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里!
唐小冉带着丫鬟到了太子府直朝曦曦房间走去。
哟!
这不是我们倍受宠爱的曦曦吗?怎么,一段时间不见,便将我忘了是吗?曦曦小姐可真够健忘的。
看来者不善,曦曦从容应对说道“是啊!从小的时候我父母便教我不好的人和不开心的事,一定要转眼就忘了”。
一边的丫鬟见状,说道“大胆李曦曦,见到我家小姐,还不下跪行礼,难道没有教你宫里的规矩吗?”
见状!曦曦也不知道改怎么办,下跪与不下跪之间陷入了深深的尴尬。
干什么!
一刀声音打破了这个僵局?
抬眼望去,只见一个身穿官服的男人手里拿着一个类似地球仪的东西在手里转来转去。
见过王大人。
免礼!
王镇,你来太子府做什么?唐小冉问道。
太子命我来商讨重要事宜,谁知,刚来,就看见你在为难这个姑娘。
她见了我不行礼,难道不该教训吗?你这么帮着外人说话?气死我了!说完,带着丫鬟离去了。
谢谢王大人解围,如果没有你,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没事,小冉这孩子就是有点任性,别和她计较。对了,如果需要什么,尽管来找我。太子还在等我,我就先行告退,太子府的花园开了,姑娘可以去赏花。说罢,便转身离去。
我叫李曦曦……
太子妃不知不觉来到了身后,曦曦。
啊!声音瞬间响满了整个太子府。
是我?我有这么可怕吗。
是因为身后突然有人叫我,所以被吓道了。
走,一起用膳。今天的御膳房可是做了很多好东西,尝一尝御膳房的手艺。说完,拉着曦曦的手就朝着府里走去。
太子殿下,王镇来迟了!
王镇,你来的正好,我正要和你说件震惊的事。
什么事让太子殿下如此担忧。
还记得皇上遇刺事件吗?
记得,难道查出幕后了。
今天锦衣卫亲军都尉府纪纲来了,说审问了那些刺客,全部是靖难遗孤。而且你知道吗,纪纲说可能和汉王有点联系。
什么!
和汉王有关系,会不会搞错了?
皇上遭遇的这场刺杀的执行者是靖难遗孤的幕后主使率领的包括建文的一些臣子内的一批靖难遗孤。十年来,他们一直在他乡避难,同时建立了武装,一直在等待着一个机会。
太子继续说道“从表面上看,他们作为靖难受牵连者,有的建文旧臣,虽未被杀掉,但心向建文,也就不再为官,而是偷偷加入这支队伍中去;有的则就暗中培养队伍,是建文旧臣之后,家人被诛杀,自己侥幸逃脱,他们和皇上有着血海深仇,那么自然就加入了这支拥护建文的队伍,虽然建文在哪儿,也未见得对建文有什么感情,但这支队伍至少给了他们报复朱棣可以打着建文的旗号。”
“如果幕后主使真的靖难遗孤有关系,那应该这场刺杀是有预谋,有组织,且准备了很长的时间,按道理说不应该会失败。疑点就在于,如此精密的计划,汉王又是怎么知道靖难遗孤的动向。”
所以幕后可能就是汉王,目前也只是假设,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幕后主使就是汉王。太子回道。
不过这场刺杀摆明了不会成功,因为幕后主使从来没想让他们成功。刺杀一开始进行,汉王就立刻英勇地救驾,这批靖难遗孤被直接扔进了锦衣卫的监狱里。
这真的令人细思极恐!那为什么幕后主使不想让他们成功?王镇一脸疑惑?
虽然他并没想真让皇上死于这次刺杀中,而是幕后主使提前安排皇上绕道秘密进城,自己“捉拿反贼”邀功。简单点来说,幕后主使就是宫里的人。目前所有的茅头都指向汉王。
太子说完便看向王镇!
王镇听完出了一身冷汗,不得不说,这场刺杀真的让人感到背后凉飕飕的。
今日这事,出了太子府,任何人不得告诉。若有人问道,就说是太子找你商量皇上回来后摆庆功宴,否则,将会引来杀身之祸!
王镇告退!
明军营里!
朱棣看着大明疆域有往外扩张很多土地,心里很是欣慰。
皇上,苦兀岛(库页岛)归属京师管辖还是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范围。樊忠问道。
朱棣想了许久。苦兀岛归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在苦兀岛上设置了卫所屯驻。从现在开始,大明的东北疆域扩张了一倍以上。
此次战争,诸位将军辛苦了。回京后每人重重有赏。
皇上万岁!
都下去吧,收拾好一切,准备回京?朱棣靠着桌子坐着,疲惫地问内侍海寿:“大军还有多久才能返回到皇都?朕自觉疲惫的很…”海寿一听,赶紧侧身回复道:“回皇上,按照大军路程,估摸到八月中方能回到。”朱棣听完,轻轻点了一下头。过了一会,朱棣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对海寿说:“你去,叫杨容与夏原吉来见我。”
海寿听令出去后不久,便和大学士杨荣及金幼孜行进大营内。杨荣两人一进帐内,便立马跪下请安道:“臣恭请皇上圣安!”
皇上唤我二人所谓何事。
朱棣微微抬手,示意二人起身,随后缓缓地说道:“此次大军出征凯旋而归,百姓生活水平略微下降,你二人要多看管才好。还有,朕年岁已高,太子政事处理不错,此番回京,你二人便多辅佐吧……”说完,示意二人退下后,朱棣在内阁杨荣、户部侍郎夏元吉的安排下就寝。
皇上,臣二人告退。
南京城里!
太子召集百官!
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今日召集各位前来是商讨皇上在忽蓝忽失温一役,杀瓦剌王子10余人,士卒数千人,迫敌败退。明军乘胜追击,至土剌河,“生擒数十人”,敌酋马哈木、太平等“脱身远遁”。重创瓦剌部。不日回京。大摆庆功宴。全国各地免税一年。
杨士奇站出说道“太子殿下如此爱戴百姓,真是大明的福气。”其余大臣纷纷效仿杨阁老。
诸位下去准备迎接皇帝陛下回朝!
退朝。
臣等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