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异世界召唤 > 第208章 李显忠用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显忠带领着这五千名士兵,他们的呼喊声如同雷鸣一般震耳欲聋,但仅仅持续了一炷香的时间,便迅速撤退了。

李显忠的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要扰乱王倬的思绪,让他始终处于被激怒的状态之中。因为当一个人陷入愤怒时,往往会变得偏激,所做的决策大多不会明智。

李显忠深知这一点,并打算巧妙地加以利用,以削弱蜀州大军的有生力量。在白天的攻城战中,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注意到蜀州大军中的新兵显然缺乏训练,而老兵们也未能有效地引导这些新兵。

这种情况对李显忠来说无疑是一个可乘之机,他决心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不断挑衅和干扰王倬的判断,来逐渐消耗蜀州大军的实力。

深夜,李显忠又来了。

“蜀州有位大孝子,长得人丑但心善!

父亲离家不时归,母亲长寡常抹泪。

孝子不忍陪伴母,母亲动情安慰子。

床围动静连时夜,绿帽纺织续蜀间。

忽的一日老夫回,一夜未眠孝子啐。

不日父明母已怀,老而得子多个弟。

私下交流方才知,肚中孩儿老父孙。

孝子一时心中悲,待到床间不知泪。

可怜老父多欢喜,不知头上把毡戴。

苦心养育十五年,自始不知乃为荪!”

王倬好不容易才进入梦乡,结果却被一阵惊天动地的呼喊声给惊醒了。

本来就有起床气的他,听到这些声音竟然还是在讨论自己的时候,顿时火冒三丈!

他二话不说,直接在帐篷里破口大骂起李显忠来,甚至连对方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而李显忠带领着兵马,也仅仅只是骂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然后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王倬看到李显忠不再喊叫了,心里明白武陵的兵马已经离开了。然而,他心中却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异样感,仿佛李显忠并未真正远去,而是随时可能折返一般。

这种奇怪的预感让王倬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开始思考是否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设下埋伏等待李显忠自投罗网。如果能够成功地伏击李显忠,不仅可以解决一个心头大患,还能为自己增添一份功勋。

然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王倬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这个诱人的想法。毕竟,他肩负着无比重要的责任,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他不能冒险行事,更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犯下错误。

在这关键时刻,王倬深知自己必须保持冷静和谨慎。他要以大局为重,全神贯注地完成手头上的任务,确保万无一失。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个计划的顺利实施。

于是,王倬强压下内心的冲动,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眼前的任务上来。他暗自告诉自己,只有稳定心神、步步为营,才能在这场充满变数的战斗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然而不出所料,李显忠又双来了。

“蜀地多孝子,王家当为尊!

太师长子倬,人丑但尤孝!

老父京城官,其母家中留。

常年家不归,母念已常态。

偶得雨夜日,雷霆势万钧。

母恐天惊雷,子惧母落泪。

母子伴雨夜,风情诉心肠。

春宵不苦短,来明日起高。

滋养红杏开,复苏绿来戴。

老父不在家,偷偷把家当!

今日把嘴张,明日掰腿开。

白昼从后来,夜伏自不动。

一连数百曰,曰曰说天天。

偶得老父归,风情不得催。

一日把孩来,老父喜常开。

夜墨摸床向,深情诉真相。

原以孝子弟,实为老父荪。

可怜七旬汉,不知把毡戴。

养育十五年,不知不是贤。

把荪当作子,一养十五年!”

(注:贤:指贤子,古代对儿子的敬称。)

王倬这回真的忍不住了。

你他妈来就算了,还怎么他妈每次一来,他妈喊得怎么还他妈不一样啊?

咋滴?你在写诗啊?你牛逼啊!你牛逼你去当个诗人不好吗?非要在这里写诗嘲讽我?怎么,这他妈很好玩吗?

王倬听到那停下的呼喊后,内心的愤怒犹如火山一般喷发出来,再也无法抑制住。

“他妈的,让大军振作起来!等会儿若是李显忠那杂种再敢瞎叫唤,就给老子出去把他剁了!”

