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八十二章

各地的叛乱在绝对实力面前更像是一场儿戏。

以往的叛乱总归会让朝廷上下变得紧张,时刻担心下面的叛乱会不会变得不可收拾。

不过这次的叛乱却是让朝堂上下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被裹挟的百姓似乎对大唐有着极高的认可。

这就让人很高兴了。

说明大唐现在的方针并没有错。

让治下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自然会受到百姓们的肯定。

朝堂上下都很享受这种被人认可的感觉。

不过李世民在高兴过后也看到了背后隐藏的危机——大唐的军事力量貌似不够用了!

吐蕃、草原、岭南、西域等地正式纳入朝廷的管辖,大唐的领土面积一下子扩大了将近一倍。

既然将这些地方作为了正式的国土,驻军也是必须的。

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地方的稳定,还涉及到了防御新增加的邻国。

比如一盘散沙却自以为天下无敌的天竺土邦,比如直接与大唐接壤的大食、撒马尔罕等,再比如中南半岛上那几个被琼崖侯府整的整日里风声鹤唳的小国。

原有的十六卫本就是拱卫京师的,边军的职责是守卫边疆,刨除琼崖侯府的军事力量,大唐那三十多万的常备军貌似有些不够用了。

更重要的是,近几年来,府兵的规模在急剧缩小。

贞观六年的时候,大唐在册的军事力量包含府兵在内,多达七十二万,到贞观十五年初,已经缩减到了不足四十万。

尽管现在的唐军已经有近十万人完成了火器化换装,整体的战斗力上去了,但数量并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

毕竟战斗力再强,区区三十多万军队也防守不住近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土。

既然军队规模不够用了,扩军自然就被提上了日程。

作为大唐最强大的三个军头,李世民、吴正义和冯盎坐到了一张酒桌上来讨论扩军的问题。

只是冯盎早就想要上岸了,把岭南的军权一交,当场宣布自己要退休。

冯家在岭南的势力根深蒂固。

冯盎很清楚无论是皇帝还是吴正义都不会允许冯家长期盘踞下去。

与其到时候被两面夹击,不如自己退出,安心让冯家享受富贵日子。

冯盎撂挑子,有些出乎吴正义的预料,也不在李世民的预想之中。

在二人的计划里,冯家的使命至少要到完成高句丽之战后才会结束,在此之前,朝廷还要借助冯家的力量来维持岭南的发展。

当然,其中也不排除他们想让冯家干脏活儿的想法。

老冯这个时候撂挑子,却是把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不过他们也没有勉强冯盎。

冯盎年纪大了,能在他手里彻底结束岭南的半割据状态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

所以李世民没有阻拦他,而是直接给了他越王的封号来表彰他对大唐的贡献。

冯盎成了大唐继罗艺之后唯一的异姓王,但也被高高的架起来了。

岭南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从敕封圣旨传到越国公府开始便与冯家再无任何瓜葛。

当然,没了老冯这个屠夫,李世民和吴正义也不能吃带毛猪。

两人商量了几天,又把李承乾、李恪、李靖、李绩、苏定方、周先封、胡雄、张公瑾、李君羡、刘弘基、秦琼、程咬金、刘席、孙伏伽、魏征、李道宗、戴胄、房杜、长孙无忌等人找来开了整整十天的闭门会议,终于是制定出了新的军制和扩军计划。

是的,大唐不仅要扩军,还要改军制。

因为府兵制已经是到了消亡的边缘,而且已经阻碍到了大唐的扩军计划和军备调整,与其留着还不如痛快一点,早点把原本就定下的时间表走完。

这次所有的军方将领都同意了。

府兵制名存实亡,他们背后的利益网自然也就消失了,所以并没有多少的抵触情绪。

而且新军制中还给他们留了位置,他们也没有必要担心自己被淘汰掉。

新军制的构架是吴正义提出来的。

他没有照搬后世的军制,而是根据大唐自身的情况提出了一个“三线制”的架构。

三线制是以征兵制为基础的,大唐所有的适龄男子都需要纳入到征兵体系中,毕竟在这个时代的大唐搞募兵制就是在等着藩镇的悲剧重演。

所谓三线就是把大唐的所有部队分为三类。

一线部队负责对外战争,人数不算多,共计规划十一个师共三十三个团和两支舰队,人数在陆军二十五万,海军一万五千人。

所有一线部队全部火器化,另有三万五千人左右的后勤部队。

二线部队为边防部队,主要部署在大食、西突厥、天竺和中南方向,编制六个师加三十个边防营,共计有十一万人左右。

二线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备邻国、打击走私、巡逻边境等。

这些部队的因为要适应不同的环境,装备上为冷热兵器混合,装备重火力,火器的装备率为对半开。

三线部队就是民兵了。

三线部队的规模很大,固定编制为六百七十二个训练营,这些营级单位没有作战任务,只在训练民兵时负责维护地方安定。

六百七十个训练营分布在大唐十七道的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负责对当地所有适龄的男性进行基础的军事训练。

所有入伍民兵需要至少接受三个月的军事训练,训练考核合格之后便可以退役,每两年只需要回到训练营训练一个半月即可。

每期招多少人由训练营所在地的人口和训练营的接纳能力而定。

不过各营需要不少于五十人的军官储备,这些军官会从一线退役的士兵和军官中挑选。

如此一来,算上琼崖侯府的五万大军,大唐便拥有了一支差不多五十万人的常备军事力量和数以百万计的后备大军。

一年之后如果需要,大唐可以瞬间组织起一支百万大军。

敲定了军制和扩军计划,朝廷又忙碌起来。

扩军就要花钱。

解散各地的折冲府,给部队换装火器、营地修建、训练新兵等等都要大把的花钱。

贞观十五年底,民部公布国库收入。

这两年大唐发展的更快,粮食增产、外贸收入增加,很多人都以为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

结果大朝会上的报告却显示,今年又是白干的一年。

大唐的财政堪堪维持住收支平衡。

这让很多人心里觉得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