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启科幻人生,大刘都不敢这么写 > 第86章 学术讨论?不,怼人大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6章 学术讨论?不,怼人大会!

关于技术路线的粗浅讲解以及未来应用方面的画饼,没啥好说的。

邱睿为了不浪费时间,甚至还跳过了部分准备好的内容。

会议进程很快就来到了提问环节。

“……以上就是这次演讲的全部内容,诸位如果有什么疑问,现在可以提出来。对了主持人,我看会场桌子上没有麦克,不知道要怎么安排?”

主持人小姐姐看看手表,不禁皱眉。

怎么比原计划提前这么多?

无奈之下,她只能看向坐在前排的领导们。

见他们微微点头,主持人才开始配合,安排人手组织提问顺序。

前几个问题都还算常规,即便有些超出问题提纲的嫌疑,却也不算太超纲。

直到某位头发花白、精神抖擞的老者接过话筒,会场内的气氛才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邱同学你好,我是华科院的郑元和。你的固态电池方案这些天我们讨论过也研究过,不可否认,的确非常优秀,但我想请问下,你为什么选用硫化物做为电解质材料,对其他三种电解质的发展优势如何看待的。”

邱睿两眼微眯,心道一声,来了!

因为他收到的提纲上,就没有哪个问题和刚才这个沾边。

虽不知道这位具体是搞什么研究的,但邱睿还是打算先稳一手,别上来就得罪人。

“我认为,不管是哪种电解质,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不过现阶段看来,还是硫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最高,因此才以硫化物做为切入点。”

郑元和见他说话滴水不漏,也收起了心中的轻视,神色郑重道:“邱睿同学说得好,但齐头并进,效率肯定低下,而且我国一直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所以,为什么要放弃成本更加低廉的氧化物电解质还有卤化物电解质,反而采用高成本的硫化物?”

别看这位貌似是在讨论成本,实际上却是在质疑邱睿固态电池方案的工业化可行性。

说白了,就是在给在座的领导们提个醒。

这东西贵了,不适合搞产业化。

所谓术业有专攻。

领导们不懂学术,往往在做出最后决策前,都要参考业界专家的意见。

而在这种级别的会议上,提出如此尖锐的问题,说是釜底抽薪都不为过了。

邱睿也意识到了这点,并猜测这位郑元和,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搞氧化物或者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研究的。

真是来踢馆的啊?

看来不得罪人怕是不行咯……

想到这,他心中不禁冷笑,决定给这位老学究上一课。

“讨论成本,也要看技术的可行性,不能扬长避短,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

“就现阶段来看,氧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太低,正负极和电解质属于刚性接触,还是需要配合一定量的电解液,甚至必须保留液态电池的隔膜,那做出来的顶多可以称为‘半固态电池’,距离真正的固态电池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而在我看来,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取消电解液,由固态电解质本身充当隔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卤化物电解质的问题就更多了,而且才刚起步没多久,技术路线尚不明确。”

“硫化物电解质虽然成本略高,但其质地足够软,加上我研制出的导电树脂,其界面接触甚至可以媲美液态电解液,而且我相信,随着工业化运用中的逐步技术优化,成本可以很快就降下去。”

“不知道我所说的,郑老先生满不满意?”

被怼了一通,郑元和脸色有些涨红。

其实大家不要觉得学术讨论就是一群人坐下来讲道理。

道理这玩意,光靠讲是讲不出来的。

虚假的学术讨论:温文尔雅,坐而论道。

真实的学术讨论:扬长避短,怼脸骂娘。

这世上哪里有什么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不过是如何取舍罢了。

就像讨论学术发展方向这种事,和气讨论能讨论出个锤子。

只有拼命从对方的言语中挑毛病,然后一阵狂怼,才有可能获得胜利。

事实上,优秀的学者,几乎都是出了名的大喷子。

不论是钻研哪个领域的,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和邱睿猜测的一样,郑元和的团队就是研究氧化物电解质的。

被一名年轻人如此不留余地的损了一通,他也立即反怼回去,“那你硫化物的化学稳定性和空气稳定性怎么解决,不会不知道这东西有毒吧?一旦电池破损外溢,就不怕造成人员伤亡吗?”

邱睿撇撇嘴,“所以我才用碳纳米管编织内胆,你们做测试的时候,该不会不知道‘笼子’的强度吧?而且你以为我掺入导电树脂只是为了提升界面稳定性吗,你猜我的导电树脂遇到空气会不会中和毒性?”

郑元和哑火了。

是的,当初专家团从庐州带了一块样品回上京做进一步的检验,做为固态电池方面的专家,郑元和也被喊了过去。

通过对样品的细致检测与拆解,大家确认了一个事实。

即,这东西已经完善到没什么好更换的地步了。

起码在他们看来是这样的。

但坏就坏在,这东西太完善了,挡了不少人的路。

谁说学术界就没有利益纷争的?

搞科研的经费从何而来,要么是企业赞助,要么就是国家拨款。

可这种钱,每年都是有个固定配额的。

那给谁不给谁,就要看国家决策的大方向了。

比如说,假如国家决定下一阶段主要发展固态电池产业,那些研究液态电池优化项目的几乎就废了。

再比如,众所周知,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业界主要分成四大方向。

即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与卤化物。

这四种电解质的优缺点各有不同,性能其实很难做到横向比对。

郑元和的团队就是研究氧化物电解质的。

一旦国家决定了邱睿的方案,那他的团队就算经费不被缩减,接下来的科研规模估计也难以扩大。

郑元和之所以这么想怼邱睿,也不过是想保护自己的课题而已。

所以很多问题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大概是见会场内的气氛有些剑拔弩张,先前前往庐州的专家团成员之一的李院士出来打圆场。

“咳咳,咱们的讨论还是要以学术为主,和气为重。”

大概是怕这两人又掐起来,李院士赶紧转移话题,“小邱啊,我也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导电树脂遇到空气后可以中和硫化物的毒性,是真的吗?”

邱睿点点头,“是的,但具体配方和工艺属于公司机密,还请李院士理解。”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李院士自然不会强求。

他只是有些惋惜,要是当初知道这点就更好了。

只要做过测试,相信今天的争议也能少上不少……

郑元和仿佛找到了什么破绽,又跳了出来,“你说能中和就中和啊,做学问可是要讲证据的。”

邱睿气笑了,心说这老东西可真不是个东西。

好好好,你不是说我没证据吗,那我就满足你……

想到这,他喊来主持人,让她去后台帮忙把自己的公文包拿来。

然后邱睿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包里掏出了三个独立封装的电池样品来。

“既然你们不信,那就再测试一下好了。”

说到这,他顿了一下,像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嘴角略微勾起。

“对了,差点忘了说了,经过这阵子的改良,这三块样品的能量密度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测试的时候可以顺便检测一下。”

李院士愣了下,赶紧问道:“达到多少了?”

“也不多,差不多500wh\/kg吧。”

在场众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多少?

500?!

这才多久又提高了这么多,我滴个妈诶!

然后这帮人当即就坐不住了。

这要是真的,还开个球的讨论会。

不行,得赶紧测试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