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 第1295章 进抵城下,四面包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95章 进抵城下,四面包围

四月十三日,下午戌时初。

在耗费了将近一个时辰渡过浮桥后,刘博源亲率着威武军第一军骑兵团与炮兵团、第二军骑兵团与炮兵团,第三军骑兵团与炮兵团、第四军骑兵团与炮兵团、以及一万五千蒙古附庸军,总计四万九千多兵马,进抵到了沈阳城下。

望着数里之外的沈阳城,刘博源不由得心中一阵感慨。

这座始建于公元前300年的城池,是当时的燕国在击败了东胡族人后,才在此修筑长城并设立边城。

延至秦汉两朝时,边城得到了进一步扩建,沈阳城这才初具规模。

然而到了东晋末年之时,高句丽族人攻占边城,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城池。

直到辽代初年时,契丹族人进入辽东,再次重建了沈阳城,为后来沈阳城的发展奠定了城市历史的地理位置。

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辽·天庆六年),金·太祖完颜阿骨达攻克沈阳,并沿置设立“沈州”。

公元13世纪初,金末元兴之际,沈州故城在兵火中消亡。

在元朝统一后,于1266年(南宋·咸淳二年\/蒙古·至元三年)重建“沈洲”城。

一直到了大明驱逐蒙元后,于1386年(大明·洪武十九年)设立沈阳中卫、左卫、右卫,这三卫均隶属于辽东都指挥司统辖。

沈阳中卫城建设始于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当时的中卫城指挥使闵忠奏请朝廷,请求扩建沈阳城。

扩建后的沈阳城,城墙高达二丈五尺,城墙周长九里三十步,城外开辟护城河阔三丈,深八尺。

可在天启元年(1621年、天命六年)时,奴酋努尔哈赤攻克沈阳城,随后便在1625年时迁都至沈阳,使得沈阳成为后金女真族人的都城。

迁都至沈阳城后,城池再一次进行了扩建,城墙高达三丈五尺,城厚一丈八尺,周长达九里三百三十二步,四面垛口六百五十一。

另外,盛京城改旧门为八:东向者,左曰内治(小东门)、右曰抚近(大东门);南向者,左曰德盛(大南门)、右曰天佑(小南门);西向者,左曰怀远(大西门)、右曰外攘(小西门);北向者,左曰地载(小北门)、右曰福胜(大北门)。

在公元1634年(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时,奴酋皇太极正式命名沈阳为满语“谋克敦”(汉译兴盛京都),从此沈阳城改称为盛京城。(嘿嘿嘿!小小的水了一些数字)

“时隔二十多年,我大明军队终于再次回来了!从今日过后,沈阳城终将再次回到我大明的手中。”

“区区东虏胡部,窥占沈阳城二十多年之久,残害城中十数万军民百姓。今日本公爷必当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望着沈阳南面城头上随风飘扬的织金龙纛大旗,刘博源的面色逐渐变得冷漠,眼神中充满了寒芒。

随即,刘博源下达命令道:“传令下去,第一军骑兵团与炮兵团,负责进攻南面城头;第二军骑兵团与炮兵团及五千蒙古附庸军,负责进攻北面东面城头;第三军骑兵团与炮兵团及五千蒙古附庸军,负责进攻东面城头;第四军骑兵团与炮兵团及五千蒙古附庸军,负责进攻西面城头。”

“此次收复沈阳城之战,本公爷要让城内的所有东虏,一个都无法逃走。特别是奴酋多尔衮等人一众满清贵族,更要生擒活捉,用以告祭死去的军民百姓,”

“请国公爷放心,属下等必定全歼城内的所有东虏!”

萧华、王良等人神色凛然,连忙向着刘博源齐声的抱拳应是。

“好!那么接下来,本公爷就看着你们大展身手吧!”

刘博源脸露满意之色的点了点头,目光紧望着远处的沈阳城。

........

“国公爷有令,我第三军负责进攻东面城头。”

“速速转进方向,包围沈阳城的西面城头。”

“快点包围北面城头,不要让城内的东虏逃了。”

“此次收复沈阳城之战,无需留下任何俘虏。”

“赶紧做好进攻准备,今晚就在城内休息。”

“......”

随着刘博源的命令传达了下去,威武军各军立时全都动了起来,向着各自进攻的方向包围而去。

一队队威武军骑兵快速的纵马疾驰,沉闷的马蹄声响彻在沈阳城外,整片大地也在微微的颤抖着。

一门门六十毫米火炮与八十一毫米火炮被负重在了骡马之上,跟随着一队队威武军骑兵快速转进。

还有一辆辆火箭炮车也被挽马拉着一同跟进,参与这次的收复沈阳城之战。

刘博源的目标很是明显,就是要以强大的火器威力,重创城内的东虏兵马。

毕竟,如果想要迅速消灭负隅顽抗的东虏兵马,那就必须施以强而有力的手段,发挥出威武军强大的火器威力。

相信在威武军的火力打击之下,城内的东虏兵马必然恐惧万分,也必然会损失惨重。

至于坚守沈阳城的信心,也会在炮火的打击之下,消失的无影无踪。

........

沈阳城,南面城头之上。

望着城外的数万威武军逐渐分成了四部,并向着沈阳城的四面包围而去,奴酋多尔衮的脸色立时变得一片阴沉。

“该死!刘博源实在是欺人太甚,竟敢四面包围盛京城,如此不将我大清勇士放在眼里。”

“朕就不信,不过五万威武军而已,还能攻克我七万兵马防守的盛京城。”

“立即传令各旗旗主与将领们,命令他们一定要死守城头,绝对不能让威武军攻占城头。”

“若是谁敢私自撤退或失陷了城头,休怪朕要了他的脑袋,用以震慑军心。”

“是,皇上!”

护卫在多尔衮身边的噶布什贤侍卫连忙抱拳应是,随即便急匆匆的转身离去。

不到半刻钟的时间,沈阳城头上的各旗旗主与清军将领们,都已收到了多尔衮的死命。

死守沈阳城!

与威武军死战到底!

这是要以全城清军将士们的性命,守住这座大清国的国都。

各旗旗主与清军将领们神色凝重,目光紧紧望着城外威武军的举动。

没有多尔衮的命令,他们根本不敢主动出城突袭,心中也没有主动出城突袭的念头。

毕竟,连六千清军骑兵都惨败在了威武军的手中,死伤更是达到四千多人,这使得各旗旗主与清军将领们很是惧怕与威武军对阵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