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朝建国时设十三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

永乐帝在位时,又内迁了东胜镇、大宁镇。

仁宣时期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

嘉靖时期,逐步形成了现如今的九边重镇。

九边重镇并非明面上的一城一镇之地,而是泛指的一个大的范围。

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北部边防线上设立的九大边防军镇守区域,每个区域视为一镇,被称为九边。

九边重镇不仅是防御蒙古残余势力的主要战线,也是戍卫边境的精锐部队驻守地。

这些重镇由东向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榆林镇、陕西镇、宁夏镇和甘肃镇。

辽东镇位于九边重镇最东端,一直以来都被誉为九边重镇之首。

驻防区域东起凤凰城,西至山海关,长约一千九百五十里。

按防御体系建立了各种屯兵城池。

辽阳镇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是副总兵和巡按等的驻地。

广宁镇为都指挥使分司,是巡抚及总兵驻地。

镇城之下设立了东、西、南、北、中五路屯重兵的路城。

实际屯兵的路城只有三座,即南路的前屯卫城,西路的义州卫城,北路的开原卫城。

路城之下又设卫,卫下设所,所下又设堡城。

这些大大小小的城池相互配合,共同守护着辽东长城九百七十五公里防线和十二座关城。

此时辽东长城的防御目标依然是“拒胡”,是为了防止蒙古人再度入侵。

后来清朝取代明朝在东北的统治时,由于政局不稳,就在辽东划了禁区,将山海关定为关卡,限制汉人出入。

禁区划定利用了部分辽东长城加以修补,然后插以柳条作为禁区的标志,号称柳条边。

柳条边只是部分地沿用了明辽东镇长城墙体,许多地段与明长城路线并不一致。

那些无法被利用的长城,则被废弃和大规模的人为拆毁,。

后来清朝为了巩固东北“祖宗肇兴之所”,“发祥之地”的统治,还刻意抹去辽东长城的存在痕迹。

将所有当世典籍中关于辽东长城的叙述都给删掉了。

这也是后世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说法的来由。

实际上大明的长城在山海关以东还有近千里的防线。

这次林丹巴图尔和卓里克图起兵数万,主要袭扰的地区,就在广宁城北的镇远关和魏家岭关一带。

经过数天的长途跋涉,李如柏带着侯平和两百家丁终于到达了广宁城外。

“辽东总镇守官兵李如柏,奉旨督师辽东镇,速速通传城守出来迎接。”

守城兵将一听是新任辽东总兵到了,慌忙前往城守府通传。

城守王化贞得到消息后立刻带着城内大小官员出城迎接。

“下官王化贞,见过总兵大人。”

王化贞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及第,初授户部主事,仅半年后就转右参议。

一年前他以右参议的身份到辽东听用,没多久蒙古寇边,他又被辽东巡抚郭光复委以分兵驻守广宁的重任。

能在短时间内就得到如此多的调动任命,皆因他是东林党领袖、前任首辅叶向高的门生。

他还精通医术,且极善于处理朝中大佬之间的关系,在朝廷之中,可谓如鱼得水,春风得意。

王化贞虽然代行武职,但本人确是地道的文官。

大明历来又有以文制武的传统,因此李如柏也不敢托大,下马拱手回礼。

“王大人,本将可否来迟了啊?”

“李将军来的正是时候,炒花部的人马现在镇远关,前两天试探着攻了两次城,但是都无功而返,这两天平静,只怕要酝酿什么大的阴谋。”

这次寇边的蒙古主力军是卓里克图所部人马,大明将其部族称为炒花部。

“管他什么阴谋,我李如柏既然来了,就没有怕他们的理由。”

“将军霸气,下官敬服,请将军及诸位将士先进城稍作歇息,下官命人安排膳食。”

李如柏大手一挥:“进城。”

随后众人纷纷下马,跟在李如柏身后往城内走去。

众家丁被安排在座军营中,李如柏则跟随王化贞前往城主府。

人群中,侯平原本是要跟随家丁们在军营休息,但是没成想李如柏根本没给他休息的机会。

“侯经历,随本将一同前往城主府议事。”

侯平一脸苦相,这几日的长途跋涉可把他给累惨了,大腿根上都磨出了老茧。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想休息一下,还要被拉去开会,真是惨无人道啊。

不过现在是行军打仗,一切行动听指挥,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是,将军。”

王化贞见李如柏从众人中特意点出了侯平,心知必是李家被看中的后辈,自然也不敢怠慢,主动招呼道:“哦,侯经历看起来很年轻啊,小小年纪就能得李将军看中,真是年少有为,前途无量啊。”

侯平皮笑肉不笑,拱手回礼:“城守大人过誉了,学生只是跟在将军身边学习罢了。”

王化贞一听,就更加热情了:“啊?原来侯经历是李将军的学生啊,下官真是失敬了,能跟在李将军身边学习,那怕只有学到他一半的本事,他日也必将是我大明一员虎将。”

在麻贵、李成梁、李如松等先后故去后,李如柏已经是大明公认的马战第一将。

至于步战第一将则是南边的临洮总兵,大将刘綎。

侯平被这个自来熟的王化贞弄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他哪里是什么李如柏的弟子,实际上就连李如柏为什么要带他来辽东到现在都还是一头雾水。

李如柏也看出了侯平的尴尬,当即出声为他解围道:“王大人,侯经历学究天人,怎么会是老夫的弟子,其实老夫久未在军中,这次临危授命也是战战兢兢。所以才特意请侯经历出山,与老夫做个军师,所以实际上是老夫需要仰仗侯经历的才学退敌。”

王化贞诧异了,这侯平看起来不过是刚过加冠之年的小子,竟能得李如柏如此肯定。

当然,对于李如柏所说的什么需要仰仗的话,他是一个字都不信的。

如果大明马战第一的名将还需要仰仗别人的话,那整个大明的将军成会为笑话。

但是他也知道,李如柏能如此卖力的吹捧侯平,必然不会是因为什么所谓的能力,肯定与他的家世背景有关。

那么这个侯平的身份就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了。

仅在瞬间,他就想到了数种可能,于是对侯平的态度也更加亲热了起来。

“哈哈哈,原来如此,这倒是下官唐突了,走,走,李将军,侯经历咱们还是先回府,府中饭菜应该已经备好,咱们边吃边聊。”

李如柏哈哈一笑,亲热的搂着侯平的脖子:“对,赶了一天路,也是饿的很了,先吃饱了再慢慢聊。”

王化贞一见李如柏的如此作态,心中的再次把侯平的档次拔高了一筹。

侯平则只能苦笑,心中对李如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更加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