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娱乐:呜呜,你的歌怎么这么燃? > 第518章 鹏举瞰冷雨!我的岳鹏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8章 鹏举瞰冷雨!我的岳鹏举……

此时此刻。

当苏白第一段歌声落下时,直播间里弹幕骤然飙升起来。

“这歌词也太美了吧,真的好像是古诗词!”

“卧槽!铁子们,我刚才搜了一下,这首歌真的是一首古诗词啊!出自岳飞的《小重山》!”

“我天,竟然是岳飞写的诗词,一想到岳飞,我心中就有一阵悲凉之感,呜呜呜~”

“我一直以为岳飞都是写那种豪迈的词,没想到竟然还写过这么婉约的,有些难以置信啊。”

“感谢苏白大大让我了解到岳飞的另外一首词。”

“人都是具有多面性的,岳飞写的这首诗词是真的很好,苏白大大改编得也非常好,非常棒!”

“对啊,真的太好听了,感觉苏白大大用自己的歌声将诗词里的情感全部表达了出来。”

“默默问一下,第一句歌声里的那个词怎么读来着,是啥意思……”

“寒蛩,hán qiong,意思就是深秋的蟋蟀!”

“……”

有很多网友并不知道歌词的来源。

但通过直播间里的弹幕,他们立刻知道这歌词竟然是出自于岳飞的《小重山》。

原本觉得歌声好听的他们,更喜欢这首歌了。

毕竟这可是民族英雄岳飞写的诗词。

身为华夏人,就没有不喜欢岳飞的。

与此同时。

相关的话题立刻传播到网上,迅速发酵起来。

#苏白改编岳飞《小重山》为《昨夜书》#

一些没有正在观看直播的观众们,在发现这个热搜后,疯狂涌入直播间。

节目的收视率也因此再次上涨一大截。

……

舞台上。

苏白的歌声再次响起。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如果说前一段歌声描绘的是岳飞深夜梦回的压抑心情,以及那种壮志难伸的孤愤之情。

那么这一段歌声描绘的则是岳飞壮志受阻的忧愤之情。

观众们仿佛听到岳飞的一段内心独白——

为了追求光复故土,未老就已经满头白发。

故乡的松竹也应等待得苍老了,可是我回到故乡的日程却仍然遥遥无期。

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但是知音难觅,即使琴弦断了又有谁听呢?

观众们眼睛忽然发酸起来。

他们听出了岳飞心中的无奈。

多年的奋战结果弄到如今,是这样不堪,中原故土已沦陷金人之手,想要回家养老已是不可能的了。

多么无奈的意绪!

同时,无数观众内心对岳飞的形象忽然更加饱满起来。

他们心中对岳飞的形象一直是大无畏的英雄形象,没想到岳飞在夜深人静时也会满怀惆怅。

这是观众们不曾了解的一面。

通过苏白的歌声,他们更加了解岳飞,也更加喜欢这位民族英雄了。

……

嘉宾席上。

看着台上演唱的苏白,文学大家李老内心满是震撼。

近年来,对古典诗词的评价,大多是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

而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其他诗词,因此评价并不是很高。

如果要改编岳飞的诗词,改编《满江红》会更好一些,造成的轰动也会更大一些。

但苏白却偏偏没有这样做,更是选择这首情绪低沉的《小重山》。

这样不按常理而行,才是让李老最佩服的一点。

李老也从中看出苏白对诗词的评价是有独特见解的,具体诗词具体分析,而不是根据诗词情调一刀切。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真的是太难能可贵了。

同时,李老认为苏白对这首诗词的改编也是非常好的。

诗词的文字本身是有情感的。

而苏白的歌声也是非常有情感的。

两者一结合,直接在听众心中营造出无比真实的岳飞形象,太让人震撼了。

李老决定,以后给学生讲解这首诗词时,一定要放苏白的这首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首诗词的理解。

就在这时,音乐旋律发生变化。

李老原以为苏白接下来会再唱一遍这首诗词,但没想接下来的歌声却并不这样!

“梦里披荆斩棘铮铮之铁衣。”

“已乘昨夜长风随波东流去。”

“城外马歇摇首顿蹄,鹏举瞰冷雨。”

“只叹普天之下垂成的同庆。”

嘶!

现场观众以及屏幕前无数观众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在了解岳飞的《小重山》后,他们立刻听出来这段歌词不是原着里面的。

也就是,这是苏白续写的词!

续写不难,但关键是续写的如此好听!如此具有诗意!

不光普通观众目瞪口呆,那几位文学大家也是如此。

能把诗词改编成如此好听的歌曲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没想到苏白竟然还续写了能完美衔接在一起的词。

尤其是那句“鹏举瞰冷雨”。

岳飞,字鹏举,这句意义太深刻了,而且押韵押得极好!

不少观众更是听出了“瞰冷雨”的另一层含义,堪冷遇!

这双关太绝了!

无数观众们目光紧紧盯着台上的苏白,好奇苏白脑子里到底有多少才华,竟然能续写出这样的词!

在感慨苏白才华的同时,观众们内心更加怜惜岳飞起来。

一生为国,却遭遇不公,含冤而死。

鹏举,我的岳鹏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