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四月诛杀董卓,主政朝中。
六月即被李傕郭汜攻破长安。
论起其真正执掌朝政的时间,尚不足两月。
其中缘由,与其人性格太过刚强,又盲目自负有关。
当初诛杀董卓之后,王允只是灭掉了董卓的三族。
至于董卓的部曲,麾下将校,则未收拾干净。
吕布武人出身,深知斩草除根的道理,便劝王允,杀尽董卓的部曲。
王允不同意,言道。
“不可。”
“这些人都只是听命行事,本身是无罪的,怎么能杀呢?”
朝政归于王允,王允执意不愿,吕布亦无可奈何。
董卓又曾在郿县建起了一座堡垒,名称郿坞。
其将收集而来的珍宝都堆放在郿坞之中,据说堆积成山。
董卓死后,吕布及其麾下兵士,都眼馋于这些珍宝,军中将校,亦屡屡就此向吕布进言。
吕布轻侠之士,素好颜面,将校既然屡屡来求,吕布自然从之。
遂向王允请求,将这些财物分给朝中公卿以及他麾下将校。
王允又不同意,言道。
“这是国家的财物,怎么能够随意分给私人呢?”
“这是不合法度的事情。”
吕布,虽然仪同三司,又被封温侯。
但在王允眼中,也不过一名剑客罢了。
董卓既死,他又掌握了朝廷,自然也就不用掩饰自己对吕布的轻视。
吕布游侠性格,最重颜面,几次请求,都被王允坚持拒绝,吕布心中遂对王允十分不满。
而其麾下诸将校,兵士,亦对王允多抱有怨言。
王允性格本就刚强。
从前董卓势大时,他折节相交也就罢了,如今他除掉董卓,再造汉室,自认为功劳极大。
因而愈发骄傲,行事渐渐独断。
非只吕布对他不满,便是王允昔日的同僚和下属,也开始与王允离心离德。
当初董卓死后,名士蔡邕(yong)正好在王允家中做客。
蔡邕与董卓私交极好,听得董卓死讯后,不由叹了数口气。
不成想,王允却因这一举动而大怒。
王允斥责他道。
“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啊,险些倾覆汉室的基业。”
“你身为国家重臣,屡屡蒙受国恩。”
“今日你却因为与董卓的私交,而为他身死感到悲痛。”
“这难道不正说明,你与他同为逆贼吗?”
于是不顾朝中诸多士人的求情,执意将蔡邕处死。
蔡邕乃当世名士,却因对董卓之死叹了几口气,便被王允处死。
而董卓又出身于凉州。
因而凉州人闻知此事后,都极为恐惧。
百姓尽皆传言,王允因为董卓之事,痛恨凉州之人,要将凉州人全部杀尽,方才罢休。
董卓麾下将校听说之后,更是难安,私下间纷纷相互联络,议论道。
“蔡中郎仅仅是因为与董公交情深厚,便被连坐。”
“如今朝廷还没给我们赦免,却发诏令,想要解散我等手上的兵马。”
“只怕今天我们解散兵马,明天就成了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了。”
“此事万不可从。”
于是纷纷拥兵自守,不愿意听从朝廷的诏命。
这时,奉命劫掠陈留、颍川的李傕、郭汜,也返回了关中。
二人惊恐发现,董卓死后,董卓之婿牛辅又被杀。
其等已然没有了依靠。
他们又与山东诸侯结仇,无奈之下,只能派遣使者去长安,请求王允能够赦免他们。
王允拒绝赦免,说道:“一年之内,怎么能有两次赦令?”
李傕、郭汜更加恐惧,走投无路之下,惶惶终日,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傕道。
“我等出身于西凉,如今欲求赦令,却不可得。”
“朝中既容不下我等,山东也去不得,如今看来,也只有逃奔西凉。”
“如此或许可以保全你我性命。”
郭汜亦是认同,垂头丧气道。
“也唯有这条路可行了。”
于是二人便准备去解散兵马,回归乡里。
这时,坐于帐中一角,仿佛处于重重帷幕后的贾诩,终于轻叹出声。
贾诩。
西凉名士阎忠曾赞其有“良、平”之智,为人算无遗策,有远见之明,尤擅保身。
其人深知,李傕、郭汜若果真丢下兵马,无异于引颈就戮。
而他与董卓关联太深,势必也难以保全。
为自身安危计,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袖手旁观。
“若是如此,二君死期至矣。”
李傕、郭汜面色顿时一变,顾不上多想,急忙问道。
“贾公此言何解?”
