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 第147章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改)

“哟...今天,这是起了什么妖风,让这两位这么好说话。”

长孙皇后第一次抬起头,正视起张婕妤和尹德妃来。

要知道眼前这两位,以前可是仗着李渊的宠爱,可是嚣张跋扈,不可一世。

不要说在宫中无人敢惹,在李渊还是皇帝的时候,张婕妤就敢和齐王李元吉眉来眼去,更是趁着李世民不在洛阳,到李世民的库房中收集财宝首饰。

而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更是仗着权势,飞扬跋扈,当时还是李世民属官的杜如晦,就因为路过尹阿鼠的府门,便被尹阿鼠指挥仆人将杜如晦拉下马,说:“你是何人,敢过我门前而不下马!”从而暴打了一顿,还将杜如晦一个手指打折。

后来李渊退位了,这两位逼不得已这才低调了很多。

但按照她们俩恣意淫乐、喜好奢华,贪图享乐、挥霍无度的性情。

如今想要裁减宫女,势必对她们享乐的生活产生影响,不可能这么好说话。

因此,长孙皇后都做好了她们会想方设法地阻止这个计划的准备。

甚至就是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她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只是,像这么配合,这让她不禁感到有些奇怪。

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着长孙皇后的表情,张婕妤微微笑了笑,道:“皇后娘娘,您怎么了?怎么突然用这种眼神看着我们?”

“没什么,只是觉得今天的风有些奇怪。”长孙皇后回过神来,淡淡地说道。

“哈哈...皇后娘娘真会开玩笑。”张婕妤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看着眼前这两个神情自若的女人,长孙皇后在心中暗自琢磨,这两个女人到底在打什么算盘,为何突然变得如此通情达理。

不过,身为女人,长孙皇后的第六感告诉她,张婕妤和伊德妃的变化绝非偶然,这背后一定有着什么事情发生。

只不过,眼见她今天的目的已经达到,她便决定不再打草惊蛇。

在不动声色地提出了告辞后,等到走出了太极宫,立刻就召来一个内侍,让他前去暗中调查一番......

只不过,还没等到内侍的调查结果,当她来到甘露殿的时候,便已经真相大白了。

“哈哈哈哈哈......”

长孙皇后还未走进甘露殿,在大门口的时候,便听到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却道不是李世民又是何人?

甘露殿的内侍,看到长孙到来,刚想出声禀告,就被她凤眼一横,制止了下来。

接着,很快,一段对话就传进了她的耳中。

“哈哈哈哈哈......恪儿有心了,这孩子,吃了那么多苦,好不容易死里逃生,才刚刚稳定下来,就知道孝敬他阿耶,不错。”

“恪儿是陛下的儿子,孝敬您不也是理所应当吗?这有什么好夸奖的。”一个温婉且娇媚的声音响起。

只是她嘴上这么说,可脸上一脸骄傲的表情,却怎么也掩饰不了。

听到这个声音,长孙皇后当下便明白过来,感情二郎今日这么高兴,原来是杨妃过来了。

只是今天的怪事真是一桩接一桩。

杨妃这人一向喜静不喜动,平日里就待在她的凤寰宫中,很少出来走动。

今天这是怎么了?

想到这里,她便拾步走进了甘露殿。

才一踏进甘露殿,就见李世民和杨妃站在院子里,相谈甚欢。

在两人的面前,还有两辆不小的马车,马车上有好几个箱子。

而李世民手上正拿着一棵人参,正在那里不停的欣赏。

按道理来说,李世民贵为皇帝,什么奇珍异宝没见过,没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欣赏一棵人参。

只是等到长孙皇后看清那颗人参的大小之后,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一般的人都知道,人参“七两为参、八两为宝”。

超过了八两重的人参,就有了神乎其神的力量,就算是濒临死亡的人,也能凭借着它吊着一口气。

运气好一点的话,还能靠着它挽回一条性命,而且它还能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寿。

在这个年代,人参甚至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珍宝,被许多王公贵族所追捧。

而李世民手上的这颗人参,品相绝佳不说,看其重量明显还要超过八两。

要知道,九两重的人参,那可是真正的宝参,其价值连城,根本无法用金银来衡量。

也难怪就算是李世民,也对眼前这棵人参爱不释手。

长孙皇后的到来,很快便引起了李世民和杨妃的注意。

杨妃更是收敛起脸上的表情,向长孙皇后施礼道:“妾身,见过皇后。”

