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载初元年,文武百官向武则天集体请求,改国号为周。
随后武则天登上则天门楼,大赦天下,自此改元天授,建立了武周王朝,武则天也正式坐上了帝位。
大家都知道科举殿试制度的开创者是武则天,但她其实还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说开创了试官制度。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吐蕃那些部落,有数万余人都归附武周,羌族的首领也率领8000余人归附。
她还命人收复安西四镇,安西四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了,它是中西大陆,陆路交通非常重要的要道,而且还能巩固大唐的西北边防。
但是贞观之后,唐安抚大使带着人叛变了,后来是武则天长寿年间命人收复安西四镇,并且在那里派遣了3万军队经常驻守,自己那边的形式才稳定下来。
要说长寿年间其实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波斯国大酋长他曾经号召四夷,用铜铁来铸造纪功柱,用来铭记武则天的功德。
这个纪功柱的名字叫做天枢,它的寓意是天下的中心,也是非常的霸气了。
也正是因为她在位期间不断尝试改革,破格用人,不在乎门第。
才能恢复国家的经济,继续发展生产,才能使整个社会出现繁荣的景象,这种繁荣甚至可以和当初唐太宗贞观年间的盛世可以相比。】
唐朝。
“二哥,这位女皇确实非常厉害,妾甘拜下风。”长孙皇后对于武则天的感观其实非常复杂。
这一位曾经做了她丈夫的才人,甚至也做过她儿子的皇后。
说实话,她的心中总会不舒服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她不可能就这么欣欣喜喜的接受。
别看当初的神女,盘点她的时候,说她在史书上记载的有多么大度。
也不过是因为,她觉得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所以去一丝不苟的完成罢了。
事实上,谁的心中都会有着小心思,她自然也是如此,只不过一直没有表述出来罢了。
不过现在听着这位女皇武则天的盘点,长孙皇后觉得,她心服口服。
李世民别扭地点了点头。
…
【至于具体的发展农业生产,之前的建言十二事就曾经提到过,她轻摇薄赋,与民休息。
但武则天掌权之后,也更是推广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还招来不少农学家,编纂农业书籍,发放到各处的周县,作为那些州县县官,劝农务农的参考。
她还命一些文学侍臣,编纂了《乐书要录》,这本书就有着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了,在整个华夏古代音乐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殿试制度,就是由皇帝在大殿中对那些考生提问问题,根据考生现场的作答情况,然后评选出状元。
这一点大家都非常清楚,闭着眼的能说出来,但小博主要说的是另外一个也是和科举度相关的制度叫做科举弥封。】
秦朝。
嬴政若有所思,武则天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还有生产经验这件事情他已经打算在做了。
如今修建的大秦学院,建立农学分院,就是在为这件事情打基础。
以后农学分院建立起来,会推广各种有关于农业的先进经验分享到全国各地。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让他们研究现代人提出的那些高产良种,提高每亩地的收获。
或许蒙毅还会西边带来一些高产作物,这些都是需要农学院研究的。
至于武则天创立的这个殿试制度,听起来似乎也非常好用。
这个殿试制度好啊,他能够亲自选拔那些人才,完全可以用在大秦。
等那些在农学院学习的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完全来一场集体性考试,选拔出一些更优秀的人才,送到他这里。
嬴政再亲自把关,在给这些优秀的大才授以官职,让他们造福大秦。
只要想想嬴政就觉得迫不及待了,又开始了每日一问,大秦学院的修建怎么还没有完工呢?
看来还得再多加一些钱,多招收一些本地的黔首,那这些人一起过来修建学院。
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嬴政在心中做好打算之后,又对女皇创立的这项科举弥封感兴趣了。
果然不愧是华夏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创立出来的制度就是好用,说不定这一项也可以用在大秦呢!
嬴政望着天幕,眸色期待。
…
【只提到弥封这两个字,大家可能还有些迷糊,但是要提到密卷制度,考试之前封卷,老师批改试卷之前时候封名,大家肯定就格外的熟悉了。
相信但凡经历过一些重大考试的人都知道,那些试卷提前是要封存的,直到考试的那一刻,密封的试卷才能被打开。
而且之后批改试卷,名字也是封在一起的,尤其是用电脑批卷的时候,别说名字了,就连整张试卷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是分题目来批的。
当时唐朝使用的是科举制度,这种制度确实能够选拔一些寒门人才,但是这个数量是非常非常少的。
你想一想人家世家子弟,他们的见识不一样,经常接触的大人物也很多,他们就算可能没有和那些考官见过,但是名声说不定已经传到了考官的耳朵里。
考官是选择一个没有见过的寒门弟子,还是选择一个位高权重,而又有名声的弟子呢?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那个时候的科举舞弊现象比较严重,世家大族们有钱啊,一些人就经常买通考官,或者世家家族背景施加压力。
这么一来能够考上来的寒门弟子,那更是相当于没有了。
如果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下去,那么科举制度就相当于白废,这和当初的九品中正制有什么什么区别?
选取的不都是一些世家大族的弟子?
所以武则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命令那些人把考生交上来的试卷全都糊住姓名。
这也算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举考试那些不良风气,让科举制从世家大族的专场,真正的变成了一场有关于人才的选拔考试。
甚至这种制度到了宋代,到了后世,甚至到了现代,仍然还被沿用。
甚至不止华夏,世界各国他们都在使用,没办法,因为确实非常好用啊,能够最大程度保障考试的公平性!】
…
秦朝。
嬴政的眼眸亮了,女皇创建的这项制度,果然也非常好用!
他之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只想到了建立大秦学院想到能向那些人学习,诸子百家先进的学识。
甚至也想到了让那些人来一场集体的考试,但是如果不把一些人的名字给封住,考上来的可能都是那些六国的贵族们。
真正有才学有能力的那些寒门弟子,又能有多少呢?
大秦学院的建造不就是为了招收更多有才能的人,来培养他们?
如果都选那些六国的贵族们来做官,那直接从六国那里挑选不就行了吗?
当然这一点嬴政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因为现有的六国贵族们,大多数都是一些余孽。
让这些打算推翻秦朝统治的人,做官甚至做大官,这不就是在挖掘他们大秦的根基吗?
所以这一项制度好啊,他一定要让张良牢牢的记住!
其实神女也可以多讲一些,未来这些人创造的制度的,多多益善。
虽然不一定能够用到大秦,说不定能够给他启发呢。
哦不对,应该是给张良和萧何启发,他只要看成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