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二刻!”
“钟哥儿……这几日的确忙碌了一些。”
“好在,我听爹爹说了,顶多再有五日,爹爹他那里的事情就可了结,到时候……恒王殿下可能就南下镇江府了。”
“钟哥儿也就轻松了。”
“也就无需那般劳累了。”
“……”
“唉,到时候,你们就要前往金陵了。”
林黛玉行至隔间的小书房内,含水明眸有神,扫视着书架上的一本本书,抬手抽出一本。
观书名,点点头,递给身后的香菱。
继而,再次以观书架,口中脆语不绝。
钟哥儿忙碌。
爹爹也是忙碌。
这几日扬州风雨不绝,医馆那里的病人也不少,族兄也很忙碌,每日里早出晚归的。
琏二哥哥?
好像也有要事。
自己反倒是愈发清闲了。
此时此刻。
有些希望钟哥儿不要太忙碌,却……也希望钟哥儿可以在扬州有事情可做。
那样的话,钟哥儿可以多留一段日子。
然……钟哥儿总是要离开扬州的。
总是要前往金陵的。
“林姑娘,要不……接下来你也随我们前往金陵瞧瞧,逛一逛金陵,小住一段时间?”
“少爷说了,林姑老爷接下来一段时间,乃至于年后一段时间,都会很忙碌。”
“江都和金陵相距也不远,往来也方便。”
采星闻此,笑语道。
“……”
“这……,似乎……不太好。”
林黛玉手中翻看着从书架取下来的一本书,听得采星之言,秀容微动,面上一红,摇摇头。
那样……有些太失礼了。
而且,林家在金陵那边也没有什么亲戚,如果在金陵有亲戚,还可无碍 ,还可有理由前往。
和钟哥儿去金陵游玩?
去去就回还可无碍,小住一段时间,太……,有些失礼了,心绪有动,娟娟细眉掠过羞赧。
“晴雯,小秦相公接下来离开扬州后,就一直准备待在金陵吗?”
“先前听你好像说过,小秦相公还要前往苏州之地的,还要前往武当山的。”
“是明年吗?”
紫鹃将茶水备好了,听得采星她们和姑娘言谈,也是欢喜,有人说说话,总是热闹一些。
采星刚才所说让姑娘也前往金陵游玩乃至于小住,虽好心,却……不太合适。
姑娘现在一日大似一日,一些礼仪,也是需要谨记的,自己是姑娘的贴身丫鬟,更需要如此。
不过,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
“不是明年。”
“是年前。”
“武当山是明年。”
“少爷说今年要前往应天书院读书时间有点紧了,明年再入书院比较好。”
“年前可以处理别的事情。”
“既然林姑娘你不能够随我们前往金陵,接下来少爷要前往扬州铜山之地,还有苏州之地,林姑娘可以一块前往瞧瞧的。”
“铜山之地,是采星、采月她们的老家。”
“苏州之地,少爷要在那里跟随一位先生学业一段时间。”
“妙彤的老家在昆承湖旁边。”
“似乎先前也和林姑娘说过这件事的。”
“林姑娘你的祖籍也在苏州那里,不如接下来我们一块,少爷会在苏州至少待半个月的。”
诗词的书籍?
晴雯对那些没啥兴趣,自己更喜欢少爷从扬州给自己采买的一些针黹女红书籍。
上面有不少新奇的花样子,自己近来正在尝试做出来一些呢。
紫鹃之言?
晴雯摇摇头,说道一些,之前似乎同林姑娘说过,就是那些事情的时间不一。
现在定下了。
除了武当山的事情,其余之事年前都要办妥。
明年开始,少爷在应天书院读书。
读完之后,就前往武当山,那个时候,就准备离开江南回京城了,大体就是这样安排的。
采星所说让林姑娘跟着她们一起前往金陵小住、游玩一段时间,自己也觉不错,就是……的确不太合适。
然!
另外一些事情,还是可行的。
“苏州?”
“族兄腊月的时候,也要回苏州一趟。”
林黛玉意动。
那些事情晴雯她们的确说过,就是时间不确定,现在定下了?钟哥儿准备年前就将那些事情了结一些?
苏州!
是林家的祖籍所在,爹爹自幼就在苏州长大的,后来在扬州为盐政,才来于此。
族兄先前也是在苏州那里过活,后来,才来到扬州。
那里是林家老家所在。
林家的子嗣不为旺盛,爹爹说过,和他们这一脉比较近的,林山族兄他们是一支。
也只是近一些。
祖籍所在的林家支脉偏远了一些。
爹爹先前就和族兄吩咐过,让族兄腊月回祖籍一趟,于林氏一脉的族人给于梳理。
顺便修缮一下祠堂,再采买一些田亩为祭祀之用,也能够安置一些日子贫苦的林氏族人。
族兄已经应下了。
“姑娘,好像可行!”