长孙皇后见到前些日子因为李恪的失踪,从而消减了不少的杨妃,脸色再次有了光泽,体态也变得更加丰腴。

看来得知李恪安全后,让她心情愉悦,身体状况也跟着好转了不少。

对于这个不争不抢的杨妃,长孙皇后其实打心眼里比较欣赏。

“杨妃,多日未见,你看起来气色不错。”长孙皇后微笑着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真诚。

杨妃听到长孙皇后的夸赞,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托皇后的福,妾身一切安好。”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杨妃知道长孙皇后肯定有事跟李世民说。

便识趣的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告辞离去了。

见到杨妃离去的背影,长孙皇后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咳咳...”

李世民轻咳了两声,将长孙皇后的思绪唤了回来。

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古怪。

“观音婢,你怎么了,怎么盯着杨妃的背影,发呆这么久。”

长孙皇后回过神来,轻笑道:“没什么,只是觉得杨妃今日气色真好,想来是恪儿无事让她心情愉悦,人也跟着精神了不少,杨妃也有福气,有恪儿这个越来越懂事的孩子。”

李世民听得出长孙皇后话语中的赞赏之意,也点头赞同道。

“不错,恪儿这孩子,确实很懂事,也很孝顺。”

说着,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马车。

看到李世民脸上的表情,多年夫妻的长孙皇后,岂能不知道他在得意。

配合着说道:“这些都是恪儿送来的?”长孙皇后指着旁边的马车。

“是的。”李世民笑着答道,“据杨妃说,恪儿听说我为了找他,就连禁卫军都动用了,深受感动,特地准备了一些礼物,孝敬他阿耶。”

看着李世民得意的嘴脸,长孙皇后笑着点了点头。

接着,她随意打开了一只李世民打开过的箱子,看到了里面所谓的礼物,先前在太极宫中的一些谜底,终于是在此时此刻,彻底揭开了。

“恪儿这孩子,不仅越来越懂事了,而且,还在无意中帮了殿下一个大忙。”长孙皇后感慨的说道。

听到长孙皇后的话,李世民挑了挑眉,不解的问道:“观音婢,你什么意思?”

长孙皇后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向李世民问道:“恪儿是不是除了给你,还给太上皇也送了礼物。”

李世民听完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刚才听杨妃提了一嘴,确实也向阿耶送了一些。”

从李世民嘴里得到了肯定答案之后,于是,长孙皇后便将她在张伊两妃那边的情况,与李世民细说了一遍。

李世民听完之后,沉默了片刻,再次哈哈大笑了起来。

“恪儿这孩子,没有想到误打误撞之下,竟然能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李世民赞赏道,“这下好了,太上皇被堵住了嘴,他们也无话可说了。”

长孙皇后也笑道:“是啊,恪儿这无意之举,不仅化解了太上皇和陛下之间的矛盾,也让你接下来的削王,有了缓和的空间。”

李世民没想到自己这么隐蔽的举动,都被长孙皇后看穿,顿时有些不好意思。

另一边,等到远离了甘露殿之后,杨妃的贴身侍女霜华,突然语气幽怨的对着杨妃说道。

“娘娘,那些珍贵的人参,都是殿下特意为您寻来的,您怎么就轻易地送给了陛下?”

杨妃闻言,淡淡一笑,眼中满是柔情。

“霜华,你不懂。这人参和奇珍异宝,虽然是恪儿对我的心意,但是他现在改封在朔方,地方贫瘠荒芜,肯定需要陛下的扶持和帮助,而我以他的名义将这些东西送给陛下,殿下自然就会记得他的好,到时若是恪儿遇到什么困难,肯定就会多多关照恪儿一些。”

说话的时候杨妃看着北方,满脸都是宠溺......

