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 第86章 至关重要的消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沽炮台这么重要的位置,当然是有守军的,而且有数以千计的各种大炮,其中进口的大口径洋炮就有几百门,这也是为什么僧格林沁能击沉几艘英国军舰的原因。

吸取了英法联军的教训,刘勇强的作战计划中,是让蒋远从北塘登陆,然后攻占大沽口炮台,接着尝试进攻天津,如果打不下来就等待援军。在计划中,第一天只要占领大沽口就算全胜,结果第一天就占领了天津。因为攻占大沽口后,军舰直接开往天津,根本都不需要一天时间。

“意外事件?”

系统能制造一起对己方有利的意外事件,这是意外事件兑换券的功能?想来想去,又觉得很不意外,大沽炮台的守军几千人都跑了,怎么可能是意外,这是注定会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群惊弓之鸟,一群乌合之众,随便开几炮必然会跑。意外在哪里?

这次起事,他赌上了所有,能用的当然都用了。

从海路北上攻击北京,这是他酝酿了很多年的计划。不过跟系统没关系,他是起事前一天才用了那100战略积分,兑换了方案,并在攻占福州当天夜里,就派蒋远乘坐十艘炮舰和刚刚抵达厦门不久的一艘主力舰厦门号启程北上,还有一艘加煤船。

这两艘船,正是刘勇强等待三个月等待的重要消息。

厦门号正是一年多前返回伦敦拍卖的阿斯本舰队主力舰之一,另一艘主力舰是江苏号,刘勇强筹集了50万两银子,对这两艘战舰志在必得,结果最终只买下了一艘。因为出现了竞争对手,叫价非常狠,据说那是一群日本人!

刘勇强也是日了狗了,打死他也想不到,日本人会跟他在伦敦抢军舰。

拍卖下来之后,招募船员,开回厦门就用了一年时间。因为没有官方身份,却又是正经的军舰,没敢走苏伊士运河怕被英国人或者法国人扣下,而是绕道非洲,花了整整一年。出发的消息都比他快了半年,要不是知道已经出发,刘勇强甚至都不敢等这两条船。

“原来是欧朋远这个臭小子!”

……

“全军突击。我带舰队直接杀到北京!”

欧朋远正在跟蒋远激烈争吵。

距离他咸丰八年离开这个国家已经过去了7年,他从一个十一岁还是十二岁的孩子,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人也壮实了很多,比蒋远明显高出一个头。在英国天天吃牛排,不但长的高大强壮,还练出了一身腱子肉。

“厦门号进不了运河!”

蒋远根本不听他的。

“炮舰可以啊,我在英国时候就听说过,英国人就是打算走运河去北京的。结果她们的小炮舰被炮台打沉了几艘,后来才改走北塘的。”

“我们也该走北塘的。”

蒋远对这件事很不满。走北塘是指定的方案,结果路过大沽口的时候,这位舰队司令非要去打一打炮台,虽然比预定时间更快打下了天津,但太冒险了。万一没打下来,就给了对方预警,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加强兵力。

最稳妥的办法,还是走北塘,步兵登陆,然后南下进攻。

“在海上都得听舰队司令的,英国就是这样。”

“可这里是大清,而且也不在海上。”

蒋远已经很难忍受这个年轻的舰队司令了。

“还大清?大清这次就要改姓了!”

欧朋远有点过于兴奋,他这个前太平军余孽,竟然还有打北京的一天,那里面可全都是大清妖,好清妖啊。

“等命令吧。电报已经发回去了,估计很快就会有消息。”

……

刘勇强已经读完了电报。

他现在接收信息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不是他坐在电报房了,而是他把电报房搬进了总督府。

从租界里引进来了一根线,并调来最好的电报员为他服务。租界还是进不去,特么的洋人在那里有军队。这是他们从清政府手里要来的特权,英国人驻扎的是标志性的红头阿三,法国人倒是没有招募越南兵,因为他们现在还没将越南变成殖民地,只占了一小块地方。

从电报里,明显能看出自己新任的海军司令和陆军司令起了冲突,这次他站蒋远一边。不因为别的,只因为了解。

欧朋远这批人,现在就是站在他面前他也认不出来。但也不是完全不了解,每年他都会让在英国学习的这些孩子集体写一封信发回来,他都会仔细阅读。但了解很有限,因为每人往往只有一两句话,很多都是表达感谢,但肯定都会写,唯独这个欧朋远七年来一句话都没给他写过。

在欧洲学习的孩子中,欧朋远不是最聪明的,但绝对是最淘气的,只上了三年就辍学了。刘勇强的计划是,让他们一直学习,能学到什么时候就学到什么时候,中国人嘛,别的不会,学习那差不了。只要读出一个博士,或者一个詹天佑那样的工程师,投入就回来了。

