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完朱由校的解释,万历皇帝没有回话。

只是抬眼看了看朱常洛,见他一副畏畏缩缩的模样,心中甚是厌恶之极:“太子教子无方,即日起,罚其东宫幽禁半年内无令不得出宫,滚。”

朱常洛一听处罚,先是愣了一下,但随即心中大喜。

只得了禁足的处罚,简直让他喜出望外:“儿臣,谢父皇恩典。”

说完便屁颠屁颠的跑了,浑然忘了自己的儿子还跪在那里。

万历皇帝又看向李进忠:“李进忠,你虽是奉命行事,死罪可免,但是活罪还是要罚的,李恩,将他拖出去,重责二十梃杖,送回东宫将养。”

李进忠听到这个处罚,心中松了一口气,都是宫中的老人,自然明白皇帝这话里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没有后面那句送回去将养,二十梃杖他就必死无疑,但是现在,有了这句送回去将养,便意味着明确的告诉李恩,留他半条命了。

“内臣,谢,皇上恩典。”

李恩将李进忠带到外殿行刑。

万历皇帝对身边的一个小太监道:“给皇孙赐座。”

小太临将一个锦墩搬到朱由校面前。

朱由校非常诧异,这可是他自小长这么大就从未享受过的待遇。

“谢谢皇爷爷。”

万历皇帝难得的往龙椅上一靠:“孙儿啊,你给咱说说,这些日子以来你都跟侯平学了些什么?”

“是,皇爷爷,孙儿在县学里学习……。”

朱由校将自己在县学里学习的点点滴滴都跟万历皇帝说了说,都是一些无趣又琐碎的事情。

万历皇帝听的津津有味,很难相信从未过问过朱由校任何事情的他,能有兴趣听这些无聊的琐事长达一个多时辰。

而且他还不时的发问,追问一些细节。

“看来这个侯平确实教了你不少事情,那朕问你,你认为他说过的哪句话对你触动最大?”

朱由校想了想:“夫子说:太祖千古一帝,只有他老人家,才是真正能把百姓放在心上的好皇帝,可惜,这样的皇帝,世间再难出现。”

万历皇帝微微一笑:“哦?那他有没有告诉你,为什么这样的皇帝世间再难出现?”

朱由校摇了摇头:“孙儿不敢问夫子这样敏感的问题,怕他会怀疑孙儿的身份,以后就不肯教孙儿了。”

万历皇帝蹙眉,心中火翻涌道:“什么意思?此人难道也是一个想在野养望的伪君子?”

朱由校解释道:“皇爷爷,夫子不是伪君子,他是为了县学里学生前途才放弃自己前途的,之前在陈家补课的时候李三才阁老到陈家去延请过夫子做幕僚,还说以军师之礼相待,但是被夫子拒绝了,因为夫子的七个弟子今年要参加院试,他怕自己走了以后他们就无人指导,所以就拒绝了李阁老的邀请。”

万历皇帝吃了一惊,没想到一个小小县学的嘱托竟能拒绝堂堂内阁辅臣的聘请,这就不可能是一个为了养望的伪君子能干得出来的事情了。

因为侯平没有进士的身份,不可能封太子太师之类的官衔,伴读就已经是能封的最高官职了。

刚才他还在想要不要封侯平为伴读之类的官职。

现在看来,就算封了,他也未必肯来,到时候万一抗旨,那可就够尴尬的了。

万历皇帝挥了挥手道:“罢了吧,既然如此,那就让他继续在县学里待着,孙儿你也回去吧,就好好在县学待两年吧。”

朱由校一愣,有些不明所以,自己是来请罪的,怎么父亲和李进忠都受了处罚,但是作为主谋的自己却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

“皇爷爷,孙儿的处罚……。”

万历皇帝瞪了他一眼:“你就这么想被朕处罚吗?”

朱由校赶紧跪下谢恩:“不,孙儿谢谢皇爷爷,孙儿告退。”

看着朱由校匆匆离去的身影,万历皇帝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

……

朱翊钧身为一国皇帝,在选择继承人一事上又如何会轻易感情用事。

这么多年争国本下来,固然有他喜欢福王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还是朱常洛本身阴柔猥琐的性格。

万历皇帝虽然怠政,但并不是昏君。

不然他也不可能把一个千疮百孔,有诸多先天弊病的大明王朝支撑这么多年。

在他的眼中,朱常洛阴柔的性格并不适合皇帝这个位子,尤其是现在大明正面对着一个巨大的危机。

如果说万历皇帝这一生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那么无疑就是最后悔同意了张居正的改革。

最初万历皇帝并没有发现张居正的改革有什么样的问题,一条鞭法确确实实利国利民。

但是慢慢的他发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银子的价值一天比一天低。

江南一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富了起来,而其它的地方则越来越穷。

他发现这个问题后到曾找到张居正询问如何解决。

然而在他心目中一向无所不能的张居正张太师面对此问题时竟然顾左右而言它。

后来被逼问的紧了,张居正竟以身体不适为由告老还乡。

他本以为自己亲政之后可以很快改变这个局面,但直到半年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根本解不开的死结。

朝廷要收入,离不开江南商人的支持,更不能抑制江南商业的繁荣。

但是由于江南一地过度繁荣,将其他地方的财富都吸走了,弄得其它地方怨声载道。

而他根本想不到能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直到张居正死后,他得到一个消息,将张居正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彻底颠覆。

张居正死后,他接到一个密报:张居正长期接受江南商人的贿赂为其奔走,施政改革。

一条鞭法的真正目的,是张居正为了帮助江南商人将手中积压的大量银两消耗出去才特意制定出来的政策。

原本在一条鞭法施行以前,朝廷收税虽然不方便,但是由于百姓要用物资交税,就不会把全部的物资都卖了换钱。

这样一来虽然抑制了商品的流通性,但是也保证了百姓家中都留下了足够多的生存物资。

因此遇到大小的灾年,都还是能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而一条鞭法之后,百姓为了方便,几乎都会把家里的多余物资变卖掉,换成更容易保存的银两。

这样一来,百姓家中几乎都无余粮,一但遇到灾荒,根本没有任何抵御能力。

而奸商们也通常会在此时哄抬物价,加速收割百姓手中的银两。

而他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才会对张正恨之入骨。

为何要他清算张居正,这才是其主要因素。

只可惜,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只能用‘加征榷税’这样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来强行将这个问题的影响对冲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