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 第1364章 太子欣赏,御下之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64章 太子欣赏,御下之道

“倒是没有想到,这李岩之前还与李贼有过勾结,不过能够及时的醒悟过来,主动的向朝廷投降,也算是迷途知返。”

“如今这李岩又想出以工代赈的救济办法,确实是一名真心为民的好官。”

听得曹化淳讲出了李岩的一些基本信息后,朱慈烺不由得露出意外之色,对于李岩的过往事情颇感兴趣。

“太子殿下有所不知,这李岩之所以与李贼有过勾结,也是因为被逼无奈之下才做出的事情。”曹化淳又说了一句道。

“被逼无奈?”

“曹大伴,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吗?”朱慈烺神色疑惑的问道。

曹化淳点头回道:“这河南府知府李岩也曾是有举人功名,家境也还殷实,只不过由于近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发生,使得河南无数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而当时的杞县县令不仅没有赈济百姓,反而还勾结当地的士绅,恶意的哄抬粮价,使得许多百姓都买不起粮食。”

“李岩不忍百姓因此受难,于是便亲自请见杞县县令,想要为百姓请命。”

“然而杞县县令对此毫不理会,丝毫不管百姓死活,依旧是大肆的搜刮敛财,惹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

“后来李岩实在无奈,不得不低价卖粮,甚至直接开仓放粮,以此救济受灾的百姓。”

“可是,没有当地官府与士绅的相助,就算李岩的家境如何的殷实,也是救济不了多少百姓,反而还因此得罪了杞县县令与当地士绅。”

“后来不知怎么回事,杞县县令与当地士绅竟然以勾结流贼为由,将李岩抓捕了起来,并抄没了李岩的所有家财。”

“正巧当时的李贼率领着流贼大军,流窜到了杞县附近,这才使得李岩保住了一条性命,并投靠了李贼。”

“原来如此!没想到李岩之所以投靠李贼,也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听得曹化淳讲出了其中的隐情后,朱慈烺不禁面露唏嘘之色,颇为同情李岩的遭遇。

但很快的,朱慈烺转而露出愤恨之色,向着曹化淳问道:“曹大伴,可知当时的杞县县令与当地士绅,他们现在如何了?可否收到了朝廷的处置?”

曹化淳低首回答道:“回禀太子殿下,当地的杞县县令与当地士绅,在闻听到李贼率领着流贼大军到来时,当即便被吓得弃城而逃。”

“但是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流贼大军的包围,全都丧命在了流贼之手。”

“全都丧命在了流贼之手?这倒是有些便宜了他们。”

朱慈烺有些愣了愣神,随即面露遗憾之色。

显然,对于杞县县令与当地士绅全都丧命在了流贼之手,却是没有受到朝廷的处置,朱慈烺还是有些不甘。

“好了!烺儿,此事暂且不必再说了,若是你觉得李岩可堪大用的话,可以将其提拔进入朝堂,放在你的身边辅佐朝政。”

这时,崇祯皇帝突然出言打断了朱慈烺的所想。

“父皇,李岩之才确实可堪大用,孩儿也是正有此意。”朱慈烺点头回道。

“嗯!既是如此,那么如何来提拔安排李岩,那就由你自己来做决定。”崇祯皇帝说道。

“孩儿明白!”

朱慈烺拱手应是。

一旁的曹化淳听得崇祯皇帝与朱慈烺的对话,目光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嘴角也是不由得微微翘起。

........

一刻多钟过后。

“父皇,儿臣心里还有一件事情,至今都是无法理解,还请父皇解惑。”在向崇祯皇帝请教完了朝政之事后,朱慈烺突然面露犹豫之色,最终还是向着崇祯皇帝说道。

“烺儿,有话你就直言,无需顾忌什么。”崇祯皇帝轻轻摆手道。

朱慈烺再次犹豫了片刻,随即说道:“父皇,儿臣的心里实在不大明白,六月六日的那天早朝,您为何没有处置陈新甲与张世泽等人?”

“他们也是触犯了我大明律法,而且又有十分确凿的证据,但却为何只处置了光时亨等人,而放过了陈新甲与张世泽等人。”

听得朱慈烺所讲的疑问,崇祯皇帝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而着道:“烺儿,那你可是知道,若是朕将触犯大明律法的官员全部处置了,所造成的后果可有多么严重?”

“这......儿臣实在不知!”

朱慈烺摇了摇头。

“是啊!朝堂之事错综复杂,岂是烺儿你想的那般简单,不知其中的后果也是情有可原的。”

崇祯皇帝微叹了一口气,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后,崇祯皇帝突然开口道:“记得朕刚刚登基称帝时,也曾想过要大展抱负,一扫大明之前的颓废局势,彻底整顿乌烟瘴气的朝堂现状,再次中兴我大明王朝。”

“然而,朕在执掌朝政数年之后,这才明白了一个清楚的事实,朕是根本无法一扫颓废的朝堂局势,也无法彻底整顿乌烟瘴气的朝堂现状,更别提什么中兴大明了。”

“父皇,您可是天下万民之主,难道都无法做到吗?”朱慈烺疑惑的问道。

崇祯皇帝自嘲一笑,说道:“朕就算是天下万民之主又如何,说到底朕也只是一个常人而已。”

“可知道当初铲除魏忠贤之时,就是因为朕的眼里容不下任何沙子,从而使得许多稍有小错的官员受到了牵连,并因此遭到了错杀。”

“若是当初朕网开一面的话,也不至于使得朝堂局势越发变得错综复杂,而这都是朕一手造成的。”

“父皇,您......”

朱慈烺欲言又止,但又不知该说什么,只能用着劝慰的目光看着崇祯皇帝。

“行了!不要劝慰朕什么。”

崇祯皇帝微微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朕与你说的这些,只是想让你明白一个现实的道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身为大明王朝的掌权者,你所要做的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如何的善用满朝文武官员为你效力。”

“只要满朝文武官员忠心的为你效力,就算是犯了一些小错小过,那也是可以原谅的。”

“而且,只要你显示出大度能容的气概,反而更加容易得到满朝文武官员的效忠,而这就是御下之道。”

说到此处时,崇祯皇帝的脸色已是变得一片郑重,再次嘱咐道:“烺儿,你要记住一点,身为帝王不仅要有处理朝政的经验,也同样要懂得帝王的御下之道。”

“儿臣明白了!”

朱慈烺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神色一片严肃。

“你明白就好!那朕也就放心了。”

崇祯皇帝欣慰的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