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卖耕地?
崇祯的一句简单的问话,除了袁可立和曾献两人外,其余人全都懵了。
售卖耕地?卖哪里的耕地?
要知道耕地无论是百姓,还是富商士绅,都是硬通货,比真金白银都好使。
只要没有大灾,朝廷不乱加赋,五亩耕地足够一家三口勉强活下去。
只要没有被逼到绝境,没有几个人会将自己一家赖以生存的耕地卖出去的。
难道是卖这段时间清丈出来的、秦王府的土地?
如果不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要规划的一块一块的?
这个念头刚在殿中众人心中升起,袁可立就的话就印证了他们的猜想。
“陛下,我们需要先确认好耕地范围后,然后才能说售卖耕地的事情。”
“怎么说?”
“陛下,秦王府案件中查抄的四万六千五百三十顷,已经全部准备好了!”
“但因为我们重新丈量了西安、凤翔两府的耕地,又清丈出了三万六千五百顷隐瞒和大小亩的耕地,这部分怎么处理?”
听袁可立这么一说,崇祯一下子反应了过来,把这事给忘了。
“这些地是哪些人的?”
“回陛下,九成都是富商士绅的,一成是部分读书人的,少许是普通百姓的。”
沉思了片刻之后,崇祯冷声道:“第一,将隐瞒的这部分,全部没收为朝廷所有;
第二,这部分耕地的主人,跟秦王府案件牵连的富商处置一样,追查十年赋税,十倍补回,但朕只要粮食,其余一概不要,
且家族子弟三年内不得参加科考,已出仕者三年不得晋升。
读书人补齐三年赋税,但三年内不得参加科考,
至于百姓的就……不追查了,赏十棍!”
对读书人和百姓的处理是没办法的事,陕西都这样,你就是想追查十年,他们都搞不出来,不如大度些算了。
至于富商士绅,只能乖乖补交,要不咱们就算算瞒报、漏税是个什么罪。
罚款只能算是最基础的,重点的流放,再严重点,直接咔嚓了。
“朕在来西安的路上,视线能看到的耕地都划分了,现在是不是西安府的土地都是这么做的?”
“回陛下,西安、凤翔两府耕地,全部都是按照上田一亩为标准,中田和下田都是两亩为标准!
到时候抽签混合售卖,确保每个人都能有上中下田。”
“好!”
崇祯猛然拍了一下书案:“那就以秦王府和查没的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售卖,但将渭南、临潼一带的上田留两千顷,朕另有安排,
今天是三月二十七日,再给你们三天的时间来做准备工作,四月一日准时开售!”
如果两者合在一起,那就是八万三千顷,去除预留的两千顷,折算八百一十万亩,
按一人五亩算,有一百六十二万百姓可以有自己的耕地了,足足占了陕西五分之一的人口。
殿中一群人,听着皇帝和袁可立两人的对话,都是懵的。
一起忙活了近四个月的时候,一起清丈耕地,到现在才知道清丈出来的土地是要售卖的,这简直超出他们的想象了。
但随之又产生了许多的疑问。
一亩下田需要五两,中田根据位置在六到七两,上田八两,现在陕西大灾,百姓们别说六两了,六钱都够呛。
要不是朝廷赈灾,都特么的饿死了,哪来的钱买地?
若是卖给富人,那干嘛费这么大力气?
犹豫了一下后,郑崇俭沉声道:“陛下,陕西大灾耗尽了百姓手中的余钱,售卖最终只会便宜了富商,
而且即便百姓能买的起,这日后还是会有土地兼并,这、这……”
听着郑崇俭的疑惑,再看看殿中洪承畴、陈奇瑜等人眼中的疑惑。
崇祯和袁可立相视一笑,曾献嘴角也挂着一丝笑意,这就更激起众人的好奇心了。
“陛下,三日后还需要诸位大人到各州县去坐镇,可否由臣提前给诸位大人讲解一番?”
“准!”
听完崇祯允许了,袁可立看向曾献,曾献朝着崇祯行了一礼后,朝着门外走去。
片刻之后,就抱着一个小箱子走进了大殿内,然后从箱子内取出了一张折叠的五尺榜纸。
洪承畴和陈奇瑜两人见状立刻上前帮忙展开。
“关于陕西西安、凤翔两府朝廷土地售卖通知及相关注意事项!”
众人围上来看着榜纸上告示的标题后,皆是一愣,随后立刻朝着内容看去。
整个内容也不过寥寥数百字,众人看的速度极快,眼中满是震惊和兴奋之色。
分期付款、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土地回收、骑缝章地契等等内容都让他们惊奇。
他们所担忧的问题,在这张通告上皆有回答,各项规则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齐全。
郑崇俭、洪承畴、陈奇瑜三人盯着榜纸,脸色凝重,他们比其他官员看的更多、更远。
其他官员只看到了百姓有地种,有饭吃了。
而他们却是看到了百姓安定了、国库有钱了、经济繁荣了、国力强大了。
更重要的是,一旦彻底执行之后,西安、凤翔两府的百姓都有自己的土地了,
那地主、士绅、富商手中的土地就没有佃户会去种了。
给地主当佃户,要给地主交租,良心好些的地主交个两成,良心坏点的直接就是四成、五成。
辛辛苦苦一大年,地主不劳而获的分走五成,自己却是只能顿顿喝粥,食不果腹,搁谁谁没怨气。
但有地就是大爷,有气也得忍着。
买朝廷的是有利息还要交税,但几十年后就是自己的了,如果只是田赋,那也没多少,而且自己的地总归是细心一些,有干劲一些了。
两者相比自然是选择买朝廷的地更为划算。
如此之下,地主士绅富商手中的地就没有人种了,没人种就没有收成,还要交田赋。
如果有个几百亩地,一年的田赋都不是个小数目。
要么你自己种,可他们会自己种吗?
要么低租给农户种,可这种百姓敢吗?谁知道收成的时候,会不会加租?
要么卖给朝廷,而且还只能低价卖,卖给别人,别人也没人种。
朝廷接手后,再转手卖给百姓,赚个差价,还能让百姓受惠,良性循环,地主的地最终只能到了百姓手中。
可以想象,三天这个通告贴出去后,整个西安、凤翔的百姓是如何的沸腾。
富商士绅又是何等的惊惧,对整个大明的阶层结构又该造成何等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