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 第1394章 开始实施,急召商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94章 开始实施,急召商议

“父皇此计实在甚好,儿臣相信一定能够成功的。”

听得崇祯皇帝说出的计策,朱慈烺的脸上满是喜色,心里也是充满了自信。

“虽然这个计策是好,但是朝廷需要做好的应对准备,绝对是不能少的。一旦榆林郡王与满朝文武官员及勋贵士族们发生矛盾,朝廷一定要掌控住局面。”崇祯皇帝郑重的交代道。

“请父皇放心,儿臣明白的,一定会做好万全的应对准备。”朱慈烺很是受教的点了点头。

“嗯!那就好。”

崇祯皇帝轻应了一声,随即又交代着道:“如今京师城内虽然已经全面戒严,但是朝中仍有许多官员依仗着自身身份,双方之间互有往来,这对于控制这场鼠疫疾病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

“所以,此次正好趁着这个时机,利用榆林郡王的手先行进行一番整顿,朝廷可以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是,儿臣明白了!”

朱慈烺拱手应是,细心的记下了崇祯皇帝的交代。

随后,崇祯皇帝再次详细的交代了其中细节,并嘱咐朱慈烺一定要尽力做好。

朱慈烺自然是连连点头,不敢错漏崇祯皇帝交代的每字每句。

直到时间来到了晚上戌时四刻(晚上八点)之时,这场针对于榆林郡王与满朝文武官员及勋贵士族们的密谋,才终于结束。

........

当日夜晚,数匹快马奔出了京师城内。

他们奉着朱慈烺的旨意,急奔京师东面的通州而去,传达京营新军进驻京师的军令。

对于崇祯皇帝与朱慈烺所做的一切,刘博源自然是不大知晓,不过就算知晓了崇祯皇帝与朱慈烺的密谋,刘博源也是丝毫不惧的。

威武军第一军足有近四万兵马,而且又装备着最为先进的近现代火器,哪怕是应对二十万京营新军,也还不是小菜一碟。

即使加上五万京营老军,也不过是凑个数字而已,刘博源有着绝对的信心击溃这些乌合之众。

当夜子时末(凌晨一点)时,数匹快马终于赶到了通州城,并向驻守在通州城的五万京营新军,传达了朱慈烺的军令。

负责统领五万京营新军的统帅,乃是大明勋贵中的一名忠心朝廷的伯爵,名为永宁伯王天成。

而且,这位永宁伯王天成还与崇祯皇帝有着血缘上的亲戚关系,因此才会得到崇祯皇帝的器重,授予其掌管仅剩下的五万京营新军。

在得到了朱慈烺的军令后,王天成丝毫不敢怠慢,连夜召集起五万京营新军,收拾好装备物资立即赶往京师。

........

六月二十六日。

朱慈烺突然下达旨意,传召榆林郡王刘博源进宫议事。

在收到朱慈烺的旨意后,虽然刘博源很是疑惑,不知晓朱慈烺传召所为何事,但刘博源还是当即赶去皇宫觐见。

紫禁城,东暖阁内。

“臣刘博源见过太子殿下!”

见得朱慈烺端坐在龙椅之上,刘博源拱手抱拳,向着朱慈烺行礼问好。

“榆林郡王不必多礼!”

“赐座!”

朱慈烺挥了挥手,并命人搬来了一张太师椅,放在刘博源的身后。

“微臣谢过太子殿下!”

刘博源再次抱拳道谢,随即毫不客气的坐到了太师椅上。

看着刘博源坦然自若的坐在太师椅上,朱慈烺的脸上露出了严肃态度,并向着刘博源道:“榆林郡王,今日本宫急召你来,是有一件大事相商,此事关乎到了我大明数百万军民百姓们的性命。”

听得朱慈烺说出如此严重的话题,刘博源也是露出了郑重之色,当即拱手向着朱慈烺问道:“还请太子殿下吩咐便是,微臣定当遵从太子殿下旨意。”

“榆林郡王所言过重,此事还需你的同意与配合才行。”朱慈烺连忙摆手道。

还需我的同意与配合?

刘博源满脸疑惑,问道:“太子殿下,不知是何大事相商,还请直言便是。”

朱慈烺没有立即说话,而是故作犹豫之色,似乎是有些难以开口。

见得朱慈烺的神色,刘博源越发的疑惑不解,猜测着问道:“不知太子殿下有何难言之语,难道是为了筹集钱粮之事吗?”

朱慈烺微叹了一口气,点头道:“既然榆林郡王已经猜出了何事,那本宫也就直言便是。”

稍稍收起了脸上的神色,朱慈烺继续道:“想必榆林郡王也是知道,如今京师城内与京畿之地,已是爆发出了严重的鼠疫疾病,而朝廷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控制鼠疫疾病的蔓延。”

“但是在控制这鼠疫疾病之前,必须保障军民百姓们的基础生活,各种急需的物资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如今的国库之中,根本拿不出半点钱粮,又如何能够保障军民百姓们的基础生活。”

“就在前几日之时,本宫也曾下达旨意,要求满朝文武官员与勋贵士族们捐献钱粮。”

“然而,面对着本宫下达的旨意,满朝文武官员与勋贵士族们几乎无人响应,捐献钱粮者寥寥无几,甚至比如京师城内的商人与富户。”

“就在昨日之时,甚至还有勾栏卖唱之人主动捐献钱财,这使得本宫心里感到十分的欣慰。”

“对比满朝文武官员与勋贵士族们,勾栏卖唱之人都知晓效忠朝廷,难道他们心里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

说到此处时,朱慈烺已是咬牙切齿,脸上满是愤怒之色。

而刘博源则是坐在太师椅上,静静地听着朱慈烺的话语。

只听得朱慈烺继续道:“这几日时间下来,京师城内的军民百姓们已是捐献了二十五万四千多名白银,四千八百多石粮食,而满朝文武官员与勋贵士族们捐献的钱粮,却是只有五千三百多两白银,三百多石粮食。”

“两者对比之下,简直是丢尽了我大明朝廷的脸面,也足以看出满朝文武官员与勋贵士族们对我大明朝廷的忠心。”

刘博源沉默着点了点头,心里很是赞同朱慈烺的观点。

要说满朝文武官员与勋贵士族们皆是家境贫寒,这话要是说出来估计谁也不会相信。

当然了,或许其中是有个别的官员为官清廉,不肯同流合污,但这毕竟还是非常少的。

要论满朝文武官员与勋贵士族们的家财,随随便便拿出上万两白银,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他们的家财,可比崇祯皇帝富裕的多,生活也是比崇祯皇帝过得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