然而此刻,李显忠并未立刻返回营帐,反而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蜀州大营内的动静。夜幕笼罩下,即使大军的行动再怎么小心翼翼,仍然会发出微弱的声响。

而王倬此时显然已被怒火烧昏头脑,完全没有想到要压低脚步声这个问题,使得李显忠听到了许多杂乱的脚步声。李显忠自然明白其中含义,他深知王倬已经被激怒,接下来肯定会采取更强硬的手段。

于是,李显忠当机立断决定打道回府,对于王倬的举动则完全置之不理。

就这样,蜀州大军等待了一晚上,李显忠都没有再次回来。

天明之时,蜀州大军已经人困马乏,王倬也忍耐不住困意,抬头一看已经天亮了,自然而然以为李显忠不会再来了。

于是便让大军下去休息,自己也去补补觉。

结果刚一躺下,李显忠又双叒来了!

“夏之西南,磅礴灵气,自古蜀地多人杰,引领风骚数百年。

五大世家,千年传承,至今文人不知数,述写诗情惹人怜。

太师长子,王倬孝廉,人丑心善人皆知,知情少姆无润滋。

白日喧嚣,夜晚美滋,太师离家当父装,潮水四去把剑撞。

某曰归来,风情不却,七旬老汉无心力,老而偶得胎中子。

深夜抒情,真相水落,母怀幼子实为荪,倬喜欢愉则乃盹。

可怜老汉,抚育多年,不知怀中疼爱子,头毡替倬养孩子。”

然后李显忠率领兵马用尽全身力气将疲惫不堪、昏昏欲睡的蜀州大军喊醒后,便毫不犹豫地以最快速度逃离了现场。

而此时,王倬正怒气冲冲地率领着士兵杀出营帐,但他出来时,李显忠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可恶啊!李显忠这个混蛋!我王倬发誓一定要杀了你!”王倬愤怒地咆哮道。

然而,在漫天的叫骂声中,王倬最终还是无奈地回到了大营里。蜀州大军已经筋疲力尽,根本没有精力再出兵追击,他们只能默默地返回营地,争取时间好好休息一下。

然后的一段时间内,李显忠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再也没有出现在众人面前。

原本还在疑神疑鬼、提心吊胆的蜀州大军一直没有等到李显忠的再次来袭,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他们终于可以安心地闭上眼睛,进入甜美的梦乡,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时光。

王倬为了以防万一,特意让大军多坚持了一会儿,确定李显忠真的不会再来后,才下令让士兵们好好休息。

然而,这一切都在李显忠的掌控之中。他对敌人的心理和行动了如指掌,早就料到了对方会有这样的反应。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多久,李显忠又双叒叕来了!

但这次不同以往,他不仅带来了之前的五千兵马,还调集了武陵郡所有的兵力。

李显忠先派那五千兵马前往之前的地点,等待他的进一步指示。一旦接到命令,他们就会立刻发出呼喊,制造混乱。

而其余的部队则被他秘密部署在蜀州大营外,静静地潜伏着,只等王倬率领疲惫不堪的蜀州兵马出营迎战。

等到李显忠率领大军做好埋伏,便当即让士兵挥动手中的旗帜。

那五千兵马见状,当即再次放声:“

蜀州人杰地灵,出得王倬孝临。

家父当朝太师,京城权位非凡。

多年在外当官,家中娇妻撩人。

偶然风雨雷霆,孝子入屋劝母。

一夜风雨无话,春宵苦短难言。

喜得老父远离,当然丈夫近肆。

白日惑乱潮水,夜晚浪语巫睡。

昼日欢愉不短,动作开发不乱。

忽时老父来归,身心全力不在。

偶得幼子在肽,自认天降于怀。

夜深摸索床头,真相觅得难求。

却道风情往旧,让人难消莫愁。

两人双双纺物,织得毡帽一簇。

老父浑然不知,依旧怡然无库。

御养幼子在怀,犹如掌上宝环。

可怜七旬老汉,把荪当子养玩。”

