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四百七十四章 沓津港,祭英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七十四章 沓津港,祭英魂

此刻辽东的天刚亮不久,但亮得比江东早一两个时辰,天黑亦是比江东早,夏秋之交的季节也有了几丝寒意,若是在江东现在还有些热呢………………

在阵阵海风中,吴军将士纷纷从停靠在岸边的大小楼船上通过梯子、木板登岸,一时间铠甲的摩擦之声不断,

楼船上没有多少战马,但主要将领还是都有一匹坐骑的,吴国虽然战马很少,但两万人几百匹战马还是有的,

全琮也带着全绪和一干将领策马下了楼船,吴国大军此次登陆的港口名为沓津,此地归属于沓县,登陆后再往前行一日便能直到辽东郡城襄平城下,

此时的沓县早已荒废,沓津港这里更是荒无人烟,因多年无人打理,碱蓬草都长得很高了,吴军此时登陆便是如入无人之境,没有什么伤亡,只需一路狂奔就可,但想要寻些战马也是不可能的了,只有去内陆更繁华一些的地方才能寻到,

此地最早进入中原的视野还是在战国时期,随着燕国的扩张,旅顺被划归了辽东郡,辽东半岛第一次并入了燕国这个姬姓诸侯的版图。

汉武帝时在辽东半岛设置沓县,前些年,地处东南的吴国积极的通过海路与辽东的军阀公孙渊联系,妄图两面夹击曹魏。

曹魏为了杜绝后患,派司马懿出兵攻灭了公孙渊,把沓县的居民迁移到了内地,沓县就此荒废下来。

海上行军要看天时海况,但所幸一路上无风无浪,大军最终安全抵达了沓津港。

沓津港(旅顺港)地区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属于海洋性气候,从温暖地区而来的洋流让沓津港港口终年不冻。

三面环海,近岸水深甚至可以允许战舰、楼船停靠,当然楼船吃水也不深,还可以停在离岸更近一些的地方,

沓津港不仅是一座优良的不冻港口而且深深扼住了渤海的咽喉,但此时以陆地扩张为主,便没有多少人会重视它,只有吴国的水师对其很重视,

渤海这个词“渤”字是指水在波动时腾涌之貌,有宏大壮观的意思。渤海在古代也称为勃海,“勃”字,古人的解释是凡是横出(突然陷进去的内海),称为“勃”,但比渤海更有名的还是渤海郡,

在战国时曾一度把现在的渤海海域称为“渤海”;到了秦代,又将渤海改称为“勃海”;

在春秋时也有把渤海称为“北海”的。据《莱州府志》记载,初元元年“北海水溢,流杀人民。”表明当年来自北面海洋的海水,侵入内地淹没农田与村庄,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渤海区域就是各国争夺的重点。

燕国得之,则齐、赵无门户;齐国得之,则燕、赵无门户。

刘邦设渤海郡的目的,就是在燕、齐、赵诸国中砸进一颗钉子,谁不听话就拔出渤海郡这颗钉子折腾谁。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设置了渤海郡。

辖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北省沧州市,以及天津及山东部分地区,因位于渤海沿岸,故名渤海郡。

现在渤海面积要比后世大,后世天津市大部分地区以及黄骅以东,在当时还泡在海里。

渤海郡是大郡,西汉时的人口就有90万,到如今亦是曹魏的大郡,孙权也很想得到它,但奈何现在实力不济,只能先挑实力弱一些的辽东先下手,

渤海郡南扼齐鲁,北连幽燕,东邻冀赵,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谁控制了渤海郡,就等于拿到了三大板块的钥匙,

全绪也随着前锋大军出发,领一支偏师出击,全琮立于岸边的一座小峰之山目送前锋军队出发,许久之后方才对左右道:“拿酒来,本将要祭祭许晏、贺达、虞咨、万泰、裴潜几位将军的英魂!”

一旁的亲卫抱拳道:“诺,仆这就去取。”说罢便快步走了下去,全琮脑海中渐渐忆起当年的一些事,那年他才升任卫将军、右护军、徐州牧不久,正是春风得意之意之时,

嘉禾二年(233年)三月,孙权派使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虞咨、中郎将万泰、校尉裴潜等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出发前往辽东,对公孙渊进行册封。

这支舰队号称万人,实际约七八千人。如此庞大规模的远航,代表了那个时代东亚航海的最高水平,而这次比嘉禾二年的规模还大上几倍之多,

东吴使团抵达辽东后,出于防范的考虑没有全体登岸,他们分成两部分,张弥、许晏、万泰、裴潜等人带四百人前往襄平会见公孙渊,贺达、虞咨则率领剩下人则留在船上等待。

其中张弥、许晏负责册封事宜,万泰、裴潜则主要办理另一件大事,即购买马匹。

公孙渊虽然早有不轨之心,但东吴只来了四百人,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吃掉这支小部队。

此时张弥等人见公孙渊似乎不是很情愿的态度,已经察觉到不对劲了,于是公孙渊立刻动手发兵围攻,将张弥、许晏、万泰、裴潜四人杀死。其余士卒无力反抗,只好乞降,于是被流放到边疆。

袭杀吴使是秘密进行的,留在船上的贺达和虞咨毫不知情,于是公孙渊决定将他们骗到岸上一网打尽。

为此,公孙渊命韩起率大队人马前往沓县埋伏起来,长史柳远设宴引诱贺达和虞咨下船,并携带大量马匹等物资,做出互市的样子。

贺达和虞咨为了保险起见,没有亲自带主力下船,而是命五六百人前往互市。

公孙渊看东吴使团戒备心太强,将其全部消灭是不可能了,于是再也没必要遮遮掩掩,埋伏好的大军一举杀出。

可怜那五六百士兵,本来是高高兴兴买马,结果遭到了灭顶之灾,三百多人当场被斩杀,还有二百多人被赶到水中淹死,其余则逃亡到深山里不知所终。

这一幕都被留在船上的人看得真真切切,他们庆幸上岸的不是自己,于是立刻返回江东报信去了。

最终这次失败的册封拉拢辽东以损失一千多人以及大量财货而告终。

不过事情却没有就此结束,当初被公孙渊流放到边疆的士卒中,有六十人被安置在玄菟郡,这些人以秦旦、张群、杜德、黄疆为首,他们不愿受辱,决心全力死战以报国耻。

可是玄菟郡在今天沈阳市一带,在襄平约二百里,这里远离海岸,想要回家谈何容易?

或许这就是他们怀着必死决心的原因吧。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正因为拼死力战,最终为自己杀出了一条生路。