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侯平万万没想到此行会这么顺利,徐鸿儒第二天就开始调动人马,准备进入青州救济灾民。

此次灾情最严重的几个城市:临淄、临朐、乐安、寿光、以及益都等地。

也就是青州府城人口最集中的几个地区,灾民预估数以十万计。

闻香教在青州本就有粮仓,其实不用侯平吩咐他们也已经在赈济灾民了。

只是他们赈济的主要目标都是能够成为战力的青壮,老弱妇孺阶除非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教徒家人,否则是不会有人去管她们死活。

现在因为侯平的关系,他们需要赈济的是全部灾民。

因此仅凭在青州的物资肯定不够赈济这许多灾民,所以还是需要从郓城等其它地方调动物资。

两天后,首批运送粮草的闻香教徒终于从郓城出发,侯平跟高敬石也随着这批教徒一路东行。

五天后,徐鸿儒见到了从无锡归来的王好贤。

“师弟此行可还顺利?”

“很顺利,高攀龙给了弟一封介绍信,让弟去永平道寻找袁应泰,说他自会安排。”

“哈哈哈,永平道?真是天助我也,好,师弟在永平道为官,为兄将教中精锐带去通州,待到合适的时机,咱们便可直破京城。”

“不错,弟也是这般作想,嘿嘿嘿,这次咱们可都要好好感谢这个侯平了,要不是他,弟可得不到这个机会。”

“哦,侯平还能影响到高攀龙这样的当世大儒?”

王好贤轻蔑的一笑:“狗屁大儒,欺世盗名之辈,原本他是不想搭理弟的,但是闲聊的时候,说起这次灾情,弟就顺口提了一句侯平要招募流民北上之事,弟观高攀龙的脸色难看,就隐晦的暗示弟跟侯平不对付,然后高攀龙便咬牙切齿的问弟有没有办法让侯平万劫不复。弟自然说有的是办法,然后便跟他说灾民中隐藏有许多白莲教徒,弟认实其中的几个掌事。高攀龙立马就给弟写了推荐信,说只要弟能弄死侯平,后续还有重报。”

徐鸿儒惊讶的道:“这个侯平竟然还跟东林党有仇?这可就太有意思了。看来要对付他就容易的多了,那我们这趟主力北上,就更加有把握了。”

“师兄,教众北就可就托付你了,弟先去永平府寻袁应泰,之后咱们一明一暗,共镶大事。”

“好,师弟,咱们共镶盛举,一路保重。”

“师兄,告辞。”

“保重。”

王好贤北上的第二天,徐鸿儒亲自押送七批粮食北上。

这次的主力转移,几乎耗尽了徐鸿儒这几年来的所有积蓄,不过能换来主力部队北上,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

三月初,侯平跟首批物资都到达了临淄。

这里已经遍地是灾民,李长春也没有食言,的确是把灾民组织的很好。

临淄城的灾民已经达到了六万人,虽然人数已经不少,但是离侯平的目标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还需要侯平去各地继续组织更多的流民,同时还要调集卫所官兵护送流民北上。

因为这次人数过多,只能分两路走,老弱妇孺走水路,而青壮则只能徒步走过去。

有些人妇孺不放心跟自家男人分开,也会坚持走陆路。

侯平也是随着她们,反正只是走的慢一点,辛苦一点。

从临淄北上通州的官道,每三十里就设有一个施粥点。

正常来说,是不会出现半道饿死的情况。

当然,其它原因的死亡再所难免,但是比起困在青州饿死已经要好得多了。

侯平在青州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京城三年一度的会试也正式结束了。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殿试,一甲:贺逢圣、林钎、洪承受。

二甲:钱士升、杨弘备、钱继登……等六十七人。

三甲:同进士出身共二百七十四名。

洪承受原本只排在了第十七位,但是因为之前飞天的名气被万历皇帝知晓,特地点了他的名。

在看过他的文章之后,钦点为一甲第三名。

而原本排在一甲第一名的钱士升,则被直接丢出了一甲之列。

若不是殿士有不淘汰士子的规矩,万历皇帝可能会将他直接落榜。

可惜,即便他是皇帝,也没办法在众目睽睽下将一个正经应考的士子落榜。

几家欢喜几家愁,高中之人志得意满,而未人之人则锤头丧气。

洪承受因受飞天事件的影响从原本的十七名上升到第三名,也算是大赚特赚。

但是另一名同样应考的宋应星依旧没有摆脱落榜的命运。

宋应星收拾好包,跟随一同参考的大哥宋应升一起离开了京城。

走到城门口,宋应星忽然对大哥宋应升道:“大哥,弟想在回去之前先去一躺通州。”

宋应升犹豫了一下道:“你是想去见一那个漷县的奇人侯平?”

宋应星点了点头:“是,大哥,要不你就先回去吧,弟想去恩师那里看看,听说他正在想办法救万民于水火,弟身为弟子,理应前去帮忙。”

宋应升苦笑一下,帮忙是假,不好意思回家才是真,其实他何常不是一样?

只不过他的才名比起宋应星来要差了许多,压力自然没有弟弟那么大。

宋应星自小就聪明,小了自己十岁,却是跟自己同一年中举人。

二十八岁的举人,已经算是非常年轻了。

可即便这样,他也依旧没中进士。

“好吧,不过大哥也跟你一起去吧,正好我也想认识一下传闻中能送人上天的奇人。”

“好,大哥,那我们这就一起去吧。”

宋应星兄弟俩一起转道去漷县,此时已经有几批流民到了漷县。

虽说人数暂时还不算多,但是整个漷县给人的感觉也是比较乱了。

宋应星兄弟俩先去了陈家,陈家没有人。

两兄弟便直接去了织造厂。

织造厂如今人很多,由于新来的近万灾民都被安置在这里。

使得原本空旷工厂一下子就变得拥挤了起来。

由于侯平去了山东,玉娘子又要管理香皂厂,织造厂这边就只能让布喜娅玛拉先暂时看着。

布喜娅玛拉此时正在厂房前面的空地,在她面前的是一百多名身材高大的灾民。

这些人是被精心挑选出来,做为工厂保安队成员培养的。

在她身后站着高敬明和一个身材高大,脸成枣红色,长得就像戏文里的关公一样的汉子。

前几日在工厂门口,有几个不怀好意思的灾民想对布喜娅玛拉动手脚,正是这红脸汉子以一抵十将这伙人打退。

询问之后布喜娅玛拉才知道,这个看着高大威猛的汉子看着老成,实际上还仅是个十七岁的孩子。

他是随临清县的灾民一起北上,本来是准备去辽东参军去的。

到了漷县后听说织造厂工资高,就想来做工挣钱,恰好就帮布喜娅玛拉解了围。

这孩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