国作保的停火协议。

控制安定门到紫禁城一线,沿途街口都有驻垒,其他城门则没去控制,自由出入。甚至为了表达诚意,已经放开通州一线,允许商民自由往来,北京短暂的粮荒都解除了。

正是看到闽军的军备情况,俄国人才最先将情况汇报给沙皇政府,告诉他们,福建拥有取得自治的能力。

几国公使也向奕?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英国公使说:“闽军的训练,装备,已经达到欧洲二流军队的水平。不过要对付他们,英军只需要一千人。”

法国公使说:“法军只要八百。”

奕?老油条了,知道这两二逼在吹牛,自抬身价,他们的评价反倒让奕?更坚定了不能打的态度。

俄国人公使九月就跟福建签订了协议,英法美三国还在继续谈判,很快美国人妥协了。

美国人是商业民族,在中国的利益也很多,但他们国力弱,清政府不懂,刘勇强可是很清楚的。所以对待美国人稍微强硬一些,美国人的合约跟俄国相似,暂时搁置商业谈判,先建立了外交关系。

英法还是迟迟没有妥协,接着他们的全权代表到来,谈判的权力彻底不在公使手里。

英国公使阿礼国对他们的全权代表表达了福建不甚友好的态度:“他们似乎不太尊重大英帝国在长江的特权。多次无视照会,舰队进入长江。”

法国公使表达:“他们的军队已经不是这个落后帝国能比的了。我建议可以承认他们,但出于商业利益考虑,或许我们应该跟英国站在统一立场。”

法国很矛盾,于是开始尾随英国,忘记了拿破仑三世扩大影响力的初衷。

跟对方的全权代表从十月谈到年底,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眼看要过年了。清廷这边突然反悔,据说是天下督抚议论汹汹,都不同意。

奕?很丧气的表示,朝廷没法接受福建的要求。

刘勇强明白了,对奕?表示遗憾,宣布停火协议作废。

大军立刻就占领了北京内城四门,全面控制这座城市,至于外城,暂时放任自由。只是对火器营等有危险的地方,进行了清剿和打击,缴获了十几万斤火药。

闽军的再次行动,让列强很关切,但并没有干涉,因为是满清一方先破坏协议的,是他们拒绝了谈判。

继续开战,作战目标却很难选择,已经占领北京,继续深入内陆得深入到什么时候去,这不是刘勇强的作战目标。通过军事手段,获取独立地位,跟列强建立外交关系,这一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俄国最先突破,后面的英法美都只能认可。除非他们愿意为了满清在发动一场远征,福建军队目前的战斗力他们有目共睹,肯定是比满清强的多的,这会让他们付出更大的代价。

第二步是夺取北方一座基地,满清否决了谈判结果,这给了刘勇强加码的机会。第一次已经达成了给予福建独立地位的条件,第二次肯定要价更高。下一步目标应该就是攻占一座北方基地,系统给的建议是东北或者山东。刘勇强想了想,还是山东更合适。东北太刺激满清神经,基本不可能达到,努尔哈赤、皇太极可埋在东北呢,那是他们的龙兴之地。

山东的话,虽然距离北京比较近,但刘勇强只是要一个可以发展重工业的基地,并不需要整个东北,大概有莱阳加一座港口就足够了,要的是煤铁资源,不是土地。

就在此时,俄国人突然发来了抗议,这才刚建立外交关系,就正式照会了,态度相当强硬。

“要我从东北撤军?”

刘勇强此时才想起王二,王二一直滞留营口,没船去接他。

想到跟俄国的友好关系,俄国第一个承认了福建政权,还送了,不,卖了那么大一个阿拉斯加给他,这点要求还是该满足的。

于是很痛快的答应了俄国人撤军,答应会尽快安排船只接走营口的军队。

还没成行,英法公使联合求见,坚决反对福建军从营口撤走。

“俄军南下了?”

英法带来了一个消息,俄国人已经占有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竟然再次趁火打劫,渡过了乌苏里江,从松花江南下,直扑营口而来。