可就是有例外,大多数孩子都规规矩矩,认真读书,学习态度是得到学校那些自愿的贵族老师的表扬的。成绩有好有坏,那是天赋问题,态度绝对都没问题。

欧朋远是唯一的例外,读了三年小学后,就闹腾的不想读书,甚至向教他的老师发出决斗申请。欧洲还是流行骑士般的决斗的,但一般都是因为男女问题,戴了绿帽子的丈夫为了扞卫荣誉而战。所以贵族很无奈的拒绝了这个因不想读书而决战的邀请,同时跟刘勇强这边沟通过后,将他放了出去。

放了,也没放养。征询了他的态度,并仔细考虑之后,将他送进了商船学校学习航海。这次他倒是读进去了,在布里斯托航海学校上了两年,理论加实际都算合格,接着上了一艘英国商船实习,多次往返印度。

买来的厦门号,就是他开回来的。拍卖会也是他去参加的,虽然没买到两艘主力舰,但还是买了两艘船。厦门号是30万两银子拍下来的,已经不够跟日本人争夺江苏号。剩下的钱,他买了一艘船龄只有三年的大型轮船,是一艘商船,3000吨载货量,放在英国也算大型轮船了,采用的还是螺旋桨设计,比较先进。

两艘船,他自己开一艘,另一艘雇佣了学校一起读书,一起实习的几个英国朋友帮忙开回来。当然也招募了不少英国水手,路费就花了10万两。

刘勇强没想到,这两艘船都起了大作用。厦门号是战舰自不用说,加煤船只是商船,但也起到了作用。两艘船抵达香港的时候刘勇强收到消息,然后起兵。厦门号在厦门待命,加煤船却赶去上海,并在上海装满煤炭待命。

等到十艘炮舰去厦门汇合了厦门号,一起全速北上,路过上海的时候加煤船要给补充煤炭。这些船都是风帆战舰,目前流行的设计,太过先进的设计,科利造船厂的‘一流工程师’还设计不出来。

给舰队第一次加煤后,加煤船北上烟台,在那里装煤待命。最后一起北上天津,结果这艘船因为更大,反而吓到了炮台守军。

所以刘勇强没想到的意外事件是,这些士兵将厦门号和加煤船都以及那些炮舰,都当成了洋人的舰队。虽然可耻,但不得不承认,大沽口两次大战,这些人被洋人打怕了。尤其是第二次,洋人占领炮台,守军战斗的相当英勇,可还是被无情的碾压。这一批已经不是僧格林沁带领的那批精锐,而是地地道道的天津卫兵油子,哪里有坚守的勇气。所以看见洋人打炮之后,直接丢下炮台就跑了。

他们跑回了天津,带回去洋人军舰又来了的消息,把天津守军都吓到了。结果是闽军杀到的时候,舰队在天津河口开炮,步兵甚至还没登陆,天津城里的绿营就跑了一半,步兵一攻城,另一半也跑了。

这情况是第二天刘勇强才收到的,是蒋远审讯了俘虏后明白的信息,做了补充汇报。

刘勇强见状,才让他们朝通州尝试性进攻,万一通州守军也跑了呢?那样北京的大门就打开了——北京欢迎你。

就在如何出兵问题上,陆海军起了冲突,蒋远要派1000步兵带大炮前进,也是沿着北运河(白河),沿途征集漕船,这样一天时间就能抵达通州。但欧朋远要把军舰开进去,那十艘炮艇能不能走运河,刘勇强也没底。

“让欧朋远马上带舰队回来,进入长江,去南京城溜达一圈。”

只要舰队出现在南京城外,以曾国藩谨慎的性格,肯定不会让湘军水师出海作战。尽管他的水师估计在海上也打不了仗,但会影响自己运兵。

后续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只是速度要慢很多。蒋远带的先锋只有3000人,因为运力有限。厦门号和10艘炮船装满了人,也只能运这么多。每艘炮船塞下200人已经很慢了,再多怕沉了。厦门号装载了剩下的1000人。

援军则五花八门,有在厦门、福州、香港雇佣的外国轮船,被宰了一把,10艘轮船,开价30万两银子,只能捏着鼻子认。至少比李鸿章吃的亏要小,李鸿章淮军去上海,从安庆出发还要了18万两银子呢。自己可是从福州到天津,距离远了好几倍。

除了10艘轮船运送了后续的7000人外,刘勇强还在紧急征募沙船。福建人吃航海饭的人很多,是中国最大的海上运输力量。沙船帮有在各个口岸间航行的沙船,沙船是一种福建船型,可不是拉沙子的船。这些船帮集中在福州、厦门一带,刘勇强派兵恩威并施,征募到了能一次性送一万人北上的船队。

按照原计划,蒋远打下天津之后,要等待援军,援军抵达后,才会向通州进发。刘勇强给足了清廷面子,打算凑两万兵力去打通州,再来一场八里桥大战的话,应该就能迫使清廷谈判了。

现在由于清军的优异表现,刘勇强灵活调整,允许蒋远随机应变,提前出击。有三千人就敢打通州,给他一万人,他特么还不敢打北京?太原都敢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