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非洲当酋长 > 第2579章 人都没有前后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鹏一个电话打了半个多小时这才回到车厢,结果他拉门后发现房间门打不开。他又敲了敲门,半晌后后车门打开他直接傻眼了:车厢里是一群他不认识的年轻人。

自己走错房间了?

他看了看房间号,没错啊。

再仔细一看……

呃,跑错车厢了!

他刚才在打电话的时候下意识的一直在那里原地绕圈,绕来绕去把自己方向搞错了。

“呃,对不起,找错房间了!我是那边车厢的。”萧鹏赶紧道歉,然后准备离去。

原因无他,这个房间实在有点儿热闹:四个人的房间里挤着七八个人,而且男女都有,年龄相差也不小。

这不是在搞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吧?

毕竟他可真的在俄罗斯坐火车时候遇到过有人在车厢里拍某种小视频的啊!

也不知道俄罗斯人什么脑回路,特别喜欢拍一些‘火车艳遇’的片子。

这是为了减少拍摄成本吗?

不过转念一想,这是哈萨克斯坦,应该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哈萨克斯坦虽然非常世俗化,但是毕竟是mSL国家,所以乱七八糟的事情少了很多。

mSL国家搞经济不太行,但是在思想控制方面那可真的太行了。

之所以这样原因很简单:《古兰经》对于别的宗教教义来说实在在完善了太先进了,那是衣食住行各方各面考虑的面面俱到。这么完善的宗教对于国家稳定是好事,但是对于经济发展就是坏事了。

mSL国家里发展的比较好的清一色都是世俗化的就是因为这点。

萧鹏刚想走,给他开门的那个哈萨克人模样的年轻男人突然一脸激动;“你是龙国人?”

“嗯?”萧鹏先是一愣,后来回过味儿来:刚才他在打电话的时候一直在说汉语,所以到这边敲门的时候语言系统还没调整回去,所以刚才道歉的时候说的是汉语!

而那个哈萨克男人也跟他说的也是汉语!

萧鹏两声,直接否定道:“咳咳,我是东干人。”

哈萨克男人男人恍然大悟,眼中有点儿失望之色,不过这个失望之色一瞬即逝,而是看向萧鹏:“你们东干人学习汉语真的方便啊,你的汉语比我的还好。”

萧鹏干咳两声:“呃,你怎么会这么好的汉语?在龙国留学的吗?”

年轻男人苦笑道:“虽然我是在哈萨克斯坦出生的,但是我应该是龙国人啊!”

“啊?”萧鹏一愣,然后回过味儿来:“你是独立回国时候的龙国人?”

“不是我不是我。”年轻男人摆手:“是我父母。”

萧鹏恍然大悟。

九十年代初哈萨克斯坦刚独立的时候,全世界范围内发布了‘征召令’,号召全世界的哈萨克人回到哈萨克斯坦重建祖国。

当时很多龙国的哈萨克族也响应了号召,到了哈萨克斯坦改换了国籍,当时龙国一口气大概少了七分之一的哈萨克人。

听这个年轻人这么说,明显他就是当年离开龙国的哈萨克族后裔。

年轻男人这时候却来了兴趣,转身从门口架子上拿出烟对其余人道:“你们先玩着,我跟这个朋友聊一会儿。”

“呃。”萧鹏莫名其妙,不过他也没有拒绝年轻男人的好意,跟他一起来到车厢交界处抽烟。

“我叫乌尔博森,你呢?”年轻人自我介绍道。

不过萧鹏并没有回答,而是一脸惊讶看向年轻人:“你说你叫啥?”

年轻人听后倒是不好意思起来:“乌尔博森”。

萧鹏看他的表情那叫一个复杂。

哈萨克人重男轻女的现象更加严重,比如说Kyztumas这个名字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从此不再需要女儿’!而‘乌尔博森’也是一个多见于哈萨克女孩的名字,翻译过来就是‘希望有个儿子’,这就像龙国人给女孩起名字叫‘招弟’差不多的意思。

一个男孩起这个名字,确实有点儿古怪。

年轻人叹气道:“别提这事儿了。你不是好奇我为什么会汉语吗?是我父母教给我的。其实我父母并不会哈萨克语。”

“whAt?”萧鹏一愣:“他们不是哈萨克族,怎么不会哈萨克语呢?”

年轻人解释道:“我祖父是北都第一农具厂的工人,后来调到了北都工作,我父母都是在北都出生的根本不会说哈萨克语,所以才给我起了这个奇葩名字!”

萧鹏听后瞠目结舌。

这个事情……

真的很难评啊!

北都第一农具厂并不在北都,而是在河北张家口的山沟沟里。

1964年龙国进行过一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运动,那是一场以‘备战备荒’为目的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电力等基建运动。

所谓的‘三线’是一个军事地理概念,而在一线、二线地区的腹地,就有一些所谓的‘小三线’地区,以各省份为单位在各自省里建设一批省属的地方军工企业。生产各种武器以应对反侵略战争。

那个时期局势还是很紧张的,很多军工、科研企业都是建立在山沟沟里,就是防止有人袭击。

‘北都第一农具厂’就是一个隶属于北都的‘小三线’军工厂,虽然名字叫做‘农具厂’,其实并不生产农具主要生产的就是‘56半’步枪。

别看那是个大厂,但是规模可真不小,光职工就有两千多人,还有七八千人围绕着该厂工作生活,一个厂就像一个城市,虽然身处大山里面,但是银行、邮局、学校、医院、幼儿园等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等到八十年代军改时期,大量军工企业向民品转移,也就是核工业企业造雪糕、造飞机的造火锅的时期,那时候‘第一农具厂’也改名‘红旗厂’开始转行生产大名鼎鼎的‘狮’牌气枪!

这种‘狮’牌气枪在当时绝对是热销品。

这枪的造型和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模一样,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受到了市场追捧。那时候基本上龙国大多数城市的体育用品店里都有‘狮’牌气枪专柜而且远销海外创造了不少外汇。

但是这个生意并没多长远。

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发生了很多事情,龙国的外贸生意受到影响,还有严格的武器禁运政策。‘狮’牌气枪失去了销路,所以1986年的时候该厂倒闭员工四散而去。

只可惜一代名枪‘狮’牌气枪了,现在一杆保养得当可以正常使用的‘狮’牌气枪在拍卖场能卖个三五万美刀呢。

当时‘红旗厂’解散后,那些员工里技术骨干调动去了北都。看来乌尔博森的父母就是那时候去北都去房山等地方数字序列工厂的人。

这个事情很难评。

哈萨克斯坦是1991年12月16日独立的。

在那个年代,哪怕是北都那也是穷的要命。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时候大量哈萨克族抓住机会前往哈萨克斯坦追求更好的生活,这事儿可以理解。

但是这才过去多少年啊,两国生活已经天壤之别了。

这个事情也挺可惜的。

经历过‘三线建设’的人员,还能被调到北都,现在他们的子女最差的也是北都五套房那个级别的,结果跑到哈萨克斯坦……

只能感叹说人没有前后眼吧。

几年时间都有可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何况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