“而且,也能够祭拜一下姑娘的母亲。”
紫鹃点点头。
腊月的时候,有姑娘的族兄一块相随前往,许多事情方便一些,小秦相公要在苏州待至少半个月。
姑娘也能在祖籍之地好好看看,姑娘的母亲就葬在苏州,姑娘闲暇之时还说着,希望可以一观,亲自拜祭。
“……”
“母亲!”
“下个月,定要去瞧瞧的。”
紫鹃之言。
直接令林黛玉坚定腊月前往苏州的决心,对于祖籍那里的林家人,自己其实不太熟悉的。
爹爹说,平日里往来也不算多。
而母亲!
记忆已经久远了。
母亲在扬州这里病逝,葬在苏州祖地,自己一定要去看看的,一定要去瞧瞧。
母亲!
母亲早早离开自己了。
爹爹!
这一次又遭逢这么大的危险,若非钟哥儿南下,爹爹……,林黛玉心间深处不住沉浮后怕之意。
如果没有钟哥儿。
爹爹只怕……!
为了爹爹的病,钟哥儿劳心劳累甚多,都受伤了,至今……额头上的疤痕都有痕迹。
虽说淡了一些,然……细细一观,还是能够见到的。
若是当时钟哥儿没有戴帽子、眼镜、口罩之类,林黛玉……无法想象那个结果。
钟哥儿是爹爹的救命恩人。
也是自己的恩人。
自己现在的病……钟哥儿还在诊治呢。
比起先前强了许多。
******
“自直隶南下,事务繁杂可与扬州相比的,没有几处。”
“本王现在有些明悟,为何每一位皇子开府之后,父皇都会令其出京城,巡查天下之地。”
“漕运、河道、盐铁、百业行道、各府军民之务……,看似简单,又错综复杂。”
“尤其是漕运!”
“一条运河纵贯南北,涉及的人很多很多,不下于百万之众。”
“每一年,江南各地的钱粮、盐课都是通过漕运运往京城,春日开始,秋日结束,百万人参与其中。”
“靡费甚大,劳民甚多。”
“本王一路上,也有看到一些关于漕运的事情,隋唐以来,南粮北运都是通过漕运。”
“唯有一段时间,是例外。”
“小神医,你通读史书,可有知晓?”
竹园草堂。
夜幕降临。
小胖子正与某人用饭,满满一大桌子饭菜,前来扬州这里,美人就算了,如果吃食在克制一下。
小胖子觉得自己就活不了了。
再说了!
自己还是有钱的。
就是当地的人不为孝敬,自己也能吃起。
是以,扬州这里的特色美食皆有上来。
雅间明亮,门窗半开,依稀可见窗外一轮圆圆的寒月,天候清朗,也更冷了一些。
火炉在旁,酒菜醇香,一边吃喝,一边言谈,别有趣事,每一日所得不少,身边可以放心畅谈的,也就小神医一个了。
其余随从,总觉差了一点意思。
自己语论许多事情,他们都只能够回答一部分,不像小神医,年岁小了一些,可……都能说到说到。
不只是简单说道,还能够有所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漕运!”
“殿下所言应该是元朝了。”
“隋唐以来,南粮北运,皆运河北上,元朝是一个例外,它是通过海运北上。”
“海运!”
“元朝之时也没有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史书记载,元朝一开始也想要运河北上。”
“可惜,唐朝之后,天下大乱,诸国并存,宋朝偏安在南,北方多有契丹、女真所占。”
“运河荒废很长时间,许多河道常年淤塞,元朝而立,欲要运河南粮北运,首要将运河疏通,后来发现耗费太大,而且时间也很长。”
“那个时候,元朝已经定都大都,时间有些等不及,便是将收编的宋朝水师战船为用,通过海运北上。”
“速度很快,也没有损耗很多。”
“对于民力的调遣也不显,后来……为常例了。”
“就是元朝临近灭亡的时候,还有海船不断运送钱粮北上。”
“前明立下,最初定鼎在江宁之地,倒是没有海运,运河足可使用。”
“后来,永乐年间,前明定都京城,大量的官员、民力北上,需要运送钱粮。”
“海运是第一考虑,奈何……前明立下的时候,海域有不少敌人,张士诚、陈友谅、倭寇、海盗等多有侵扰。”
“海运多有不安全,是以,采取运河、海运并进!”
“后来,前明成祖将运河贯通,又开辟不少河道,再加上郑和下西洋之故,海运之力多有跟随,海运力弱,逐步挪移至运河。”
“相对于海运,运河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安全。”
“自那时起,南粮北运,一直通过运河北上,国朝定鼎以来,也是如此。”
“如今,国朝海域之外,敌人不显,以海运的确优点很多。”
“可……几乎没有人提起那件事。”
“因为,改运河北上为海运北上,代价很大!”
漕运的事情?
小胖子也有所感了。
看到那一点不算难,难的是另外之事。
迎着小胖子的问询目光,亲自放下手中碗筷,于漕运之事简单说道。
于那些,自己还是了解的,一路南下,楼船上放着一套二十四史呢,里面记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