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世民没有回答,而是转头问李蒙:“你估计这个产量大概多少?”

“三五石还是有的!”

李蒙答道,不敢把话说的太满,毕竟现在没有成熟,不能按照自己估计的算。

再说了他那时候种地都已经是全机械化了,地里面洒落的估计都能有一两袋化肥袋子的量了,就那产量还能在几百上千斤。

“即便是这样,或者之后产量减少,那也比大唐现在的产量高几倍呢!”房玄龄感叹道。

杜如晦也说道:“确实!若是派人多多研究试验,那么这些产量也能保持很久。如此一来,大唐将不会有饥馑之忧了!”

李世民下令道:“既然如此,民部和司农寺多多派人来跟着学习,李蒙你也指导一下如何培育高产粮食。”

“喏!”李蒙和其他官员应道。

看完小麦的长势,李世民顺便还请教了新品种蔬菜的种植方法,李蒙简单说明了一些要点。

随后李世民和心腹们就心满意足地走了。

-----------------

新皇登基第一年,百姓们都是在休养生息。

钢铁产量提高之后,新式农具也被打造了很多,百姓们干活也都比之前轻松了不少,大家都带希望在田间干活。

日子好像就是这么安静了下来,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在有了提前预警和山东河北两地的实际情况,各地官员也都把灾害预警诏令重视了起来。

抽调了部分百姓或者是使用罪犯来兴修水利,巩固堤坝,以便于防范秋季的洪水灾害。

工坊里面的匠人也试验出来更坚固更耐磨的轴承,在各地使用上了水车。

李世民的水泥工坊也已经开始出货了,只不过为了不影响农事,只招收了很少一部分工人。

而突厥颉利可汗年年发动军事进攻。又赶上天降大雪,牲畜死亡极多,突厥百姓也遭受冻饿之苦。

颉利财用不足,只得加重盘剥,因此突厥国内怨声载道,各部纷纷叛离突厥,颉利兵势渐渐削弱。

李世民在得知草原开始内乱之后,就让柴绍唐俭去突厥或是抢人,或是忽悠人。

反正现在有火药和水泥的帮助下,边关的守卫变得很是轻松。很多将领都派人带着小股部队去突厥边缘地方骚扰。

边防将军们还得到李世民的密令,尽可能多的收纳俘虏,牛羊等。

起初这些事情还是密令,但是当柴绍带着好几万的俘虏回到长安城的时候,大家才得知此事。

并且唐俭还在颉利那里用小孩子换回了很多前隋的俘虏,这样让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又增加了不少。

为了安顿这些俘虏和被俘虏的百姓,李世民特地在工坊不远处规划了一大片区域,用来大量生产工坊研制的物件。

比如水泥,炼钢,玻璃,迅风车等一些民生基建使用的东西。

安排被俘虏的前隋百姓做底层管理,也算是让他们能出一口气。安排突厥青壮直接去开山采石,或者在流水线上做事。

有了这些新的工业区域,李世民把玻璃品做了最后一次拍卖,处理了一些观赏用的东西之后就打算开始普及玻璃了。

给出的说法就是,工匠们研究出来更简单便宜的方法。虽然这个做法被明眼人都能看破,但是那些花高价的也只能吃这个亏。

最先使用玻璃的当然是李渊的太极宫,毕竟这个以后可是李世民要去的地方,当然给李渊新建造的宫殿也用上了玻璃。

不过现阶段玻璃在民间还没有流传开来,只是算作一些奢侈品,依然是那些达官贵族在使用。

有了大量工人之后,水泥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了。产出的水泥被一部分用在边城,一部分用在了长安城道路的升级上面。

李世民还特地让工部的人重新规划了长安城的排水系统,以后不再是明渠了,全部改成了地下排水。

至于排污还重新做了一个系统,和排水没有相连。排放出的污水被单独存放,用来制作农肥。

这两个系统也算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了,不过幸好有突厥俘虏不断从草原送来,也是让工程能顺利进行。

-----------------

就在俘虏们顶着烈日干活的时候,麦子熟了。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为此学堂也都放假,让学子们亲自去体验一下夏收。

而在同林苑的田边,李世民带着在京的文武百官都前来观看收获,他还亲自带头拿着镰刀去割麦子。

李蒙和学子们年龄较小,就被派去捡地上遗落的麦穗。

整个田野里都是大家忙碌的身影,没有一个人在偷懒,就连年龄较大的老夫子们也都为大家在一边烧绿豆汤。

而且还都是用硝制的冰在阴凉下冰镇着的,为的是让大家都能喝上一口冰霜的绿豆汤。

至于制冰的方法没有公布出去,因为硝是制火药的主要材料,都是制作好冰块之后拿来现场使用的。

经过一天的忙碌之后,也是得出了一亩地的产量。

经过仔细计算,得到的产量是七石多。

“天呐!这真是祥瑞!”

“老夫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如此高产的麦子!”

“有此良种,我大唐何愁饥荒!”

“这足足是现在良田产量的三倍之多啊!”

“虽然这是精心种植的结果,但是这产量也确实惊人!”

“若是能用上李蒙说的那什么化肥之类的东西,这产量绝对超过十石!”

……

在民部反复计算的结果公布之后,在场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吓到了。

即使是李世民,也都是好一会儿才平复了激动的心情。

因为在田边现场,专门做了一个对比。来比较李蒙带了的小麦和大唐现在的小麦情况。

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个生长环节都做了对比,使用同样的地块,同样的管理方法。

“陛下,如此良种,应当为李蒙晋升爵位!”

“臣赞同!”

“民以食为天,当升伯爵!”

“不知陛下何意?”

李世民挥手压低示意,现在知道了这个小麦的实际产量,那么以后的土豆和红薯应该也额不会相差太多。

若是此时晋升太高,后面可能就不太好再晋升了,毕竟李蒙的年岁在这,他还有很多工业上的贡献。

李世民扫视一圈之后将道:“冯翊县男,进献良种,产量极高。实乃百姓之福,大唐之幸运。朕意,晋升冯翊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