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818章 三种宝贝震惊百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天津卫码头。

朱祁钰带着文武百官站在码头上,静静地看着东面,等待着严启盛的船只出现。

“来了,来了,严镇抚的船只回来了。”

众人一直等到中午,突然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骑士一身信使的打扮,利落的翻身下马,对着朱祁钰说道:“禀报陛下,严镇抚的船回来了,就在下游十里处。”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远处树林后突然转出一支撞角,紧接着是破破烂烂的船身,上面挂着布满破洞的船帆,一个大大的大明龙旗飘扬在桅杆的最高处,正是严启盛的旗舰。

随着船只的行进,后面又出现了两艘船,一样的破破烂烂,一样挂着大明龙旗。

不过随着这三艘船的行进,后面再也没有出现船只。

朱祁钰不禁有些心疼,他派严启盛出海的时候,可是让他带了整整二十条船啊,结果现在看来,只剩下三条了,这是不是意味着,那十七条船全都沉没在了茫茫大海上了?

每条船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也已经过百了啊,二十条船就是两千多人,这岂不是说,严启盛这次出海,损失了整整一千七百多人,这还真的是九死一生啊。

众人站在身后,也都是小声议论着,说的无非就是耗费国帑,损失惨重之类的话。

随着船只靠岸,鸿胪寺少卿刘吉作了个手势,站在角落中的鼓乐便响了起来,乐曲欢快,很是热闹。

跳板搭好之后,一个飞鱼服的身影飞快地从船上跑了下来,到了朱祁钰所在的高台之下纳头便拜,大声说道:“臣严启盛奉旨出海,三年而归,今日向陛下交旨。”

朱祁钰看着他那黝黑的脸庞,感动道:“严爱卿辛苦了。”

“为陛下效劳,臣不敢称辛苦。”严启盛立刻答道,不过言语中也是有些感动。

他是真的没想到,朱祁钰居然会来天津卫亲自迎接,这可太给他面子了,要知道,当年武清侯石亨取得大同大捷,朱祁钰也只是到京师城门口迎接的而已,现在迎接自己,朱祁钰居然来到了距离京师二百多里的天津卫迎接,这太让严启盛感动了。

朱祁钰柔声说道:“严爱卿请起身。”

然后接着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道:“严爱卿,朕让你找的东西找到了吗?”

严启盛起身,抱拳回答道:“回禀陛下,臣不负众望。”

“快快拿出来,让朕看看。”朱祁钰立刻说道。

严启盛转过身挥了挥手,几个人便立刻抬下来三口箱子,放到了高台之下。

朱祁钰快步走下高台,亲手打开了一口箱子,只见箱子里面的确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土豆、玉米和红薯,不过因为保存不善,玉米已经发霉,土豆和红薯已经长了伢子。

不过这都不重要,反正这年头没人见识过这些东西。

朱祁钰从箱子里拿出一根玉米,高举着说道:“诸位爱卿,大家都看看,这就是朕提到过的宝贝,按照那人的说法,此物乃是粮食,亩产可以达到十石以上。”

“什么?”

“十石?”

跟着朱祁钰走下高台的众人都震惊了。

这年月的稻米亩产也不过三四石,小麦更少,但是严启盛带回来的这个粮食居然可以达到十石以上,简直是匪夷所思。

于谦等人这才理解,为什么朱祁钰要派人出海寻找这种东西,回头这玩意推广开了,大明的粮食产量可以轻松翻倍,这意味着什么,他们这些朝臣最是了解了。

不过严启盛给他们的惊喜还没完,朱祁钰又拿起一根长条状的果实,高举过头顶说道:“这也是海外的宝贝,据朕所知,这种东西叫做红薯,亦菜亦粮,一亩可产三千斤。”

“什么?”

“多少?”

“三千斤?”

众人再次震惊。

原以为刚才的那个粮食就已经够惊人了的,结果新拿出来的这个红薯更惊人,亩产居然可以达到三千斤,而且既能当主食又能当菜,这岂不是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大明都不会缺粮了吗?

