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汉末举明旗 > 第232章 息县防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彭为张了张嘴,犹豫道:“可是渠帅,波才还会给咱们支持吗?单是这个月都已经有两次了。”

“他会的。”

彭脱说道:“不给兵不要紧,尽可能的争取粮食武器,我有消息说是马元义到了他那里,若是波才不给我们支持,大贤良师那里他没法解释。”

“除非波才他立马挥军北上!”

“不过......”

顿了顿,彭脱的眼角带着些得意:“江夏?他们怎么可能望着嘴边的东西不吃呢?”

彭脱画了一个大饼,并且这个大饼诱惑至极。

......

豫州黄巾营地。

连续一段时间的休整,黄巾士卒在将领的眼中基本可以说是摆脱了前段日子刘然被全军覆没的恐惧。

一大早,天刚朦朦亮,已经提前准备好的黄巾军点阵出兵。

浩浩荡荡的队伍一出营地,波字大旗迎风展开,这一幕很快就落入了息县侦察骑兵们的视线中。

侦察队伍里,立刻就分出了几匹快马,扬着起了沙尘,风一般的向着息县奔去。

黄巾军的行进方向是息县,不过他们的行进速度却并不快,似乎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一次他们行动的还算整齐有序,各支部队之间的距离应该也是做过了详细的规划。

摇曳在黄巾军队伍外,隔着很远的距离,侦察骑兵们隐藏着身形,注视着黄巾队伍,眼中有些沉重,他们在分析目前的局势。

不多时,又有一批骑兵带着更加准确的消息向着息县奔去。

如此反复多次,时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三个时辰,太阳也升到顶头,黄巾军开始安营扎寨,其斥候也围绕在扎营的地方,逐步的扩大着自己巡视范围。

侦察骑兵们只好向后退去,争取可以更好的隐藏住自己的位置,防止被对方发现。

这三个时辰,黄巾军差不多走了约有一百里路,算成小时,每小时差不多是在十六里多,十七里不到的样子。

这也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每小时的行进速度,速度并不快,毕竟这些人都是军卒,相对于军人来说,算慢的了。

不过这些黄巾军卒虽然走得慢,但行进的很整齐,安营扎寨也很讲究套路,防御措施也很完善,已经可以勉强算得上是精兵一类了。

侦察骑兵的队长眼神有些沉重,他来到了远处的一座山上,藏住马匹,带着人登上了山顶,数了数营地内的营帐,按照知道的黄巾军建制估算了一番,确定了这支黄巾的人数,然后又命人将这个信息传往了息县。

波才这十余万黄巾倾巢而出,人数连绵不尽,所有的扎营布阵都是有讲究的。

侦察骑兵们的消息很快就传递到了息县,早就收到风声的江夏明军对此也是早有准备。

驻守在江夏的是二师和七师,两位师长中自然是以朱胜为主,这和杨景是降将没关系,主要是朱胜曾经是朱业的护卫队长。

早在波才陈兵六安,江夏就有了一个简单的应对措施。

临近江夏边境的百姓早已在户籍司的规划下进行了几次整合,大量的百姓都已经搬到了就近县城里规划好的地方。

七师中的七一四、七一五、七一六三个团在杨景的带领下到达了叶县,这是为了防备南阳的汉军,至于汝南的彭脱,不过是附带的。

江夏剩余的部队中,七一三和二一五、二一六三个团则是驻守江夏各县,一边震慑和防备可能会有异心的人,另一边则是负责征兵练兵,同时与地方巡查部配合管理地方。

调到息县境内的部队不少,七师的有七一一、七一二两个团,二师的有二一一、二一二、二一三、二一四这四个团。

总计六团加上后勤补给、地方巡查守卫等连带一起约有一万五千余人。

息县的城墙也在路政司的处理下覆盖上了水泥砖块,其坚固程度,远非曾经的夯土城墙可以比拟的。

南昌的火器制造所虽然还无法大规模的生产火炮火器,不过豫章军械制造司打造甲胄武器的速度并不慢,像是弓弩刀戈之类的,早已给各支明军补充了齐全。

息县城墙上,朱胜带着一干人等巡视着战士们的防御准备,听到侦察骑兵传来的消息,显得有些轻蔑:“十余万杂兵倾巢而出那有如何?就息县这座城墙,他们都没有机会登录。”

孙慊则是有些担忧,听到朱胜的话,赶紧提醒道:“师长,我军驻守在息县的守军仅六个团,敌军的数量超过我等十倍以上,若是强攻息县,怕是......”

吴锕也道:“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参谋长说的对,波才那厮十倍与我,就算是围而不攻,以息县目前的物资情况,坚守的时日也不容乐观啊。”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这说的不是大炮有多么的贵,而是大炮象征着战争,双方一旦开战,不管是其他,单单是粮食的消耗,那就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江夏倒手细算起来也不过一季多点,而且还是冬季到手的。

尽管种的粮食是朱业提供的新种子,可现在春耕刚下,距离收获之日还远远未到,目前江夏的粮食大多是由豫章供应。

而豫州之地去年虽然也受到了兖州难民的冲击,不过黄巾起义以来,对待士族的手段可比朱业这里残忍多了。

单从士族那里强抄得来的粮食钱财,支撑波才养军一点问题也没有。

两者相比,攻城者人数又多、粮食又足,守城者兵虽精,可粮食供应上还是个软肋。

虽然守城的优势大于攻城,可朱胜这幅轻蔑的模样,着实让他的政委和参谋人不由得泛起忧愁。

朱胜也是个听的进去话的人,朱业把吴锕和孙慊派给他也是为了防止他太过于自负,这一点朱胜是懂的。

听完了两人的分析,朱胜也是急忙调整心态,补充道:“主公说过,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二位尽快放心,我不是那种自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