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顺着虚日鼠的指引,陈满山来到一幅字画前。

画作材质是宣纸,纸张泛黄,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

上面写着: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候。

陈满山知晓,这是东晋着名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内容。

难道这份快雪时晴帖是真迹?

陈满山一颗心狠狠跳动。

古往今来,不论什么行业,都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状况。

一件事做到了顶尖层次,谁都不服谁。

加上数千年历史线,相差几百年的历史人物,无法隔空对弈。

自然无法分出胜负。

但书法这一块,还真有个让所有人都服气的第一。

那就是东晋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有很多典故,例如拿墨当下饭酱,临池书写,池水尽墨。

当然了,故事只是小道,真正让王羲之成为书圣的,那是他那一手飘逸绝伦的行书。

王羲之传世之作很多,最有名的书法有三幅。

分别是《兰亭集序》,《丧乱帖》,《快雪时晴帖》。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志得意满之时,呼朋唤友,曲水流觞,雅兴大发加上醉意朦胧之作。

酒醒之后,王羲之看到自己的作品,极度满意。

想要再喝点找找状态,却怎么也写不出《兰亭集序》那种感觉。

《兰亭集序》无疑是王羲之最巅峰的作品,真正做到了自己也没法超越自己。

临终之前,王羲之托付后人,一定要保护好《兰亭集序》。

后面几经动乱,王家牢记祖训,一直牢牢守护着这幅传世书法。

直到王家人遇到王羲之的最大迷弟,且不讲道理的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以临摹书法的名义,从王家‘借’到《兰亭集序》的真迹。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

什么是还?

那是我凭本事的借的《兰亭集序》好吧。

说朕不讲信用?

朕书法还未大成,等朕的书法赶上了你家老祖宗,朕自然把《兰亭集序》还回去。

李世民有多喜爱《兰亭集序》呢。

睡觉都得放在枕头边上。

没有妃子侍寝,行!

没有《兰亭集序》?不行!

李世民还特意喊来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大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冯承素对兰亭集序进行临摹。

今天谁打了胜仗,很好,赏你一本《兰亭集序》。

明天谁封王就蕃,赏你一本《兰亭集序》,想朕的时候就看看嗷。

当然了,是临摹版,不要太感谢朕。

后面书法大家临摹的《兰亭集序》不够用了,李世民又喊了拓摹大家赵模,韩道亨,诸葛贞入宫,对兰亭集序进行拓摹。

保证立大功的大臣人手一本。

都跟着朕一起欣赏《兰亭集序》。

李世民这一通操作,可把后世的收藏家害惨了。

至于真正的《兰亭集序》嘛,李世民死之前,特意交代要带着一起下葬。

底下的太子李治还有众多大臣当然是:嗯嗯,一定一定。

真等李世民闭上眼,皇帝李治转手就把兰亭集序放在了自己枕头边上。

等到李治快死的时候,同样交代要把兰亭集序带进地里去。

武媚娘自然是一定一定。

等李治合上眼,武则天赶紧把兰亭集序放在自己房里。

后面武氏李氏火拼一场,兰亭集序不知所踪。

成为了千古憾事。

丧乱帖是王羲之得知自家祖坟被乱兵挖掘,内心悲痛欲绝,几近吐血之作。

这幅书法展示在阳国宫内厅三之丸善藏馆。

至于怎么去了阳国。

国耻,不提也罢。

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看到大雪初晴后,欣喜愉悦之时写下的书信。

传闻被光头带去了湾湾。

陈满山检查了一遍眼前的快雪时晴帖,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这幅书法写的确实很好,但和书圣真迹比起来,差距极大。

不可能是真迹。

可虚日鼠的寻宝能力,不应该出错。

到底哪里出问题了呢?

陈满山没有在快雪时晴帖上多做停留,而是看向另外的字画。

字画一入手,陈满山就察觉到和刚才的快雪时晴帖入手感觉不一样。

他伸出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摩挲字画纸张,然后回过头来,摩挲快雪时晴帖的纸张。

陈满山发现了问题。

快雪时晴帖的纸张,要厚上那么一点。

如果不是陈满山感觉敏锐,根本没法发现两者细微的差别。

‘莫非是双层画作,以假盖真?’

陈满山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

他能判定出这是一幅双层书作,但里面一层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快雪时晴帖,那真的要打个问号。

压住心里的疑惑,陈满山装模作样的看了一会其他的字画,下定决心。

甭管下一层是什么作品,买下来回家拆开,自然知晓。

反正他钱多的是。

“店家,这幅字画,还有这幅,出个价吧。”

陈满山态度闲适。

为了不让自己看上去抱有太强的目的性,陈满山挑中快雪时晴帖,又挑了一幅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字画。

虽然不是真迹,但临摹者水平上佳,陈满山还挺喜欢。

放在家里做个挂件也不错。

和店家磋磨一会,陈满山花了十三块钱,买下两幅字画。

把字画卷起来,握在手里。

陈满山带着秦京茹离开店铺。

“陈爷,这两幅字画买错了吗?”

秦京茹看陈满山神色平静,无悲无喜。

心里很诧异。

“我也不知道,得回家了再验证。”

陈满山蹙着眉头。

很想立刻回到家,拆开手里的快雪时晴帖。

如果底下是快雪时晴帖的真迹......想到这里,陈满山忍不住一颗心怦怦跳。

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根本没有价。

无价之宝,国宝,就是这一类古玩的代名词。

秦京茹看出陈满山心思重重,没有继续问话。

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很乖巧的拎着鸟笼。

陈满山踩动自行车,刚走出去十来米。

就被前方一群学生拦住了去路。

为首一人穿着青色棉袄,头发斑驳,看着和陈满山年纪差不多。

“老哥,我是邹立帆,听我的学生说,你买了一个珐琅彩瓷碗。”

“不知道能不能让我鉴赏一番?”

邹立帆自我介绍,态度真切。

“你来的不凑巧,现在我有急事要办,下回的吧。”

陈满山直接拒绝。

他现在只想赶紧回家,验证自己心里的猜想。

和快雪时晴帖真迹相比,什么鼻烟壶,珐琅彩瓷碗,都是小卡拉米。

闻言,一帮学生青年脸色微变,纷纷露出不忿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