结果朱祁钰继续说道:“而且这个宝贝偏僻之地也可种植,沙土之地也可种植,其藤蔓枝叶也可做菜,还可以用来饲喂牲畜,可谓是宝贝中的宝贝。”

这不是朱祁钰瞎编的,红薯叶的确可以做菜,而且只需要用蒜蓉清炒即可,当初他去厦门玩的时候就吃过,味道还算不错。

众人听到这玩意的藤蔓枝叶都可以吃,已经震惊得张大了嘴巴不能自已。

朱祁钰看到众人的表情,在心中微微一笑,随后俯下身子从箱子里拿出了一颗圆滚滚的黄皮果实,高举着说道:“这个宝贝相对于刚才的两个宝贝来说,才是真正的宝贝。”

“这玩意叫土豆,也是亦菜亦粮,而且产量极高,亩产可以轻松达到四千斤,即便是在偏僻的砂石地上,亩产也可以达到两千斤。”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土豆不需特定田地,而是我大明全境都可以种植,甚至关外都可以,这就意味着,关外之地对于咱们汉人来说,不再是无用之地,而是可以耕种的土地了。”

众人彻底震惊了。

这个土豆居然比红薯的产量更高,而且关外的苦寒之地都可以种植,这实在是太让人惊讶了。

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有北方边患,秦汉有匈奴,两晋有五胡,隋唐有突厥,宋的最多,先后有契丹、女真和蒙古,就连大明也有蒙古这个心腹大患,但是秦汉、隋唐和大明都击败过北方的游牧民族,而是都是大胜,将北方的游牧民族打得凄惨无比,突厥的颉利可汗甚至都被抓到了长安给唐太宗跳舞,但是,汉人从来没有考虑过占领关外的草原,其根本原因就是,关外的草原没办法开垦种植。

如果朱祁钰没说假话,那就意味着这个土豆可以种植到关外了,那样的话,汉人的地盘将迎来又一次大规模扩张,草原上的蒙古人绝对不会是大明的对手,因为从今往后,打下来的土地都是可以耕种的,可以耕种就意味着有了人口,有人口就是有统治基础,打下来的地方便可以保留下来,不再被蒙古人占据,从统治面积、官位数量、国内人口和田地矛盾,甚至兵力国防上,都会带来巨大的好处。

于谦等人已经开始畅想了,回头将这三种宝贝全力推广开来,大明粮食的产量可以轻松翻上几倍,整个必定会迎来一波人口增长的高潮,到时候即便蒙古人凶悍,西南蛮族狠毒,大明只需要将大军扩充数倍,然后直接碾压过去就好了。

十团营每营两万五千人,翻一倍就是五万人,也先对阵两万五千人都已经有些吃力了,对战五万人的话,他也只有逃跑的份,毕竟想要拼光这五万人,也先至少也要付出五万人的代价。

但是也先经过数次惨败和巴图特部的背叛,自身的统治已经有些不稳了,再和大明拼掉五万人,那他的统治基础绝对就不够稳住草原上的局势了,到时候草原很有可能会内乱,而大明呢?要记住,大明可是有十个,拼掉了一个,还有九个呢。

最重要的是,自古以来,粮食就是国家的根基,所以历朝历代才会选择重农抑商,即便是以商业发达的两宋,其对于农户的扶持也一直没有停过,耕读传家便是其中由来,小麦在周文王时期传入岐山,故而有了周朝八百年江山,郑国修筑了郑国渠,秦国才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统一天下,就连赵宋时期有了占城稻,并且在江山地区大规模种植,这才让赵构偏安一隅,给赵宋续了一百五十年的命,由这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来,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现在大明又有比小麦水稻产量更高的粮食,这就意味着又一个盛世即将到来,而且这个盛世将无比强大,强大到有机会彻底解决数千年来中原王朝必须面对的北方边患。

朱祁钰看着众人惊异的表情,心中很是得意。

他就知道,当自己向他们讲述这些东西的时候,必定能够震惊到他们,这还只是这种东西的最初形态呢,如果他将后世袁老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说出来,有几个老家伙说不准会当即背过气去呢,不过自己不能这么干而已。

朱祁钰看向另外一口箱子,问道:“严爱卿,剩下的两口箱子里面是什么?”

严启盛露出一个笑容说道:“陛下何不亲自打开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