……

王二占据营口没费什么劲,他手下一个营,一门炮,对着城墙放了几炮,一个冲锋就拿下了。还好此时他们已经知道这里不是天津,否则已经小看了天津人。

攻占营口之后,因为人少,也没有主动出击,清军的援军从北面来了一些,看到城上有炮,徘徊不前,他们都是骑兵,王二也追不上他们,双方竟然保持了诡异的和平。

王二等了一年多,一直平安无事,终于等来了援军。

第一批援兵赶来,来的是三百骑兵和四千步兵,起初还以为是清军援军,因为穿着‘兵’字号衣。过来拿出军令(刘勇强手令),他们是福建邵武府的绿营,已经投靠刘大人了。

这批人坐炮舰而来,入城后休养了一日,出城列阵而战。还是一门炮,轰了几下,打垮了对面上千的人马,而三百骑兵早就绕后截杀,缴获了几百匹战马。

之后营口每天都有沙船过来,偶尔还有炮舰出没。年底的辽东已经很冷,此时不是展开军事行动的好时候。刘勇强却严令这些福建兵快速推进,他们从当地采购棉衣,快速进兵。赶在辽河冰冻之前攻占了辽阳,此时得到军令,全部就地过冬,至此已经有很多人冻伤。

进入辽阳的卢伟发了大财,他现在有三千骑兵了。短短半个月的战斗,让他有种‘老子一辈子就没打过这么好打的仗’的感慨。对面几千人扑来,洋枪、洋炮一开,全都散了,他同样的套路躲在侧后,每次都能捞到油水。

这些辽东骑兵的马上功夫不错,但是——他至今都忘不了好容易逮着一个年轻的八旗,抓着对方的衣领,拿刀子从后心捅进去时,那种无知茫然的神情,这就是一群没见过血的面瓜蛋子啊。

这就是八旗铁骑?

可惜这里太冷了,不然他绝不止这点兵马。他从福建带来的人,已经全部上马,本不可能有三千兵马,但他招降了几股马贼,辽东马贼跟山东捻匪是一个系统的。他可是天地会的,江湖暗语一接就搭上线了。

这个冬天应该不难过,刘大人不但发军饷,还送来了不少钱,专款专用,采买过冬物资,一口口肥猪从城外赶进来,大家伙天天炖肉吃,肚里有油水就冻不死。

……

辽东的动静闹大,刘勇强受到了外部压力,刚刚建立外交关系的俄国向他发出抗议,要求闽军立刻从辽东撤军。

之前王二的小股部队占据营口,动静太小,消息远没有从北京传回俄国快,要知道北京可是有驿站直通库伦的,出了恰克图口岸接上俄国的邮政体系,俄国人在北京的消息,比英法更灵通。

结果等营口消息传回莫斯科,那边都跟王圆签字了,一看福建政权竟然进入了东北,俄国觉得这不能接受,立刻发出抗议。还派刚刚进入海参崴没几年的俄军侵入辽东,这又引起了英法的警觉,反过来支持闽军入辽。

刘勇强也摸不清俄军的目的,保险起见往营口一线送去了一万人,还催促他们占据了辽阳,阻挡南下的俄军。同时炮舰占据大连湾,这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上次鸦片战争,英国舰队就占据这里,已经勘察过,甚至取名维多利亚湾,对这里很有野心。

刘勇强像一个野蛮人,一下子得罪了英俄两国。

他也慌,但他不敢冒险让俄国人占据东北,那可能就真的收不回来了,此时这里可没多少人,俄国人来了,移民个几十万,黄俄罗斯提前建成,刘勇强就是历史罪人了。

英俄两国他一个都惹不起,至少目前惹不起。俄国还好说,惹急了也打不到福建,英国人家现在是真正的世界霸权。1855年暴打俄国,1857镇压印度大起义的同时,还能派兵来一场鸦片战争,这是拥有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能力的世界帝国。

清廷的反应也很激烈,因为北京城盛传,刘勇强派兵去辽东挖努尔哈赤的祖坟了,要断大清的龙脉。

这种传闻竟然引起了清军的反扑,一群中下层清贫的八旗子弟,组成了敢死队,开始在城里四处搞破坏。反抗占领军的同时,似乎对冲击一些权贵之家,抢东西更感兴趣。

北京城,主要是内城乱作一团。闽军打清军,清军打闽军,闽军打敢死队,清军也打敢死队,三方互相打。

北京之战开始进入治安战阶段,不得不分兵大范围的维护秩序,因为那些人放火啊。

最后一度产生默契,闽军和清军联合镇压八旗敢死队。

北京的冬天热闹非凡,刘勇强住着皇宫,睡着龙床,带着亲兵四处参观。小徒弟蒋远则被打发去天津去做苦差。

他将北京占领军中最好的炮手抽调去天津,入住大沽炮台。因为天津外海出现了俄国舰队,不多五艘船,刘勇强要做好用几千门大炮对抗俄国舰队的准备。同时积极跟英法沟通,看看他们对福建直接对抗俄军有多大的支持力度。

除了这些,蒋远还要负责做好明年开春增援辽东的准备,明年辽东之战规模会更大,那里将是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