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曾国藩最近心情不错,安庆传来的消息十分乐观。

移师东流之后,他距离安庆更近了,距离粤匪更远了,在没人能干涉到他的运筹。

就算皇帝也不能。

皇帝最近很焦虑,不断催促他解救苏浙重地,但皇帝似乎跟以前不一样了,没有以前那么有锋芒,对他的口气变得让人陌生。这让曾国藩心生警兆。

不过任何事情都无法将他的眼睛从安庆移开,所以他推荐了左宗棠,左宗棠进军的速度不快,从最安全的方向,由江西进入浙西。但皇帝希望杭州的威胁能尽快解除,还是不断催促。上海那边也不太平,皇帝担心粤匪靠近上海后,会跟洋人有勾当。

战场本身,反而让曾国藩放心。粤匪年轻的伪英王纵横千里,大张旗鼓的西征,攻破了黄州,再次围逼汉口,他也不为所动。胡林翼虽然担心,告诉他武昌汉口已经没有一兵一卒可用,这夸张的话他是不信的,但知道那里很危急。好在这位长袖善舞的同僚,还是坚定的支持他们一起商讨好的以安庆为目标的计划。

那位伪忠王也不闲着,派了一万大军从苏州一带出击,经徽州穿过赣北,一副要围攻武昌的假象,结果一万人出发,从江西、湖北拉回来二十多万人,却没打什么恶仗,过九江两次,不敢动一枪一矢。

任由这些粤匪将领花招百出,曾国藩咬死了安庆。其他部队,鲍超在江北,他在皖南,左宗棠在江西,在外围阻击,只要他们不靠近安庆,李秀成可以在江西纵横,甚至一度逼近南昌,陈玉成可以西征武汉,哪怕攻占了武昌他也待不久。

眼看着安庆就要到手了,下一步就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攻打池州,攻打芜湖,一步一步靠近南京。再有一年恐怕不行,但有三年,绝对够了。

就算粤匪占据了江浙,他背后有两湖支持,也足够将粤匪剿灭。自古文臣有此武功者,怕只有前明王阳明可比了吧。

最大的挑战是皇帝的意志,皇帝总是不够坚定,粤匪东进苏湖之际,皇帝竟然让他进入苏浙,告诉他可以从东夹攻南京。自古未有不取上游而破南京者,这真是糊涂,他很担心皇帝身边现在已经没有了郭嵩焘那样眼明心静的干臣。

最近还有一件事让他有些伤心,他之前为了阻击靠近安庆的粤匪,将大营扎在祁门,总督行辕设在洪家大宅。他现在也分不清洪家到底算不算读书人家,耕读传家,但洪家这种人家却经商传家。他们最好的儿子会读书进取,一般的孩子送去经商。那位洪家大宅的主人,曾经是一位官员,但因为二弟经商中不幸去世,他竟辞了官职,跑去接手生意。常年在广州卖茶,与洋人颇有交涉。林则徐去广东禁烟之时,特聘了他做通译。

因为这些关系,曾国藩才将行辕设在洪家,这给洪家带来了一场灾祸。最近听说,他接受李鸿章那个机敏的幕僚建议,从祁门撤出之后,粤匪攻占了这里,放火烧了洪家祠堂。为此曾国藩颇为内疚,写信向这位洪大人致歉。而这位洪大人向他举荐了一个人才,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此时正在江西做官,江西现在很乱,他打算等攻克安庆,有余力恢复江西后,见一见这位沈葆桢。

其次还有左宗棠,这是一位他很喜欢的能干之士,只是对方是否喜欢他就不知道了。他为左宗棠亲自送去营帐,跟他的大帐一模一样,心中必口称左帅。他很敬佩这种人,这种人有他没有的特殊能力。左宗棠科举不顺,但在经世致用的学问上下了苦功,天文地理无所不精,这几乎是一个全才。

对方最近迷上了研究火器,多次来信告诉他洋人火器甚利,远超以前所想。言语中,颇有买洋枪洋炮的想法。只是洋枪洋炮那么贵……

曾国藩言语中从来不把洋枪洋炮当回事,不是他不知道洋枪洋炮犀利,而是如此重器仰赖洋人,让他难以放心。所以他总是会劝说别人,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可他却对士兵的武器极为关心,他为湘军水师从广东购买了三百多门洋炮,水师才能无往而不利。但之后,则雇佣工匠,仿造了一批,虽然比不得洋炮轻巧,攻的长远,却也能用。

“大帅。有一位师爷求见。”

“谁的师爷?”

“他说是周天受提督的。”

周天受?那个人已经死了,周家三兄弟战死,让人颇为惋惜,他不由想起他的兄弟。

“叫他进来吧。”

一位武将的师爷,是来投靠曾国藩的,他送了一份重礼。

“100门大炮?”

