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军与戏志才围绕濮水、济水争夺示意图
“况且张邈与袁绍素有仇怨,袁绍昔日甚至还令曹操袭杀张邈。”
“今曹操已是兖州牧,又与袁绍为盟,张邈岂能无虑于此乎?”
“以此论之,张邈只会恨未与将军早早结交,又怎会出动兵马来袭将军呢?”
“其难道不怕日后被曹操、袁绍合谋杀害?”
“伯节此言大善!”
阎象言罢,扬弘亦是进言道。
“将军,下吏敢以全家性命担保,张邈只会固守陈留,绝不会出城袭击将军。”
“眼下我军宜速速北上,先破兖州守兵,再北上击败曹操。”
犹豫片刻,杨弘唯恐袁术继续拖延,遂意味深长道。
“若此事能成,届时天意将有三分属于袁氏。”
“将军之功业,未可知也!”
袁术目光一亮,再无半点疑虑,重重颔首道。
“二君所言,当真深得我心。”
喝令诸将道。
“传我将令,全速急速北上,不得耽搁。”
“诺!”
阎象、杨弘对视一眼,皆是大松一口长气。
袁术大军过陈留,经浚义,至封丘。
沿途近百里,果然没有半点兵马出陈留来攻。
至于浚义、封丘中的数百守兵,如何是袁术六万大军之对手?
不出半日,即纷纷为袁术所占。
不过,因为袁术军在尉氏县的所作所为,二县之民都惊惧不已,早在南阳兵马抵达前,即早早前往东郡、山阳,以作避难。
是以袁术在这二县并没有劫获多少财物。
……
陈留郡兵未有一战,便将南阳兵马放过之事,当日即为曹军知晓。
戏志才闻之冷笑不已,言与曹仁道。
“枉明公如此信重张孟卓,其人果然心存异志。”
“若非奉孝一意坚持,我军情势危矣。”
曹仁犹豫道。
“今张孟卓已不可倚之为盟。”
“然南阳兵马甚众,军师可有破敌之策?”
戏志才笑道。
“破敌虽难,拒敌却是不难。”
“我军据守济水,正扼袁公路北上之咽喉。”
“史涣、韩浩又皆是我军中良将,忠于职守,有其等在,亦无需担心。”
“唯独济水水线漫长,子孝务必提防南阳兵马于夜间偷渡。”
曹仁肃然道。
“军师所言,末将必不敢忘。”
……
袁术大军屯于封丘,与戏志才所立营寨隔着济水相望。
因为袁术军的耽搁,此时曹军营寨工事构建的极为完备。
当日清晨,袁术及麾下一众文武,登上封丘城楼,远望对岸的曹军营寨。
晨曦照耀下,远处的曹军营寨,有如巨兽,静静趴伏于平地旷野间。
放眼望去,但见鹿角、拒马、望楼等工事,密密麻麻。
而且寨中民夫,仍旧在进行加固。
阎象、杨弘都是不觉皱眉,暗暗想道。
“若非明公一路耽搁,曹军哪有时间将营寨修建的如此完备?”
“可恨纪灵、张勋等将。”
“只为一己之私利,徒坏我军大事!”
袁术倒也并非完全不知兵之人。
看着工事完备的曹军营寨,其人一时间也感到几分棘手。
曹军营寨西扼濮水,东守济水。
换而言之,南阳兵马若想与曹军接战,无论从何处进兵,都得先行渡水才行。
这无疑是给曹军半渡而击的机会。
斟酌片刻,袁术还是决心一试,便问道。
“何人敢领兵试攻之?为我一探曹军虚实。”
众将彼此对视一眼,无一人主动请命。
半渡而击的道理,不止袁术懂得,他们亦是知晓。
袁术等了半晌,见始终无人请命,心中大怒,喝道。
“纪灵,由汝领万人,一试曹营虚实!”
“诺!”
纪灵倒也是一员忠心之将,心中纵然不大情愿,此刻亦无半分推诿之举。
“咚、咚!”
低沉的鼓声响起。
封丘城头,军旗挥动。
城门大开。
一队又一队兵卒从城门洞处鱼跃而出,在将校的指挥下,快速结成阵型,向着对岸的曹军营寨杀去。
万余南阳兵马,分为五部,携铁索,木料等辎重。
纪灵先令军中善泅者冒着冬寒,先行下水,从而搭建浮桥。
因枯水期之故,此时济水水面宽度仅仅十余丈。
故而,纪灵又令两千弓手隔着济水水面向曹军营寨不断抛射箭矢,以求掩护南阳兵马渡河之举。
另外还留千名盾手护住弓手,以防曹军还击。
而曹营弓手,在注意到南阳兵马的渡河举动后,亦是毫不客气的还以颜色。
“咻咻咻。”
隔着济水,曹军、袁军弓手相互对射。
然而,曹军营寨之中,多建有箭塔、望楼。
曹营弓手置身于此类工事间,不仅头顶、身前皆有防护,还可以居高临下。
南阳弓手仅凭仰射,想要射中处于箭塔中的曹军弓手,无疑是极为艰难的一事。
相比之下,曹营弓手则完全无此顾虑。
其等先朝对岸弓手肆意倾泻箭雨,见其等有盾手作为防护后,又在诸将校的指挥下,攻击起正在渡河的南阳士卒。
渡河士卒冒着箭雨前进,纵然持盾抵挡,亦是苦不堪言。
纪灵军鏖战至晌午,始终未能在济水上建起浮桥。
“将军。”
观战多时之后,阎象大蹙眉头,言道。
“敌军防备甚是严密,若是当面强攻,实在难克。”
“不妨先行收兵,再谋良策。”
袁术此时亦知凭纪灵一部,想来是渡不去济水了,不甘之下,只能认同阎象所言。
“收兵。”
“叮叮叮。”
鸣金之声传遍战场,早已心无战意的南阳兵士,闻声纷纷回撤。
袁术主动问策道。
“敌将据济水而守,我军欲渡,甚为不易。”
“伯杰可有良策。”
阎象答道。
“济水水系漫长,曹军难以兼顾。”
“明公今夜可使诸将于数处渡口,同时渡河。”
“只肖有一处兵马能渡过济水,则我大军皆可从此处而过。”
袁术从之。
此后数日,袁术发大部兵马,于济水各处,尝试渡河,但皆被早有准备的曹军发觉。
杨弘又献声东击西之计,明攻平丘,实则调度大军,暗渡酸枣。
此战南阳六万兵马几乎尽数出动。
局面危急之时,韩浩亲领酸枣城中三千兵马及时来援。
其于河滩上奋力厮杀,两军将士之血,几将濮水染红,最终成功拖到戏志才击败平丘之敌回师。
此战之后,两军皆再无余力发动大战,只能围绕着濮水、济水,屡作试探。
南阳兵马,遂是被戏志才领兵悍拒于二水之南,难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