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李二:我表弟过于给力 > 第119章 长安百姓的骨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世民忍了那么长时间,心中的怒火早就爆棚了。

吴正义为了迷惑敌人,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了最低,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露面。

时机已到,他们决定不再留手,立刻行动起来。

雨后第三天,关中各地的庄稼开镰,以工代赈暂停,让百姓参与到夏收之中。

也是这一天,世家控制的粮商开始降低粮食售价,只是幅度不大。

粮价已经推的太高了,必须慢慢降价,如果突然大幅度降价,必定会引起粮价崩盘,世家人不敢大意。

他们的想法是在夏收之后将粮价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缓慢的释放手中的库存,从而大赚一笔。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由于关中暂时有着各地的赈济,许多从各处工地归家的百姓带了不少结余下来的粮食回家,又恰逢粮食收获,百姓对购粮持观望态度,现实的销量很小。

无奈,他们只好让粮价挺了两天,然后再次小幅度降价。

虽然降价后销量回暖,但也就是聊胜于无而已。

“只能等着了,在下以为斗粮价格到二十文上下才会有稳定的销量,现在的价格还是太高了。”

“该死,今年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本能赚几倍,现在只能赚不到一倍,可恶!”

几家粮行的掌柜聚在一起发着牢骚。

粮店的生意清淡,他们都快闲出鸟来了,便聚在一起喝茶消遣时间。

只是话题一转到粮食和粮价上,几人便没有先前的悠闲,顿时满肚子怨气。

“哎,大人物掰手腕,我等这些小人物能怎么办?”

“哼,他们斗法就要耽误我们赚钱,这种日子在下是过够了,不行在下就回乡养老了!”

“黄掌柜,吃亏的又不止你一家,我郑家粮行还是荥阳郑氏的分支呢,不也是跟着吃瓜落?”

“我等商家要是不依附那些大人物,哪里有活路哟,黄掌柜,忍着吧。”

“你们就甘心一直这样?”

“我等辛苦奔波,大部分的利益都归了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世家人,憋屈呀!”

“憋屈又如何?今天我等要是说不做了,明日就有人抢破头,多少人想着和世家攀上关系呢!”

正在几位掌柜抱怨的时候,一个伙计着急忙慌的闯了进来,对着他们喊道:“不好了,不好了,各位掌柜,出大事了!”

黄掌柜没好气道:“慌慌张张的作甚,你老娘死了!”

伙计没有在意黄掌柜的话,忙说道:“黄掌柜,是粮食,好多的粮食!”

“什么粮食?”

几个掌柜不由紧张起来。

伙计说道:“是渭河码头上来了上千艘运粮的趸船,码头上的苦力说船队至少带来了三十万担粮食!”

“胡说!渭河早就快干涸了,哪里能跑船?”

黄掌柜下意识道。

可是其他几个掌柜都是脸色剧变。

“刚刚下过雨!”

“糟了!”

“快快,到渭河码头去看看!”

几人几乎是破门而出,都来不及让伙计套车,骑上马就往渭河码头而去了。

他们还没有到码头,就看到数不清的马车和推车载着一包包的粮食往城里运。

黄掌柜眼前一黑,差点从马背上掉下来。

跑在他后面的伙计眼疾手快,将他从马背上扶下来。

一落地,黄掌柜顾不得其他,拦住一辆推车问道:“小郎,码头上来了多少船,多少粮食?”

推车的年轻力夫正推着车,突然被人拦下有些不太高兴,可见拦住自己的人身上穿着富贵,立即换上了一副笑脸道:“船来的不少,码头都停不下哩,大半趸船还在河道里等着进来,船上都是粮食,有多少就不是俺能知晓的了。不过听李氏商行的船头说足够关中百姓吃好久了。”

“你说什么?这些粮食是李氏商行的?”

“不是,好像还有吴氏商行的呢。”

黄掌柜闻言再次眼前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其他几个掌柜也都是浑身无力,有两人在马背上都坐不稳,掉了下来。

“完了!”

“完了呀!”

几人当街哭嚎起来。

......

数不清的运粮车从渭河码头一直排到了西市,大量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进入吴氏商行和李氏商行的分号粮仓之中。

《贞观报》号外紧接着出现在了长安的大街小巷中。

号外上只有不到区区两百字,一共两条消息。

一,吴氏商行与李氏商行计划从洛阳等地调粮一百五十万担到关中,首批三十万担已经到货,明日开始以均价十文每斗的价格出售粮食。

二,洛阳到关中的那些主要通道已经重新疏通,洛阳方向正有二十万担粮食通过陆路运往关中各地城池,三天之内便可送到各处的邮驿站,并以每斗九文的价格对外出售,请关中的百姓不要错过机会。

两条消息,让长安城炸锅了。

“终于又能吃到低价粮了,太好了!”

“粥棚的粥只能吊命,吃不饱呀,明天俺就去买粮,吃顿饱饭!”

“话说为什么邮驿站的粮食比长安城里的便宜?”

“管他呢,只要能买到低价粮就好,还差那一文钱!”

百姓们兴奋了,世家人都快疯了。

紧急讨论之后,他们决定立刻割肉大甩卖。

没办法,粮食握在手里,新粮压旧粮,他们压了太多的资源在上面,如果给了皇帝和吴正义足够的时间,把更多的粮食运到关中,这些粮食可能会砸在手里。

能回多少血就回多少血吧!

各大粮商立刻吐血大甩卖,把粮食均价调到了十文每斗,即便他们手中的大半粮食收购价都在十文以上,但是他们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粮商们做好了赔钱止损的准备,可尴尬的是,他们把价格降到了与李氏商行和吴氏商行一样的水平,可却没有人来买他们的粮食。

百姓是有记忆的。

在大家最困难的时候,这些粮商落井下石、囤积居奇,无情的压榨自己,只有人家李氏商行挺身而出。

既然粮食的价格都一样,百姓自然更愿意买李氏商行的粮食。

反正只是等一夜而已。

就是不让无良奸商赚自己的血汗钱!

这点骨气长安百姓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