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孟文书的长文
那些没订到速冻饺子的金牌作曲人悲痛欲绝。
“我尼玛!你们是猪啊!一千袋,都够你这条猪吃三年了!你赶紧分点出来!”
“有没有人性啊?就不能给我们留一点吗?这东西放久了不会坏吗?”
“张煜,我知道你订了,赶紧给我家送点过来,不然我今天就去你家常住!”
“对,王路!你不给我寄饺子,以后你的新歌休想让我给你改!”
......
万万没想到。
平时一群严肃认真的金牌作曲家会因为一袋速冻饺子而争吵起来。
要是被外人知道了,那还不惊掉下巴!
只有湾仔麻头的供应商一脸懵逼。
“喂!还有猪肉馅儿的速冻饺子吗?赶紧给我供货!我的库存没了!”
“啥?你们也没货?你不是供应商吗?你是干什么吃的?我不管,我现在就要货,你要是不给,下半年就别想我卖你家东西了!”
他们看着全国各地直营商们一个个的催货电话,脑袋直冒问号。
发生什么事了?
全国猪瘟了吗?
猪肉馅儿的速冻饺子什么时候这么好卖了?以往不都是滞销的吗?他们不是还要求奶奶告爷爷求商家买货的吗?
湾仔麻头的供应商们一时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猪肉馅儿的春天来了,可他们却没有多余的存货。
.....
苏南如今的风头,在业内是几近被神话的状态。
大家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了恐怖的实力,以及无限的可能性。
也怪不得金牌作曲家们如此疯魔。
而就在金牌作曲家们抢购速冻饺子,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
《千家讲坛》的主讲人孟文书先生,忽然发了一条微薄,是关于《青花瓷》的乐评。
“自打上次听了飞翔乐队的《月牙湾》之后,甚是喜欢。今忽听得他们的新歌《青花瓷》,一时感悟良多,故此想说上些自己的心得与理解。”
孟文书是谁?
那是京都大学的客座教授!那是《千家讲坛》的常驻主讲人!
论知识渊博,孟文书先生至少可以排进全国前十!
不仅德高望重,也是体制内的执牛耳的泰斗!
孟文书先生写的书,甚至被定做成了全国中小学生必读的课外书籍!
孟文书鲜有发微薄,但他的微薄一定会引起无数网友的关注。
只是大家疑惑,孟文书先生微薄开头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还记得几天前孟文书还在《千家讲坛》的节目中给观众们放过《月牙湾》这首歌。
当时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个巧合罢了。
但是没想到。
孟文书先生居然又去听了飞翔乐队的《青花瓷》。
这就让广大网友们不淡定了。
大家难以想象一向严肃端庄的孟文书先生喜欢听流行歌的模样。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带着这种不解和疑惑,网友们接着微薄看下去。
“《青花瓷》的曲调,悠扬缓慢,初听时我只觉的心静,而后复听几遍,整个人的心态又不一样了,有了点黯然神伤的感觉。
“不怕大家笑话,我如今已是古稀之年,虽年长,但也曾经历爱情。老伴儿在十年前就已经先一步离我而去,这茫茫的十年间,我对此不曾有什么太多的难过。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一贯认为离别就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
但是。
在听到“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时候,我还是落泪了。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已经没有可以等待的人了。
恍惚记得年轻的时候,我在单位上班,她在学校教书。
那时我工作很忙,她下班又很早,所以一般都是她早早的到我单位门口等我下班。
等到下班,我们就推着自行车,走在江边,踩着斜阳,开开心心的聊今天工作中的趣事。
当然。
一般都是我在说,她在听。
生活很忙,工作很忙。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二三十年。
她也就这样等了我二三十年,毫无怨言。
那时的我沉溺于工作中,沉溺于文学研究中,少有关心她的事情。
我甚至未曾想过,那些她等我的时候,那些她无聊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
以至于后来她去了另一个世界。
去到了另一个世界等我。
我依旧没有太多感触,总有种理所应当稚气在。
这么些年,我似乎习惯了她在等我。
这些年,我一直都不敢回忆以前的日子。
而当我听着《青花瓷》的时候,脑海中却全是过去的点点滴滴。
蓦然回首。
我突然变得惶恐起来。
我能看到我的心,那是恐怖的、空洞洞的一片。
我什么都没有....
昨天。
我去了她写字的窗边,去了我单位的门口她常坐的地方,去了她最喜欢的江畔....
去见了她这辈子最熟悉的风景。
这一次,我想等她。
可,入眼处,皆是没有她的景象。
我伏在她的坟前哭了良久。这辈子,我忽略了太多她的感受,我欠了她太多,我..错了,我...想她了。
写这段话的时候,耳边还是《青花瓷》的音乐。
在此。
我奉劝年轻人朋友们,不要让爱你的人等待了,趁着年轻,去热烈的爱吧,去大胆的追吧。
不要遗憾。
五月十八日,听《青花瓷》有感。”
智者的话总是能触及人们最脆弱的地方。
无数的网友在看完孟文书先生的这片长文之后,感动的痛哭流涕。
“呜呜...我哭了!孟文书先生的爱情,老一辈的爱情,平凡又让人感动。”
“还是老先生理解的透彻啊,爱情不止于等待。”
“我和女友是异地恋,我常告诉自己,等自己毕业就好了,等工作就好了,但是看了孟文书先生的文章,我决定现在就去找她,我一刻也等不了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等待的人,无论故事的结局如何,愿诸君能不悔初心!”
“我还年轻,尚不能完全理解孟文书先生的文中之意,但我会努力做出改变的。”
.....
绝大多数人,只是把《青花瓷》当作一首好听的华夏风流行歌看待。
谁能想到。
有阅历和故事的人却能从那缠绵婉转的歌声中听出另一种味道。
不少孟文书先生的同事和朋友也看了他的这片长文。
有发言安慰孟文书先生的,有夸赞孟文书先生文章感人肺腑的,有跟孟文书先生感同身受的....
不一而足。
但唯有一位跟孟文书先生共事了几十年的朋友,说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