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值后,王剪去两个宣纸铺转了一圈。

发现里面人满为患后,并没有进去,而是直接去魏国公府跟房玄龄学习。

宣纸的爆火,这是毫无意外的,就看第一天能卖多少。

晚上,王剪终于知道了第一天的战果。

两个店铺第一天一共卖了280多万张纸,收入合计560万文,折算为5600贯。

宣纸的利润没有贞观犁高,但胜在产量高,以及成本低。

而且宣纸的消耗频率,远超于贞观犁。

“好家伙,第一天就卖了一大半的宣纸!”

王剪也被这帮疯狂的士子给震惊住了。

这次一共拉了400万张宣纸过来,第一天卖了280万张,剩下的宣纸也不知道够不够明天卖。

“天二,你带着运输队,继续回马家庄拉宣纸。”

“先不要运输牲畜,把仓库的宣纸,全都给我拉过来。”

他们运输第一批宣纸到长安的时候,还有500万张纸在仓库。

加上这几天新生产出来的宣纸,数量恐怕接近550万张。

“好的侯爷,我明日一早就出发。”

王天二说完后,直接离开了县侯府。

运输队的人住在常安坊,他需要提前过去通知一声,让大家明日早做准备。

晚饭过后,王剪和二蛋、薛仁贵几人坐在亭子下烧茶聊天。

“你们明日就要去赴任了吧?”

“嗯,明日中午出发。”薛仁贵回答王剪的话。

“时间过得真快。”王剪感慨道。

这帮跟他从龙门县出来的小伙子,现在都可以独当一面了。

等他们在外历练几年,再经历几场战争的洗礼,以后朝堂之上,一定会有他们的一席之位。

“今晚你们提前收好行囊,战甲一定要带上,别因为在州府赴任,而掉以轻心。”

“外出讨贼、叛乱,你们也要穿好战甲,免得阴沟翻船。”

王剪像一个多嘴的老妈子,怕他们出门在外吃亏,一遍遍叮嘱。

“我们懂得。”

二蛋、薛仁贵、许虎、席君买、马大勇和马成才6人,并没有觉得厌烦,他们表情凝重地点头应道。

即将离别,韩雪莲和席蔷薇也过来了,他们9人就坐在亭子下聊天,一直到深夜才散去。

翌日,朝会。

今日朝议的内容,除了日常的政务汇报,还是一场送别的朝会。

李绩、柴绍、薛万彻等将军人,需要回地方镇守。

常何、高季辅、张行成等新任命的刺史,则要去赴任,把治下发展起来。

二蛋、薛仁贵、苏定方等人跟,则去各地报到,听从当地长官的调遣。

为了给他们饯行,李世民还特地在太极殿设宴,而且还让宫廷歌姬表演。

正当君臣看的乐呵时,孔颖达满脸笑容地提议道。

“陛下,今日如此高兴,不如让御史大夫赋诗一首?”

孔颖达的这个提议,瞬间得到群臣的支持。

“附议,王大人已经很久没有作诗了,该露一手。”

“御史大夫诗情无双,期待佳作。”

“孔兄的这个提议,甚好。”

所有大臣的心态,现在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满朝文武,没有一人会怀疑王剪作不出诗。

他们只是猜测,王剪作的诗,会不会又是传世名诗。

“我去,这帮人真爱凑热闹。”

王剪欣赏歌舞正入迷,没想到这帮人又开始起哄让他作诗。

看这个架势,李世民待会多半会让他露两手。

于是王剪赶紧闭目回想,看看有哪首诗比较应景。

怂恿的人越来越多,李世民也有意让王剪秀一下实力,于是李世民笑着说道。

“王爱卿,要不赋诗一首?”

李世民并没有把话说死,而是给王剪有选择的余地。

虽然王剪出口成章,但是再厉害的人也会灵感匮乏,如果作不出诗词,也是人之常情。

“臣,试一试吧。”

王剪睁开眼睛,脸色淡然地说道。

在他的脑海里,已经想好一首合适的诗了。

诗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首七言古诗。

王剪站起来的时候,鼓瑟琴弦瞬间停住了,就连舞蹈的歌姬也停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王剪身上,静待他接下来的大作。

王剪站在原位,背负双手,开始高声朗诵起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所有人听完这首又长又奇怪的诗,一时间愣住了。

不懂诗词的人,心里非常纳闷,他们心里都冒出同一个想法。

“这哪里是诗,这不就是行文么?”

不过他们并没有发表看法,都等孔颖达、虞世南等人的评价,免得说错话闹大笑话出来。

过了十来个呼吸的时间,孔颖达率先评价道。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其质量可与千古名诗相较!”

紧接着虞世南、高季辅、褚遂良等人纷纷说道。

“确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从此诗可看出,王御史大夫,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呐!”

他们的文学造诣极深,如果让他们作诗,可能作不出来。

但是他们文学鉴赏能力,绝对是当前大唐的佼佼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魏征念着这两句诗,随后高声感慨。

“御史大夫年纪虽幼,为国为民的心却比天高啊!”

听完魏征复述的这两句诗,太极殿内所有人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王爱卿此诗做的好!”李世民赞赏地点头后,转头站起身对朝中大臣说道“诸位爱卿,你们作为父母官,一定要有王爱卿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

“朕,与你们共勉!”

李世民话音刚落,朝中百官起身拱手行礼。

“臣,遵令!”

这首诗后劲极大,接下来的时间,大家都在细细回味。

礼部尚书豆卢宽看了王剪一眼,随后出班启奏道。

“陛下,臣听闻长安城新开两间马家庄宣纸铺,他们贩卖的纸质量极好,且价格为2文一张。”

“臣建议,以后朝廷统一采购马家庄的纸,不仅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支出,而且纸张还好用。”

“这是臣幼子昨日在马家庄宣纸铺买的纸,还请陛下查阅。”

豆卢宽拿出几张洁白的宣纸,一些呈给李世民,一些呈给前后的大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