正在熟睡之中的王倬,突然之间,像是被什么东西蛰到一般,猛地一挺身子,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由于还没有完全清醒,再加上起床气的影响,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名之火,这股怒火越烧越旺,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点燃一般。

“md!老子弄死你!\"”

王倬怒不可遏地吼道,声音震耳欲聋,回荡在整个营地之中。他的双眼布满血丝,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法遏制的愤怒和决绝。

说罢,王倬毫不犹豫地冲出大帐,一边奔跑,一边高声呼喊:\"全军集合,准备出击!\"

蜀州大军原本就被李显忠无休止的骚扰搞得疲惫不堪、怨气冲天,此刻听到王倬的呼喊声,他们的情绪瞬间被点燃。士兵们纷纷拿起武器,迅速集结起来,准备与敌人展开一场生死较量。

营门迅速打开,王倬毫不犹豫地率领着大军,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径直朝着那五千兵马所在之处疾驰而去。

而且,之前已经有好几次这样的情况了,每次都是这五千兵马稍微呼喊几声便匆匆离去。若是此次不能够迅速抵达目的地,恐怕这五千兵马就要逃之夭夭了。

那样一来,他王倬岂不是白白遭受这份窝囊气?想到这里,他心中的怒火愈发熊熊燃烧起来。

蜀州大军此刻一心只想尽快消灭这支敌军,然后尽早返回营地休息,因此一路上几乎没有留意周围的环境。他们的步伐急促而坚定,仿佛迫不及待地要结束这场战斗。

李显忠静静地倾听着越来越近、却显得杂乱无章的脚步声,脸上的笑容逐渐变得灿烂而明显。

“准备!”

他低声下令,同时将手举到半空,随时准备挥动,示意身后的大军发动攻击。

“快!加快速度!绝不能让这群杂种逃脱!他妈的!”

王倬一边狂奔,一边高声怒吼,完全不顾及李显忠是否可能设有伏兵。他的眼中只有那五千兵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让他们溜走。

蜀州兵马如狂风般席卷而过,他们的脚步匆忙而坚定,似乎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察觉。然而,在道路两旁的暗处,武陵郡的兵马正悄然潜伏着,等待着最佳时机发动攻击。

当蜀州大军行军过半时,李显忠毫不犹豫地挥动手臂,发出了攻击的信号:“放箭!”

刹那间,无数弓弦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一场惊心动魄的交响乐奏响在蜀州大军的耳边。他们惊愕地抬起头,只见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雨点般从天而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大量蜀州大军毫无防备,直接被箭矢射中倒地身亡。那些刚刚还满腹怨言的新兵们此刻更是吓得呆若木鸡,完全不知所措。

相比之下,经验丰富的老兵则迅速做出反应,他们急忙抓起身边死去的蜀州兵马的尸体当做盾牌,同时谨慎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王倬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李显忠设下的陷阱。

“撤退!快!快撤退!”他嘶声喊道,试图组织起混乱中的军队。

然而,就在这时,蜀州大营的方向突然冒出熊熊火光,将整个夜空映照得通红。

王倬懊悔不已,但此时后悔已经无济于事。他深知自己陷入了绝境,唯有与武陵郡的兵马展开一场生死搏斗。

李显忠露出龙王般的笑容:“开嗓!”

那原本引诱王倬出击的五千兵马见时机成熟,立即齐声高喊道:“放下武器,投降不死!负隅顽抗,乱刀砍死!”

这一声声怒吼犹如雷霆万钧,响彻整个战场。

在这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中,那些呆若木鸡的新兵们开始骚动起来。有人脸色苍白,浑身颤抖;有人目光游移,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出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

原来,一名新兵承受不住内心的恐惧,率先丢下了手中的兵器。这一举动仿佛点燃了导火线,紧接着,更多的新兵纷纷效仿。一时间,哗啦啦的丢弃兵器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竟然与弓弦声不相上下,甚至有压过弓弦声的趋势。

此刻的战场上,气氛异常紧张。一边是气势汹汹的敌军,一边是丢盔卸甲的新兵,另外就是正在戒备四周的几万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