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扛红旗 > 第113章 益王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次和上一次打到吉安到底是不一样的。

当时谁也不知道自己,现在邹维琏可是紧紧盯着了!

一点疏漏也不能出!

好声好气劝告了李安仁一番后,高承反手把他关进了大牢里。

至于大牢里原本的七八个犯人,则是简单看了看过往案卷,小事化了,大事砍头,做了个了断。

将城中的地痞流氓全部清理了一遍以后,高承又熟练地从士绅那里榨出来一些钱粮,便开始在城中召集强壮的百姓。

这次和袭击吉安府不同,目的就是要达到使身后几个县城再无回应邹维琏的“讨贼政令”,这些能够被操练乡勇的人当然要带走。

到了最后,征召了七百名乡勇,大多是农村的百姓以及流民,都对庐阳镇有巨大的好感。

时至今日,高承造反早已经不是一个秘密,十二镇的富饶欢乐也早随着走街串巷的货郎宣传到了大半个江西。

就拿这抚州府来说,有哪个百姓不知道西边的吉安府出了个高总兵,专为农民流民打抱不平,麾下就没有吃不饱一说!

这样的民心环境下,找一些能用的人太简单了。

高承在乐安留下了五个什长以及二百乡勇,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看管那些士绅和官吏,如果遇到大部队来征讨,守不住就回吉安,这才继续往建昌府前进。

正当高承在抚州府境内不断复制自己在乐安所做所为时,建昌府城的王宫内,益王的情绪也彻底崩溃了!

“跑!现在就跑!”

看了长史递过来的新军情,益王焦急的屁股沾不上板凳,来回走动着。

“不跑不行了!这高贼如此凶猛!我不跑岂不是要被他弄死?我是朱家子孙,怎么能死的这么委屈?”

益王大义凛然地对长史宋昌义说着自己的想法。

宋昌义是陕西西安府的进士,授官长史司后来到了益王府,此刻见着益王这样子,心中也不禁腹诽。

“每年盘剥生民,侵占官田的时候,倒没看出你是什么朱家子孙!”

不过,腹诽归腹诽,事情还是要办的。

他既然做了益王的长史,那生命便已经同益王捆绑到了一起。

益王若是死了,他也别想活着。

因此,好好决断这战略,也是为了自己这条命做打算。

“王爷,不如把参军叫来,与他共商下军情,再做打算?”

宋昌义不懂军事,但是他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自己和益王两个连猎都不怎么打的人,商议个屁的军务!

益王也觉得有理,连忙喊人去叫参军。

到了明末,参军这种只在战时才能设置的职位基本已经成了各王府的常设职位。

并且有些藩王已经开始私设军队,某些心思昭然若揭。

益王自然是没那么大野心的,不过他也积极训练了三百人做自己的卫队,拿出去也是可以作战的一支兵马。

若是再从城中征集一些乡勇,凑个两千人没问题!

当然,以益王的身份去征集乡勇,或许不太和谐……

正如宋昌义所想,他可没有少做了欺压百姓,逼良为娼的戏码。

“拜见王爷千岁。”

“免礼,快快起来。”

见到自己的参军到了,益王也感觉放松了些,连忙叫他起身。

益王的参军还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名叫李英召。

年轻的时候是陕西行都司的兵,崇祯初黄台吉进犯京畿,这些陕西兵打仗的时候才离散开,周游许久,最后来了益王府安身。

平日里一把戚家刀耍得也是威风八面,更是弓弩刀枪样样精通。

“英召,快来看看这些军报,给孤定个主意。”

把手头军情摞到一块,益王让宋昌义全部递给了参军。

李英召也不推辞,拿来便看,前后看了几遍后,眉眼往上思索了下建昌府的格局。

“王爷,如今之势,若是要逃,往北是断然不可能了,只能往东逃,逃到福建。”

李英召还没来得及说清自己的理由,益王便开始摇头。

“不可能,纵使皇帝不会怪我逃走,也绝不会纵容我一个藩王跨省乱窜,这是不能碰的滑梯!

“为什么不能往北跑?”

“王爷,您看这里,视田士绅说高贼抢了他们的船,顺巴水而上,锁住汝水巴水,到时候王爷怎么跑也不可能跑得过去,若要北逃,还不如坚守城池……”

“他有没有可能,只是疑兵之计,使我们不能逃?”

宋昌义犹豫片刻,开口说道。

李英召一脸不屑地看着这位长史,开口道:“王爷,臣在陕西漠南征战日久,这种小伎俩一看便破。

“定然是高贼诱王爷北逃之计谋,怎么可能不在北方设下伏兵?

“长史若知军事,何必让王爷召我而来?”

宋昌义老脸一红,站到一旁,不出声了。

益王也勉强笑着打了个圆场,这才给李英召安排活儿。

“一定要坚守!实在不行,召集一些乡勇,让那些百姓也守城。

“朱家的子民,不拱卫皇室怎么行?”

宋昌义沉默,李英召嚣张。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