贾诩言道。
“二君久从董公,不为朝中士人所容。”
“如果丢下兵马,只身而行。”
“那么,区区一个地方上的亭长便可以将你们轻易擒拿,扭送朝中。”
“届时,二君自问,朝中会宽恕你们吗?”
李傕、郭汜思索片刻,俱皆摇头。
以其等所行之事,便是被诛十族亦不为过,朝中安肯饶恕?
思及于此,二人皆面如死灰。
贾诩见状,再次开口道。
“不如聚集兵马,攻向长安,为董公报仇。”
“若是事成,则奉天子为正统,收取天下,若事不成,再走亦不为迟。”
李傕、郭汜闻言,一时迟疑,言道。
“长安城高墙厚,又有吕布及其麾下并州兵士驻守。”
“想我二人手中,不过区区数千兵马,如何能攻破长安?”
“此举岂不是自寻死路?”
贾诩神情平静道。
“如今市井之间都在传言,朝中想要尽数诛杀所有凉州之人,凉州兵士,心中定然十分惊惧。”
“此去向西,路上多是董公旧部,其等俱出身凉州,听此传言,岂会不思索保身之计?”
“吾敢断言,若见二君兵马,其等必然响应,朝夕之间,可聚十万军马。”
“又有胡轸(zhen)降于王允,其人出身西凉,王允岂会善待之,此人必可充二君内应,如此,破城又有何难?”
李傕、郭汜听罢,只觉贾诩所言鞭辟入里,每一论皆是高见,使其如拨云见日。
二人大喜,拜道。
“贾公当真高明之士。”
“若是此番大事能成,吾二人必当厚报贾公。”
于是再不迟疑,聚集兵马,率军向西,昼夜兼行。
随后之事,果然尽如贾诩所言。
沿途的董卓旧部,见到二人,不仅不做抵抗,反而纷纷响应。
二人尚未至长安,便已聚集兵马十万余。
长安城中。
王允得知李傕、郭汜聚兵来攻,大惊失色,因与吕布近来不合,便派降将胡轸与徐荣前去迎敌。
徐荣并非凉州人士,故虽为董卓手下将领,素来却受凉州将领的排挤。
但胡轸却是凉州人。
当徐荣与凉州军大战时,胡轸果然如贾诩所言,引兵归降了李傕郭汜。
徐荣寡不敌众,纵然其人甚有武略,亦是无力回天,最终力战而死。
徐荣战死,兵马俱丧,长安再也派不出多余兵力出来平叛。
于是,李傕郭汜发兵包围长安。
中途,吕布还邀郭汜单挑,纵然打伤郭汜,于大局却已无补。
八天之后,因有内应打开城门,长安遂是沦陷。
吕布慌张之下,只来得及匆匆取出董卓的头颅,随后便领着数百骑兵,准备逃离长安。
但吕布的为人,有时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西凉兵马已攻入长安,情势万分危急之时。
其居然还专程跑到王允面前,招呼着王允一起逃走。
王允不愿逃,拒绝道。
“如果社稷有灵,能让我安定国家,那我的心愿也就达成了。”
“如果不能,我愿意以己身死社稷。”
“况且陛下年幼,依靠于我,我又怎么忍心舍下他,独自离开呢?”
“请帮我告诉山东诸公,让他们务必要以国家为念。”
六月七日,王允被诛杀。
其妻其子,及全家老小,亦不得免,尽被杀害。
李傕、郭汜深恨王允,又将其暴尸于市,始终没有人敢来为其收尸。
而后,李傕、郭汜感念贾诩的建言之功,更想让贾诩多多为其等出力,便想给他封侯加官。
贾诩推辞道:“这不过是救命的计策罢了,又有什么功劳呢?”
坚决不受。
二人见贾诩心意甚坚,纵然心中不解,亦只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