“是周提督买下的,尚未交货,宣城就破了。”

“你与我仔细说说。”

师爷然后说了这批炮的来历。

曾国藩听完:“我荐你去左宗棠处,他必与你重任。”

师爷大喜,磕头叩拜,左宗棠大名他不可能没听过,知道左宗棠已经别出一军,现在正是用人之际。

师爷带着一张交货单,赶往左宗棠在衢州的大营。

因曾国藩的推荐信,左宗棠耐心的接待了他。听完他讲述的,周天受用茶叶跟刘勇强换购军火的情形,他暗赞大妙,又有些担忧。

“这批炮还拿得到吗?”

周天受都死了,那个建宁的狼子还能认账?

“应该可以,刘大人是一位信人。”

周天受的支票是他亲手办理的,对刘勇强比较信任。

“那你就去把这批炮给我带回来,这事办成了。我保举你一个县令。”

师爷再次大喜。

刘勇强在厦门等了一个月,这个月出现了一件特殊情况,李廷钰死了。

刚刚被启用出山办团练,竟然死了。真是壮志未酬,如果李廷钰能组建福建团练,北上浙江的话,太平天国至少早灭亡一年。实际上如果皇帝早点重用汉人大臣,放手让他们组织军队,太平天国早就灭亡了,甚至不可能做大。

刘勇强参加了李廷钰的葬礼,葬礼在泉州办的。他见识了那座在泉州人口中称作九十九道门的李伯爵府,确实非常大,有没有九十九道门他不知道,但知道有戏台,有花园,非常奢华。而且李廷钰收藏极其丰富,各种名家的画作、书法收了几个屋子,光是这些东西,卖了就能值个十几万两银子。李廷钰自己也是有名的画家,他看到了对方不少画作,看不懂好坏,但认出了林则徐的提拔,他觉得光有这提拔就有收藏价值。

刘勇强是来参加葬礼的,他不知道他其实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李云梯接到父亲病重的信后,赶到同安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弥留之际,父亲给他出了几个遗计。

告诉李云梯,要杀了刘勇强,以免留下后患。

如果李云梯不杀,就找一个妹妹嫁给对方。

结亲李云梯到不拒绝,那人虽然不是文人,但见多识广,让人不由得佩服。

只是很可惜对方已经娶妻了,他如实相告,父亲沉声说‘休了’!

用力说完这两个字,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结果李云梯既没有杀刘勇强,也没有嫁妹妹给他,因为对方不肯休妻。

刘勇强不是不心动,心动的痒痒。他想到了孙中山抛弃脏糠之妻,转头娶了宋家姑娘,想到了蒋光头抛弃脏糠之妻,也娶了宋家姑娘。李云梯的妹妹,可不就是他的宋美龄吗。

娶了李家千金,他目前的一切困境就能迎刃而解,他或许还会被猜忌,无法碰军队,但至少返回建宁府继续经营,没人敢动他。

他在李伯爵府的客房里走来走去,最后懊丧的骂李家‘拿这个考验干部’!

他最终还是拒绝了李云梯的要求,没想到李云梯不但没生气,反而还很欣慰。

他只是不忍心抛弃那个可怜的缠脚姑娘罢了。他觉得如果自己休了她,以她接受的礼教观念,她很可能自杀。他到底不是孙大炮和蒋光头那样的枭雄人物。

他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心里自然懊恼。

第二天喜鹊吱吱乱叫,或许有好事发生,或许李家不会再逼他娶妻,而是愿意嫁个女儿给他当二夫人呢。他提过,发誓诅咒愿意以妻子的态度对待李家小姐,但李云梯倨傲的摇了摇头,很显然,李家的千金不可能给人做小。

下午贵客登门,来的是一个师爷,见过,周天受的幕僚。声称已经找了刘勇强一个月,在蒋家打听到刘勇强去了厦门,赶到厦门却听说是来参加李伯爵葬礼了。

“你想要哪批炮?”

“这是周大人买的。”

“我知道,可是周天受已经死了啊。”

“但周大人已经付过款,这批大炮理应归官府所有。”

“你老实告诉我,大炮是给谁的?”

太平军也在买大炮,尤其是李秀成占了苏州后,跟上海直接接触,打开了军火渠道,开始大规模采购洋枪洋炮,在武器装备上快速超越清军。

如果这批炮被师爷卖给太平军,刘勇强并不意外,清军做得出这种事。

“这是给衢州的左帅的。”

“左宗棠在衢州?”

“左帅正在衢州!”

“正好!我在建宁府有一大批枪炮,足够装备四万人。你问问左宗棠想不想要。你的那一百门大炮,我写个条子,你去建宁府领取。”

他的军火存在府库,但还是他的。继任的知府上任时,他跟对方提过,对方保证不会将这批枪炮私自卖掉,但希望刘勇强尽快搬走。

师爷拿了刘勇强的条子即刻就返回建宁,看得出来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