幽州镇位于唐帝国疆域的最北端,治所在今北京市,其辖区因与突厥、奚、契丹争夺,常有变化。

每当国势强大时,幽州城必定成为经略基地,用以开拓疆土,国势势衰之时,则成为军事防守的要地,但国家稳定之后,必然成为北方贸易中心,促进汉族与北部游牧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只不过地处边陲,又位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处。

长期以来即为胡汉杂居的地区,深受游牧民族文化影响,历来民风彪悍,好勇斗狠。

《汉书·地理志》记载:“幽州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

九月中旬,烈阳高照。

大唐最北端,在这如蒸笼一般的天地之中,连绵的长城,拱卫着一座雄城,名为“幽州”。

幽州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周长二十三里,城墙很高,很结实,每一面都有一座箭楼,那箭楼的高度,甚至还要高出城墙接近五米。

城墙是用泥土和灰泥砌成的,因为靠近突厥人,所以比中原其他地方的城墙都要高上不少。

幽州城共有四个城门,东门名为“朝阳门”,西门名为“落日门”,南门名为“迎宾门”,而北门则名为“拱辰门”。

每个门外都筑有瓮城,其瓮城比城墙还要坚固。

为生计而奔波的人们,从瓮城的大门出来,在烈日下,都有一种被烈火炙烤的感觉。

饶是那些百姓头上戴着草帽,脖子上缠着一条湿漉漉的湿毛巾,依旧被汗水浸透,许多人更是情不自禁地擦着头上的汗,用手上的衣袖使劲扇着,却依旧是满头大汗。

而那狭长阴凉的门洞,自然就成为了普通百姓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娘希匹,这都到了秋季,怎么还这么热,要不我们先休息一会,等凉快一些,再去干活吧!

“走,去树下坐会,反正也不急这一会儿,这天热得都能把人烤化了,这会下地准热出毛病来。”

“哈哈哈,李老叔,我家就在你家对面,你要是热坏了,要不你家的霜儿,就由我帮你照看着。”

“去,放你娘的屁,我家闺女长的如花似玉的,轮得到你来照看吗?再说了,你瘦的跟个猴似得,倒不如先担心担心你自己的身体,哈哈哈......”

“嘿,你们看,那边的凉亭中,不就是咱们幽州城的李刺史李灵夔吗?上次咱们幽州城被突厥围困,被勒索钱财,我当时就在城墙下帮着运送器械,就是他,我亲眼看见过。还有他旁边的那个,不就是咱们幽州城的周别驾吗?还有那个,不是严长史吗?还有那个,那个是卢司马吧。乖乖,今儿是什么日子啊,咱们这幽州城里有头有脸的人,都跑到城外乘凉来了?平时这些大人物,咱们一年都见不着一次,今儿咋都聚一块去了?这事透着一股邪乎劲啊?”

一个大汉刚刚坐下来休息,就看到不远处的凉亭之中,已经围了许多人,他的眼力很好,一眼就认了出来,忍不住惊呼了一声。

然后又认了出来,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幽州城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怎么回事?”

“这群乌龟王八蛋,不会又想打着防御突厥,让我们交税吧?”

休息中的其他男子,也都注意到了这一点,纷纷好奇的猜测着。

“你们这些人啊,听风就是雨,只关心兜里的三瓜两枣,小心祸从嘴出。”

在这些百姓中,还有一个老人,穿着长袍,明显跟他们有着细微的区别,正靠着墙坐着乘凉,听着这几个人的对话,摸着嘴硬心软的说道。

“这明显一看,就是有大人物要来,不然怎么会这么兴师动众的。”

他这话一出,那几个正在议论的人立刻闭上了嘴,转过头看向这个老人。

“老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那几个人虽然疑惑,但也没有刚才那么紧张了。

老人瞥了他们一眼,见他们称呼他为老丈,语气有些不满的说道。

“你们啊,平时不读书不识字,不会连公告都没看吧?”

听着老人的话,那几个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终于反应了过来。

“老丈,你知道这是谁要来吗?”

老者显然曾经是个官员,他很享受被人围观,簇拥的感觉。

就在他得意的摸着胡须,想要好好炫耀一下的时候。

却发现人群中突然一阵骚动,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使劲朝着前方瞻望。

不一会,在一阵阵吸气和震撼的目光中。

一辆华丽的马车,在数不尽的精锐甲卒保护下,停到了接风亭前。

不久,一个身穿华衣锦服的少年掀开马车门帘,出现在了众人面前,少年年龄不大,但眉宇之间却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