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 > 第325章 朝廷也加入抢购行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5章 朝廷也加入抢购行列

豆卢宽的小儿子豆卢承基,昨日在勾栏饮酒作乐,听到了马家庄宣纸铺的广告后。

这混小子跟着众人一起去马家庄宣纸铺,直接大手一挥,足足买了1万张纸回来。

豆卢宽看到纸张的质感后,便知道这是王剪捣鼓出来的纸。

之前诗会王剪免费赞助了5000张纸,这次豆卢宽主动送一个顺水人情。

他知道朝廷迟早会大肆采购马家庄的宣纸,所以他第一个提了出来。

“豆尚书,可是诗会时,马家庄为参赛者提供的纸张?”孔颖达脸色兴奋地问道。

“正是。”豆卢宽点了点头。

李世民看完宣纸后,把目光看向王剪,得到对方的点头回应后,他心里清楚了。

马家庄宣纸铺,就是王爱卿的产业。

“此纸质量上乘,价格也低,以后朝中所用宣纸,一律从马家庄购买。”

李世民直接把这件事给定了下来。

纸张的购买,由各部主官自己调配,反正朝廷给的买纸费用就那么点。

不用李世民说,他们也会去买马家庄的纸。

“陛下,据臣之子所说,马家庄宣纸铺极为爆火,昨日开业的第一天恐怕卖出百万张纸。”

“臣也不确定马家庄宣纸铺有多少存货,说不定现在已经卖完了。”

豆卢宽看似把这个问题向李世民汇报,实则他在把消息说给其他大臣听。

马家庄宣纸很好卖,去晚了,可啥都买不到了。

下朝后。

不知情的人,如中书省、门下省、六部、九寺五监,第一时间派人去马家庄宣纸铺买纸。

而礼部尚书豆卢宽,则悄咪咪地去御史台找王剪。

“王剪,没有打扰到你吧?”

豆卢宽看到王剪正在忙,于是出声说道。

王剪正在编排医学院的课程表,听到豆卢宽的声音,连忙站起身招呼。

“不打扰,豆尚书这边请坐。”

王剪给豆卢宽倒了一杯茶后,好奇问道。

“豆尚书,今日怎么有空屈尊到御史台?”

今日豆卢宽帮忙推广马家庄宣纸铺,这是王剪没有想到的。

“嘿嘿,王兄,礼部打算向马家庄下定100万张纸。”

“我今日厚着脸,想跟你走一下后门。”

豆卢宽快50岁的人,把王剪叫做王兄,没有丝毫的羞愧感。

没办法啊!

礼部每年在纸张购买上,只有2000贯的财政资金。

往年都是买一小部分白纸,其余钱都买黄纸用。

这也是无奈之举,让谁朝廷没钱,他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

现在马家庄宣纸比黄纸的价格还便宜,2000贯可以买100万张马家庄宣纸,而且品质当属全大唐宣纸第一。

鬼还去买质量差的不行的黄纸。

“额...”

王剪愣了一下。

下朝前,豆卢宽特意放出消息,说马家庄宣纸铺的纸快卖完了。

原来他的目的是让其他部门的人去抢购,而他则第一个来走后门。

豆卢宽一把年纪了,平时看着老实巴交的,花花肠子也不少。

“豆兄,可派礼部的人去马家庄宣纸铺交钱,也许他们收到钱了会先给你供货。”

王剪隐晦地说道。

虽然大家都知道,马家庄的相关产业,都是王剪名下的。

哪怕是李世民也清楚。

既然连李世民都默认了,也是支持王剪的这个行为。

如果王剪到处宣扬,马家庄宣纸铺是他名下的产业。

他要是真这么说,明天又得被弹劾。

结果一样,还是罢官。

“王兄,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豆卢宽喜笑颜开地走了。

王剪虽然说的含糊,却已经答应了他。

为了防止其他人也来走后门,豆卢宽赶紧回礼部批款,并安排人先去下定。

过了一个时辰后,段纶、虞世南、魏征、戴胄、高士廉等人联袂赶了过来。

因为他们派人去马家庄宣纸铺买纸的时候,被店员告知纸张已经卖完了。

而下一批纸张到货时间,则是6天后。

消息传回来,他们瞬间急了。

先不说长安城的百姓,各部每年都需要数十万张纸,现在马家庄宣纸便宜了,需求量最少翻一倍。

所有部门加起来,需要采购的纸最少三千多万张。

马家庄一个小小的村子,他们一年都生产不了这么多纸张吧。

大家都知道这个情况,因此和王剪关系好的人,直接来走后门了。

御史台的一帮喽啰,看到如此多宰相找新任御史大夫,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不少人开始担心,跟着御史中丞和王剪对着干,究竟是错是对。

御史大夫大堂内。

面对一群宰相的贴脸说话,王剪的头都大了。

这帮人和他关系都好,而且张口闭口就要100万张纸,更有甚至把钱都拉了过来。

“诸位大人,可否听我一言。”

“不如你们一起和马家庄签订合作协议,到时候根据实际的供给情况,你们再进行分配购买?”

不患寡而患不均,雨露均沾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行,就按你说的办法。”

这帮宰相都同意了。

没办法,谁让马家庄卖的纸,便宜又好用呢。

接下来,王剪和他们确定了签订协议的时间地点,剩下的交给下面的人来完成即可。

这种小事,总不能还麻烦一帮宰相去做吧。

送走这帮大佬后,王剪也开始思索起来。

按照造纸厂的生产速度,每月能生产300多万张纸,一年下来也就生产4000万张纸左右。

这个数量,仅能满足朝廷官方的需求量。

“除了马家庄扩大生产以外,还要制造一个大造纸厂才行。”

现在纸张供不应求,王剪打算继续造新厂。

新造纸厂的位置,就设在长安城郊外,可以避免长路途的运输。

现在又有一个问题摆在王剪面前,那就是造纸厂的人手安排。

涉及机密,在造纸厂里面干活的人,必须是信得过的。

“看来,还是要从马家庄调集人手过来才行。”

马家庄那边人手充沛,调集200对夫妻过来,便有400名工人。

不得不说,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有人才能办事啊。

中午,王剪回了一趟县侯府。

因为二蛋和薛仁贵6人,即将出发赴任。

“二蛋,去了泸州,要好好听师傅的话,一切以自身安全为主。”

“待会我拿500贯锭银给你,不够派人回来跟我说。”

对于二蛋这个亲弟弟,王剪对他的感情,肯定比其他人要好。

人,都是有私心的啊。

“大哥放心吧,等我到了泸州,写信给你。”

“这次离开,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二蛋双眼有些通红。

他从小就跟在大哥身边,而且做什么事都有大哥抓主意。

现在要离开大哥身边,他心里觉得空落落的,也没了依靠。

王剪锤了他的胸口一下,宽慰说道。

“放心吧,待个一年半载就回来了。”

“等我有时间,我过去看你。”

“好。”二蛋沉默着点了点头。

大哥身兼多职,又位高权重,哪能这么轻易离开长安。

这些话,不过是宽慰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